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第13课 古建筑艺术
所属图书:《乌当人文读本(试用)》 出版日期:2017-08-01文章字数:2954字

第13课 古建筑艺术

来仙阁

最是天高云淡时,水碧山青,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来仙阁翼角桥耸,愈发的灵秀。来仙阁位于东风镇麦穰村赵家庄南侧大塘河中的矶石上,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时称“水月小亭”,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改亭为阁。因当时此阁四面环水,远远看去,阁楼四周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似有仙人踪影,故称“来仙阁”。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仙阁毁于大火,后由乡人集资重建,仍称来仙阁。

◆远眺来仙阁

资料回放

一水曲拖云,每波心桂艇撑来,竹外桃花桃外柳;

双峰高插汉,恰谷口茅庵结处,洞边塔影塔边桥。

——来仙阁阁门楹联

来仙阁坐东北向西南,整体建筑由阁、山门、禅房、廊、照壁等组成,建筑用地315平方米。阁的主体为三层三檐六面六角攒(cuán)尖顶阁楼,是明清两代江南常见的木质结构建筑。阁高24米,青石基座,圆甍(méng)筒瓦,雕花门棂。各层翼角桥耸,十八只翼角顶端饰有龙头鱼尾祥物,下坠铜铃木鱼,微风轻拂,叮咚作响,悦耳动听。阁楼地无窗,中上两层均为六面五开窗,中层有围栏围廊,供游人凭栏远眺。门棂均为雕花草纹,形态各异,工艺精湛。旧时,阁的上层供奉奎星 [1] ,中层供奉文昌 [2] ,下层供奉观音。阁门额悬挂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仙阁”的木匾。山门两侧有贵州著名书画家谢孝思先生重书的楹联“笛韵抑扬晴后蚓,琴声断续晚来蝉”。一楼墙上有彩色碎瓷镶嵌的“天高地迥,岳峙渊渟”旧题。抗战期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曾到此小憩,对阁楼的构造和所处的环境大加赞赏。

拓展悦读

文物古迹往往伴有神话传说。相传,来仙阁修竣,为方便游人玩赏,当地人修了一桥,名“来仙桥”。桥竣,欲请一名德高望重的人“踩桥”,众人正议论纷纷,难于定夺,此时,一位白发老人飘然而至,信步上桥,伫观良久,吟道:“神仙能来到,自然过得了;只要来仙阁,不要来仙桥。”吟罢,河中突然掀起波涛,将来仙桥冲走,老人也冉冉升天而去。今天,人们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兴修了一座“仙灵桥”,通往来仙阁。

值得一提的是,来仙阁位于南明河下游,在南明河上游有贵阳人熟知的甲秀楼,一楼一阁,遥相呼应,为贵阳人民的母亲河增添了别样的情致。

1985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将来仙阁列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作为文物景点对外开放。1988年,政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来仙阁,使其焕发昔日风采。

协天宫

◆协天宫正门

穿过东风镇热闹的大街,走进一处场坝,在其尽头,有一处别具一格的建筑。混合式的硬山顶青瓦屋面,上挑如飞鸟双翼的檐角,色调古朴,庄严肃穆,上书三个大字——“协天宫”。

协天宫,始建于明朝,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座道教的宫观,因供奉“协天护国忠义大帝”关羽而得名。观内同时还供奉道教的三官。因关羽又称武财神 [3] ,所以协天宫又叫“财神庙”。五百年间,协天宫数次遭受破坏,依旧屹立不倒,又经数次保护修缮,才得以幸存下来。协天宫于1991年被列为贵州省文物保护单位。

协天宫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四合院建筑群,建有大殿、戏楼、南北两层楼的厢房。大殿建在1.4米高的台基上,是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建筑,中间的柱子不落地,使得室内空间格外宽敞。戏楼是两层楼歇山顶穿斗式建筑,屋脊、葫芦宝顶及四个翼角均有鳖鱼灰塑,梁上墨题“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戏楼最特别之处在于它不分前后,面朝大殿,第二层有走廊连接两侧厢房,形成封闭的四合院。在四合院中央可以举办数百人参加的中型堂会。戏楼底层为通道,有大门通往场坝,两侧有石桌石凳供人小憩。在戏楼的另一侧,面朝乌当场坝,有活动的窗户,如遇大型祭祀、演出,卸下窗户就可以面对广场而变成前台,这种两面都能演出的戏楼在国内很少见,形成了贵州独特的戏楼建筑艺术。

