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苏州弹词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的发展与演变

一般认为,元明时期出现的“陶真”是弹词的前身。而“弹词”一词正式出现,最早见于明嘉靖年间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中的一段记载:“其时优人百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

清初,弹词在苏州已经十分盛行。康熙年间,昆山章法的《竹枝词》中写道:“弹动丝弦拍动木,霎时跻满说书场”,这里的说书指的是弹词。康熙末年,苏州的董说,在他的小说《西游补》中描写了盲女艺人用苏州方言演唱弹词的情景。乾隆年间出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吸收了昆曲和当地民歌的唱腔,擅长演唱《游龙传》。据清《吴县志》记载,乾隆南巡时,在苏州行宫中曾召王周士御前弹唱,并赐七品冠带,带他回京内廷。相传乾隆四十一年,王周士在苏州宫巷第一天门创立了“光裕会所”。这个行会组织包括了弹词艺人和评话艺人,有评弹艺术“光前裕后”的意思。他还整理了自己的说书经验,如《书品》和《书忌》,后来成为评弹艺人说书时需要遵守的原则。

嘉庆年间,苏州弹词继续发展,出现了《三笑》《倭袍》《义妖传》《双金锭》等书目。艺人增多,出现了“前四名家”即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也有说法,陈(士奇)、姚(豫章)、俞、陆;还有说毛、姚、俞、陆。他们发展了王周士的书艺,丰富了上演书目,创造了流派唱腔,拓宽了技巧思路,奠定了苏州弹词的基本形式。道咸年间,还出现了女弹词艺人。同治、光绪年间,出现了“后四名家”,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表演形式由一个人的单档发展为两个人的双档。

民国时期,苏州弹词艺人剧增。民国十六年(1927)统计,光裕社当时有社员200人,未入光裕社的艺人有近2000人。由于艺人竞争十分激烈,纷纷在唱腔、表演、书目上不断创新。艺人们吸收了【山歌调】、【乱鸡啼】、【费伽调】、【银纽丝】、【离魂调】等曲牌丰富唱腔曲调。评弹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局面,出现了魏钰卿的“魏调”,杨筱亭、杨仁麟父子的“小杨调”,夏荷生的“夏调”,周玉泉的“周调”,徐云志的“徐调”,祁莲芳的“祁调”,蒋月泉的“蒋调”,薛筱卿的“薛调”,张鉴庭的“张调”等。这一时期,专门演出评弹的书场很多,仅在苏州就达一百多家。广播电台也开辟了“空中书场”,邀请名家在电台演唱。女弹词艺人重新兴起,双档演出成为主要形式。抗日期间,还出现了三档、四档。

新中国成立后,艺人们被组织起来加入了评弹演出团体,整理传统书目,编创新书目。关于弹词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共有三次。第一次是建国初期,弹词艺人为配合政治运动,编创了大量的中篇和短篇书目,根据戏曲和古典小说改编了《梁祝》《秦香莲》《唐伯虎智圆梅花梦》等书目;第二次是在50年代中期,编演了《苦菜花》《红色的种子》《战斗在敌人心脏里》《永不消逝的电波》《青春之歌》《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等革命战争题材的长篇书目;第三次是在“文革”后,编创了大量书目,题材广泛。根据历史题材编创的新长篇有《明珠案》《秋霜剑》《琴瑟图》《秦宫月》等,新中篇有《白衣血冤》《老子、孝子、折子》《遗产风波》《谁是最美的人》《普通党员》《多多》等。评弹唱腔上,还出现了侯莉君的“侯调”,尤惠秋的“尤调”,王月香的“王月香调”。1961年创建的苏州评弹学校培养了大量演员。

(注: 苏州弹词:三档(图片选自《中国曲艺志》))

苏州弹词的演唱形式、唱词和音乐特点

苏州弹词的基本演出形式是“单档”和“双档”。“单档”是一人演奏三弦自弹自唱,弹词早期就是男子单档演出较多。清末出现了二人的“双档”,坐在上场门一边的称为“上手”,弹奏三弦;坐在下场门的称为“下手”,演奏琵琶。民国时期出现了男双档,后来出现了男女双档和女双档的演唱形式。

苏州弹词的书目以长篇为主,新中国成立前有的书目说演可长达半年,新中国成立后缩短为一个月或半个月,还产生了中篇弹词、短篇弹词。弹词中的“开篇”,是在正书开始之前演唱短段,可以写人、写景和叙事,只唱不说。

苏州弹词的唱词是叙事和代言相结合的,散韵结合。唱词以七言体为主,要求合辙押韵,属南中州韵,共十三辙。即铜钟、江阳、新人、盘欢、天仙、逍遥、头由、鸡栖、姑枯、家把、知书、居鱼、兰山。每段一辙到底。平仄安排为:

苏州弹词的音乐是在当地的民歌小调上,吸收了昆曲、滩簧等其他戏曲、曲艺音乐以及江南丝竹音乐融合而成。唱腔结构为板腔体,上下句结构。中间插一些曲牌,主要用于起角色,比如起帝王角色用【点绛唇】、丫头角色用【剪靛花】等。主要伴奏乐器是琵琶和三弦。

(注: 苏州弹词徐调创始人徐云志)

苏州弹词在几代艺人的不断改革下,出现了许多唱腔流派,各有特点。【陈调】用真声演唱,庄重深沉、苍劲有力,多用于老生、老旦的角色。【俞调】真假嗓并用,婉转曲折,多用于小旦、小生的角色。【马调】真假嗓并用,叙事功能强大,节奏明快、字多腔少。【小阳调】干脆利落、多短腔。【周调】有韵味,慢唱。【祁调】细腻婉转,擅于表现哀怨的情绪。【徐调】是在俞调和小阳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民歌小调和戏曲唱腔形成的,旋律圆润优美,有“糯米腔”的称号。【严调】是在小阳调和马调的基础上形成的,真假嗓并用,擅长叙事。【蒋调】旋律优美,擅长装饰音的使用,抒情性强。【杨调】真假嗓并用,旋律起伏大,表现力强。【姚调】节奏自由,多用于白话开篇。【琴调】节奏明快,豪放有力。【侯调】擅长表现哀怨的情绪。

弹词讲究“说、唱、弹、噱、演”。弹词的唱词是散文和韵文相结合的体裁。散文是用“说”来表演的。其中,包含了以说书人的口吻来“说”故事情节中的环境、人物、情景和思想活动及以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口吻来“说”两个部分,前者称为“表”,后者称为“白”。唱词中的韵文用“唱”来表演。“弹”,指的是弹奏伴奏乐器三弦和琵琶。“噱”是在说故事时穿插了喜剧性部分。“演”是模仿故事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

(注: 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金丽生(左)和盛小云(右))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