搜索
  登录

第15课 乌当古桥
所属图书:《乌当人文读本(试用)》 出版日期:2017-08-01文章字数:2491字

第15课 乌当古桥

乌当桥

乌当桥位于新庄村,又称洪济桥。乌当桥为九孔石孔平桥,长73米,宽6.2米,高6.5米,曾为乌当区东西交通的要道,外形美观,桥面宽敞实用。它是贵阳市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其特点主要是:古老、排洪、实用、美观。

乌当桥的古老,可以追溯到五百年前的明朝。明成化年间(1465—1487),乌当桥由宣慰司舍人 [1] 宋辂(lù)修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该桥曾被洪水冲垮两孔,当地民众集资将其修复。据《贵阳市志·文物志》记载,与其同时期建的济番桥(花溪桥)已于1957年坍塌;而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建的九孔石拱桥甲秀楼的浮玉桥,现也仅存七孔。相比之下,乌当桥可以算是被保护得最完好的一位“老人”了。

资料回放

乌当桥在治城十五里,明成化年间,宣慰司舍人宋辂建,长二十余丈。

——《贵阳通志》

乌当桥今天仍巍然屹立,足见其建筑艺术之精湛。乌当桥选址合适,因地制宜,建在地势较高处,大桥河谷处海拔1005米,比南明河中游的贵阳城低66米,遇洪水能从桥孔排流。建桥石料系大青石,呈孤形结构的九孔桥,每孔跨度8.12米,减少洪水对桥的冲击,乌当桥五百多年来历经洪水冲击的考验,至今桥型仍稳固雄伟。

历史的滚滚车轮,数百年来从乌当桥上辗过,足以见证其实用价值。这座明代修筑的石拱桥,承载了古代人走、马驮、牛拉车,也方便了近代马车、汽车的畅行。

乌当桥的美观也是值得称道的。乌当桥是架在南明河下游便于通行的石拱桥,地处丘山弯地带,河流两岸是贵阳环城林带。桥下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的南明河流水,在约300米处急转流向西北面,形成自然的“宝瓶口”,河流平稳,这座奇特壮丽的古桥倚山跨水,融入环境之中,与附近的明代古建筑来仙阁、惜字塔等相映成趣,形成了古建筑群景观。

1997年,乌当桥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贵州省乌当公路段对该桥进行了加固修缮,在护栏上饰以贵州各民族风情浮雕。虽然随着经济的发展,乌当桥的上下游百米处已建起两座现代化的大桥,飞架南明河,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捷,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它是贵阳市南明河畔保存完好的最古老的石拱桥,也为区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座古桥,屹立在这里已经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五百多年的风吹浪打,滚滚波涛,却怎么也洗不去历史的记忆。如今,乌当桥仍像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屹立于南明河上,注视着乌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乌当桥

普渡桥

在下坝村,到达“天籁普渡”牌坊后,继续沿着蜿蜒的公路前行,步行约1千米,眼前便豁然开朗,一湾绿水从山谷中流出。河的上游称相思河,下游称普渡河。普渡河风光优美,高山深谷,两岸青山对出,修竹茂林。河上东西向横跨两座桥,一高一低,一新一旧。旧的那座便是普渡古桥。她像一位沉睡的美人,静静地躺在这深山密林中,河水流经普渡河汇入南明河。桥两端的山头上,各建一座普渡庙(又名“二郎庙”),以镇河水,故普渡桥又称二郎桥。

◆普渡桥

拓展悦读

据传,普渡河上本没有桥,当地的布依族人民建了很多次桥,但由于地势陡险、河水湍急,都没有修成功。有一年春天,一条巨大的乌龙趁龙王出游时外出游玩,来到普渡河,忘乎所以地在相思河与普渡峡谷间来回嬉戏,使普渡河河水猛涨,河两岸都被淹毁,人们正面临着危难。这时布依寨里一位勇敢的小伙挺身而出,为挽救生灵,与乌龙作生死博斗,斗了七七四十九日,这一情景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看到了,他深受感动,于是命二郎神搬了瑶池里的一段桥,架到普渡河上,才降住了乌龙,河水渐渐退去。为了使乌龙不再来,人们在桥两边的山头上分别修一座二郎庙以纪念二郎神。同时,为了感谢上天,就称这座桥为“普渡桥”,意为上天为普救众生而搭之桥,附近的布依寨也因此取名为“普渡寨”。

◆普渡桥望柱

普渡桥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5年),它是一座实肩式青石单拱平桥,桥长24米,宽7米,桥孔高17米。桥的一端建在半山的岩石上,另一端的桥墩建在河床中。这座古桥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桥上的设计极具艺术特色。桥两侧护栏为9对望柱。望柱顶端雕刻着形态各异的石雕,分别为田螺、官帽、佛钵、鼓、寿桃、猴头、南瓜、顶子、灯笼。造型生动风格别致,惟妙惟肖,蕴含了当地村民对长寿长乐、多子多福、封官晋爵等美好愿望。这种桥梁造型堪称中国古代石拱桥难得的杰作,在贵州省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2003年,普渡桥被列为贵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桥头立有石碑四块,其中一块为“普渡桥落成志喜碑”,内容为清代文人为庆贺普渡桥落成题写的古诗14首。另三块为宣统年间维修普渡桥捐资补桥明细,额刻“为善最乐”四字,可见捐资建桥在古人眼里是件功德无量的好事。

资料回放

隔断江流路未通,悬崖壁立长荆丛。

扫开烟坞填乌鹊,凿破云溪架彩虹。

上下天光明镜里,去来人迹晓霜中。

凭他晴雨无留滞,不朽宁徒颂禹功。

——普渡桥诗选

普渡桥修建之初,目的是作为连接贵阳通往开阳、龙里等地的通道。如今还可见几千米古道石板,被磨得十分光滑,在那竹林深处延伸出去,风景清幽,倒显得这山间驿道古韵幽幽。如今,由于新桥的修建,古桥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只能从这桥、这石碑、这驿道、这峡谷,回味它昨天的故事了。

拓展悦读

黄平县“三朝桥”

三朝桥位于贵州省黄平县重安镇重安江畔,有著名的“中国桥梁博物馆”之称。三朝桥横跨在重安江面上,彼此之间的距离不到50米,由于它们分别建于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故称“三朝桥”。南边是一座铁索桥,它修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距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中间的桥是抗战时期修建的石墩钢梁结构公路桥,始建于1938年,设计者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第三座桥为曲拱桥,钢筋混凝土结构,1995年建成通车。三座不同朝代的桥平行横贯于重安江面,见证了社会的不断发展,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中国桥梁建筑艺术的智慧。

◆三朝桥

课后活动

请收集贵州的桥梁(古今均可),用废旧环保材料动手制作桥梁模型,并进行展示交流。


[1] 舍人:指古代豪门贵族的门客。

乌当人文读本(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