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北京评书的发展与演变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北京评书的发展与演变

北京评书艺术的渊源久远,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的“说话”,正式形成大约在清代中叶的北京。相传,清康熙元年柳敬亭曾在北京说书。此后,北京鼓曲艺人王鸿兴去江南献艺时,拜柳敬亭为师,后返京改说评书。王鸿兴一生收了8个徒弟,被称为“三臣五亮”。“三臣”是安良臣、邓光臣、何良臣,以说评书为业谋生;“五亮”是白文亮、黄福亮、佟起亮、霍士亮、刁亮,以说弦子书为主。后来京津以及北方各省的评书艺人的技艺主要是“三臣”所传授的。

清末民初,评书发展到鼎盛时期,名家辈出,书目繁多,书馆林立。这一时期,出名的如“评书大王”双厚坪,他的技艺高超、演说的书路较宽,擅长《隋唐》《水浒》《精忠》《济南传》《封神榜》等书目,与“京剧大王”谭鑫培、“鼓界大王”刘宝全被合称为“艺坛三绝”。还有擅长说《明英烈》《精忠》《隋唐》《包公案》的潘诚立,他知识广博,能引经据典,有“潘家书铺”的称号。此外,以说演黄天霸而出名的群福庆,人称“活黄天霸”;还有擅说《水浒》的徐坪云,人称“活武松”;擅说《西游记》的奎道顺,人称“活孙悟空”。另外,还有擅说《包公案》的王致廉,擅说《隋唐》的世殿成,擅说《封神榜》的张虚白,擅说《明英烈》的田岚云等等都很有名气。与此同时,评书的演出场所——书茶馆也纷纷地多了起来。到了清末民初,在北京城内外大大小小的书茶馆有六七十个,当时最大的是位于天桥的福海居。

民国五年(1916),北京评书研究会成立。研究会修订了经常上演的四十余部书目,最终确定了十三种袍带书、十三种公案短打书、两种神怪书,一种狐说鬼书,共计二十九部可以经常上演的书目,这对于评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时期,还涌现了许多深受观众喜欢的评书家,如双厚坪的弟子杨云清,擅说《济公传》《水浒》;王致廉的弟子王傑魁,以说社会生活见长,代表书目《包公案》;德致厚的弟子刘傑谦,人称“活包公”;张致兰的弟子陈士和,以说《聊斋》见长;此外,还有擅说《东汉》《三国》的连阔如,说《施公案》的袁傑英,说《济公传》的刘继业、段兴云等,他们在继承先辈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风格。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广播电台、北平胜利电台等多家商业电台在北平出现,评书从书馆走进了电台演播书目,受到更多观众的了解和喜爱。比如曾在电台播讲的有王傑魁的《包公案》,品正三的《隋唐》,连阔如的《三国》《东汉》,袁傑英的《五女七贞》,赵英颇的《聊斋》,段兴云的《济公传》等。

新中国成立后,评书演员们积极改编传统书目,编创新书目。1949年,连阔如率先表演了短篇新评书《横渡乌江》;50年代,赵英颇编演了《一架弹花机》《登记》等新书目;北京宣武说唱团李鑫荃,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了《红岩》《平原枪声》《野火春风斗古城》。许多优秀评书书目在电台演播,受到观众的好评。比如连阔如新改编和创作的评书《芒砀山刘邦起义》《陈胜吴广揭竿起义》《李有才板话》《三里湾》《夜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智取娄山关》;60年代,李鑫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了《红岩》《平原枪声》;袁阔成的《烈火金刚》《林海雪原》《红岩》《赤胆忠心》《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保卫延安》《创业史》等。

“文革”期间,评书艺术停止发展。直到80年代,评书才开始恢复。1979年,刘兰芳说的《岳飞传》轰动全国,数十家电台竞相转播。1985年,辽宁电视台率先录制田连元的《杨家将》,推出了第一部电视评书,风靡全国。1992年,中央电视台开办了“电视书场”栏目,邀请了袁阔成演说《三国演义》《西楚霸王》,田连元演说《水浒人物》,田占义演说《民国风云》等书目。90年代,袁阔成、刘兰芳、单田芳和田连元成为评书界的“四大名家”。另外,年轻的评书演员也在传统技巧上不断推陈出新,改编现代小说,创作“长篇小说连播”,并善于利用新的网络媒体平台推广评书,比如张少佐以播讲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多情剑客无情剑》等,成立了颇具知名度的“大地评书网”等。

(注: 单田芳先生在表演评书小段(张生福摄))

(注: 田连元先生演说《英雄无悔》的剧照(张生福摄))

(注: 连丽如在《听书看戏品三国》中的表演(张生福摄))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曲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