◆戏楼大殿柱础石

◆戏楼石雕白虎匾

◆戏楼垂花

◆戏楼斜撑

屹立了五百余载的协天宫,穿越历史而来,见证了贵阳的风云变幻。抗日战争时期,敌机轰炸贵阳,贵阳中学(今贵阳一中)疏散到乌当办学。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师生们在协天宫开办扫盲夜校,表演歌舞话剧,宣传救亡图存的思想,激发了民众的抗日救国热情。如今,协天宫作为东风镇文化活动中心对外开放。历经风雨,协天宫仍然安静地立于乌当一隅,默默地伴随着乌当的沧桑巨变,也必将见证其未来的辉煌。

◆协天宫戏楼

川主庙

在下坝村宋二寨,有一座被支架撑着的庙宇,这便是川主庙。他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期盼着我们的注目。

川主庙,又称“川祖庙”,始建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由石山门、大佛殿、观音殿、川主殿以及配殿等建筑组成。这三殿为不同时间修建,前后相差百余年。走近川主庙,迎面是一道古旧的石山门,上书“阆苑 [4] 名区”四个大字。

川主庙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古建筑艺术。川主殿为单层硬山顶木结构建筑,构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坐西北向东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在川主殿门前,一对已长满斑驳青苔的石雕格外引人注目。远看以为是一对蛤蟆,近看才知是一对端坐着的狮子,仿佛两个威武的门神,忠诚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可是川主庙的“镇庙”之宝。它们个头不大,小巧玲珑,酷似两只蛤蟆,蹲守于门外。分别为“戏球狮”和“母子狮”。底座浮雕“卐”(wàn)纹,既有佛教标志,又有道教符号,更有世俗社会崇尚的“福禄寿禧”等吉祥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雕刻精美的石狮

川主庙的明间 [5] 有六抹头隔扇门四扇,正中为万字格对开团花门;次间为四抹头对开隔扇门。额枋上都有深浮雕人物山水图案,外墙以彩画装饰。大佛殿与观音殿在同一中轴线上,南侧有配殿相连。大佛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均为硬山顶木结构建筑。因为这三个大殿是不同时期修建,而且道佛融合,布局和结构上与一般佛寺、道观均不同,颇有建筑特色。光绪二十年(1894年),时任云南矿务大臣的唐炯挥毫泼墨,为川主殿题写了行书抱柱楹联“大士降慈悲,从补横山头,婆心普洒杨枝露;菩萨观自在,向竹王城畔,妙手频翻贝叶风”。这副笔力遒劲、如行云流水的楹联墨宝,也成了川主庙不可多得的镇寺之宝。

◆川主庙大门

2003年,川主庙被贵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政府随后对川主庙进行了初步的保护,并派专人进行了管理。如今,当地群众也积极加入到文物保护的队伍中来,他们用砖块砌起了围墙,每天还打扫庭院。我们相信,有朝一日,川主庙会重新焕发新的风采。

拓展悦读

川主庙,顾名思义,是为祭祀川主修建的。所谓川主,指秦朝蜀守李冰,李冰修建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灌溉了成都平原万亩良田。后人为纪念李冰的伟大功绩,奉其为灌口神,建祠拜祀。移入贵阳地区的四川人很多,他们以“乡土之链”结成会馆,会馆中供奉“川主”。

课后活动

请实地探访乌当区古建筑,写一篇文物保护建议或鉴赏一件建筑艺术作品。


[1] 奎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西方白虎宫的七宿之首,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

[2] 文昌: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

[3] 武财神:传说,关羽不仅可以降妖除魔、呼风唤雨,而且可以庇护商贾、招财进宝,故视他为武财神。

[4] 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5] 明间:建筑正中一间。

乌当人文读本(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