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马背赛场:赛马会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马背赛场:赛马会

赛马会名片

姓  名:

出生年代:

分布区域:

流行民族:

竞赛时间:

简  介:

马文化与精神信仰

藏族“逐水草而牧”的历史可追溯至藏族先民时期,在藏族数千年的繁衍变迁中,马不仅被他们视为物质生活的来源和依靠,更被赋予了精神和超自然的力量,成为了藏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在藏族谚语中,将马喻为牧民的“生命与翅膀”,说明马在藏民族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和神奇的力量。

藏族人民信仰的藏传佛教是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基础上与西方佛教文化融合而来,原始的苯教中将马视为往返于人神之间的通神之物,并在宗教仪式中用做最重要的献祭品。随着佛教的传入,印度佛教中的“马头明王”受到藏区信徒的狂热崇拜,被藏族称为“马头观音”或“马头观自在”,成为藏传佛教最重要的护法。

马不仅是藏族的精神寄托,由于马具备雄壮的体格,矫健的英姿,骁勇的战斗力,更成为藏族人民心目中“英雄”的象征。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王,因在赛马活动中夺冠而赢得人民的拥戴获得王位,他带领人民抵抗外来侵略,开拓疆土,统一了各族部落,受到世代人民的崇敬,是藏族人民心中永远的英雄象征。格萨尔王每次出征前,都要举行赛马射箭的比武活动,赛马成为衡量藏族男子英勇能力的标准,藏区举办赛马会的习俗,也与纪念藏族英雄格萨尔有密切的关系。

竞技赛场:赛马会上的比赛项目

藏区赛马会一般安排在藏历七、八月间,历时5~7天。夏季草原肥美,各种农作物成熟丰收,来自周边各个地区的藏族人民身着节日盛装,在广袤的草原上驻扎帐篷,主要举行的竞赛项目有赛马、马术、摔跤、赛牦牛、拔河、抱石头等藏族传统体育项目。

赛马:藏族称赛马为“达久”,因藏族文化崇尚白色,喜用白马,象征着幸福与草原安定。

赛马比赛有走马和跑马两种。走马比赛难度较大,比赛一看马型,二看步态,三看骑手技艺。马型以体态匀称、四肢有力为佳,步态以行进有律、四蹄不能腾空为上。比赛开始时,骑手迅速用双蹬稍夹马肚,拉紧缰绳,大喝一声,马开始快速侧步走动,骑手身体随马步节奏摆动,裁判以速度快、步子稳、耐力强、姿势美作为评判标准。

跑马有三种形式:一是短距离比快。分组进行,各组优胜者再分组比赛,最后决出名次。有的地方还根据马匹的优劣分等级。二是穿越障碍远程赛,也称为“格萨尔王赛马式”。选择有上下坡、泥坑、水塘、直路、弯道路线,有时还人为设置火圈、横杆等障碍物。终点设在山顶上,以红旗为标志,人数不限。三是飞马夺红旗,在规定赛程内插有数面小红旗,每面红旗相隔2~3米,呈曲线分布,众骑手飞马向前,各显身手,以夺旗论胜负。

马术:藏族马术技巧高超,观赏性极强。主要的马术技巧有跑马射击、马上技巧、马上拾物等。

马上骑射

跑马射击是藏族传统活动之一,其意在驱魔除邪,使新的一年吉祥如意。比赛开始时,骑手们一个一个通过跑道,在较短距离内,将枪抛向空中,然后接住,或举枪向空中扣扳机。另外一种奔马耍枪,要求射手们在100米左右的路程中放三枪,每放一枪,必须完成从头上取下背着的枪,在马脖上绕一圈,再装枪举过头顶绕三圈,向左、右、上方各放一枪。

跑马射箭

马上技巧是要求骑手掌握速度与平衡的高超能力。基本的动作技巧有:跑马悬体——骑手在马上做左右换挑若干次,双脚踏蹬,身体后仰,手握马尾,头部几乎着地;跑马直立——双脚踩马背,身体直立,不左右晃动;跑马倒立——双手撑于马鞍之上,全身倒立,双腿可分可并,或前后交叉;镫里藏身——当马飞奔时,骑手忽然贴到马的一侧,一脚踩蹬,一腿弯曲,手抓马鞍或马鬃,整个身体缩成一团隐蔽在马后,同时突然开枪射击目标;飞马跨障——在沿途设置若干障碍,骑手驾马,以跨、钻、躺、跳等方式机智果断地避开障碍。

骑马拾哈达

跑马拾哈达要求手快、眼准。在跑道上相隔一定距离内放置哈达,骑手在飞奔的马背上俯身拾起,要求迅速利索,拾得多者获胜。

藏式摔跤:藏语称摔跤为“加哲”,各地藏区的摔跤规则不尽相同,笼统来说,分为三种:一是自由式摔跤,没有任何规定,可勾脚绊腿,对方摔倒即为胜利;二是固定式摔跤,规定不准用腿脚绊对方,双方把握腰部以上部位,各自用力摔、拉、起、提,一方身体有两个部位着地即为输;三是马上摔跤,在驰骋的马上,二人互摔,以一方将另一方摔下马为胜。

赛牦牛: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种,藏族饲养牦牛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牦牛体大毛长,耐高寒,善于在险峻陡峭的高山上长途跋涉,是藏区牧民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

赛牦牛前,骑手先将牦牛洗刷干净,并在牦牛角上系上五彩绸,象征吉祥如意,夺魁在望。比赛时,骑手头戴礼帽,身着藏袍,腰扎红带,足蹬皮靴,显得身形灵巧,英姿飒爽。当发令口号响起,众骑手蜂拥而出,驱中疾驰,在观众的声声呐喊中,牦牛奔跑的速度飞快,有的牦牛会受惊失控,狂奔乱颤,这要求骑手具有高超的驾驭能力和超凡的勇气,黑、白、灰等不同毛色的牦牛在草原中飞驰,场面异常激昂热烈。

抱石头:藏语称为“朵加”,是一种臂力比赛项目。比赛用石头为精心挑选的椭圆形,赛前用酥油涂抹,以增加比赛难度,重量在300斤左右。

赛马会中,抱石头有比赛和表演两种类型。比赛时,参赛者弯腰将大石头扛到肩上,用臂力掷出,以投掷远近确定名次;表演时,将石头抱至腹前,然后将石头从腰侧放至背上走圆圈,根据表演者走圈的大小、动作难度及完成质量而决定名次,比赛的优胜者获得“大力士”的美赞。

大象拔河

大象拔河:藏族崇尚大象的力大无穷,故称为“大象拔河”,相传已有千年历史,通常为两人之间进行的拔河比赛。赛前先在地上划两道平行线作为河界,在一条长约4米的绳两头打结,双方各自从裆间穿过,经过腹部套在脖子上,两人以背相对,各站在河界一边,比赛开始后,模仿大象姿势,两手与膝部同时着地,以脚、腿、腰、肩等部位发力拖动绳子奋力向前爬,以将绳子上的红布标志拉过河界者为胜。

欢乐海洋:赛马会上的娱乐活动

赛马会是男女老少欢乐聚会的节日,小伙子们在竞技场上竞相追逐,展示过人的力量和超群的马上技巧,姑娘们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纵情歌唱舞蹈,长辈们带来了自家的特产、美食,与族人交流分享,孩子们尽情嬉戏、玩耍,期盼着快点长大驾马飞驰,寺院的僧侣们,开设法坛、转动经筒,祈愿来年草原丰收、民生安康。草原上人潮涌动,欢歌笑语,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

赛马会上随处可见男女老幼手牵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边歌边舞,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构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赛马会又是物资交流会,藏历7—8月,正是农牧产品丰收的季节,广大劳动牧民要到集市上去交换农产品和生活用品。赛马会恰好也是一个商业交换的集会。牧民们携带来的畜产品和土特产品,与周边商贩带来的青稞、糌粑、茶叶、日用品等进行交换,男女老少满载而归。

玉树赛马会

玉树赛马会是青海地区规模最大的藏族赛马会,于每年7月在结古草原举行。主要活动内容由民族宗教古典舞,传统卓舞展演、格萨尔说唱、格萨尔剧目展演、传统赛马、山歌对唱、男女传统服饰表演、帐篷文化展示、民间体育竞技活动等组成。五彩缤纷的帐篷城、精美绝伦的藏族服饰和精彩纷呈的藏族歌舞,构成了玉树赛马会的最大特点。

当吉仁赛马节

“当吉仁赛马节”是西藏当雄地区举办的大规模集会,于每年公历8月举行,为期7天。如今的“当吉仁赛马节”既承载着历史的发展,又反映着时代的变迁,不仅成为集赛马、商贸、文艺、竞技等为一体的大型群众性民间体育文化盛会,而且还是拉萨传统节日——雪顿节的重要品牌活动。

延伸阅读

赛马迎亲

赛马迎亲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地区招婿上门的传统婚俗,是婚礼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女方召集并邀请本家的优秀骑手前往男方家迎亲,男方组成马队送亲,在距女方村寨不远处时,两队相遇,女方马队的长者将一条哈达拴在竹竿上迎风扬起,念出“吉祥如意,兴旺发达”的美好祝词,说罢跃马回奔。男方送亲骑手也随之跃马扬鞭,紧紧追赶。按照藏族民俗,送亲的一方不允许追上迎亲的一方,否则是不吉利的象征,这就成了一场永远追不上对手的赛马。迎亲的骑手在女方门前下马,赛马便告结束,这时,女方亲友则会斟满美酒,款待亲朋,婚礼仪式也将正式开始。

知识链接

格萨尔王

格萨尔王生于1038年,故于1119年,享年81岁。他自幼家贫,以放牧为生,由于叔父间离,母子在外漂泊相依为命。16岁时,在赛马中夺冠赢得王位,成为部落首领。格萨尔一生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大小150多个部落,统一了藏区。格萨尔王是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记载了他从降生人间、征战草原、返回天界的故事。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内容丰富,流传广泛。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活态的史诗,以说唱的形式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藏民族聚居地广泛流传,吟唱至今,也是藏区赛马会上一个重要的表演节目。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杂技与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