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饮食养生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饮食养生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饮食养生是我国中医一个重要的传统理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饮食养生在现代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热门的养生话题。

饮食养生并不是一蹴而成,而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慢慢积累而来。据《周礼·天官·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代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在进食中,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切忌吃饭动怒或在餐桌上大谈生意经,对脾胃不利,“怒后勿食,食后勿怒”,这就是说吃饭时一定要愉悦进餐,不动怒,不伤神,否则对脾胃不好,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引起诸多疾病。

另外在吃饭的过程中,应该细嚼慢咽,如果吃饭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后必然加重胃肠道负担。清人石成全在《长生篇秘诀》中提出:“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滋养肝脏,脾胃易于消化,不致吞食噎咳。”也就是说,吃饭的时候要把饭菜嚼细,要慢慢地吃方才对身体有利。此外,吃饭不应该吃的太多,如果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负扣,不能及时消化,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千金要方》中云:“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管子》中亦说:“饮食有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所以,饮食养生要注重吃东西不要吃的太饱,宜七八分饱为宜。

现在很多人吃饭都有自己喜欢的口味,有的偏辣,有的偏咸,有的偏淡,其实这对身体没好处。《黄帝内经》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长有天命。”五味就是我们现在的“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从《黄帝内经》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五味调和得当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五味,在人体中能发挥各自的作用。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甜,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品的作用;苦,能燥、能坚、能泄。其中能泄有三层含义:一指苦能通泄;二指苦能降泄;三指苦能清泄。能燥指苦燥显能坚,含义有二:一指苦能泻火存阴,二指坚厚肠胃。辣,能散、能行、能发散、行气,有活血作用;咸,能软、能下,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在散步时,腹肌前后收缩,膈肌上下运动,对胃肠和肝脾能起到很好的按摩作用,不仅使胃肠蠕动加快,黏膜充血,而且能使消化液分泌旺盛,更好地对食物进行消化,防止发生“积食”。因此,在吃完晚饭后不妨去院子里走一走,不仅有助于消化,还使心情愉快,消除很多压力。

在《老人饮食养生十不贪》一文指出,老人养生要特别注意:一、不贪肉。老年人膳食中肉类脂肪过多,会引起营养平衡失调和新陈代谢紊乱,易患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病的防治。二、不贪精。老年人长期讲究食用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就会减弱肠蠕动,易患便秘。三、不贪硬。老年人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弱,如果贪吃坚硬或煮得不烂的食物,易得消化不良或胃病。四、不贪快。老年人因牙齿脱落不全,饮食若贪快,咀嚼不烂,就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五、不贪饱。老年人饮食宜八分饱,如果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胃肠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六、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会使心肌变性,失去正常的弹力,加重心脏的负担。同时,老人多饮酒,还易导致肝硬化。七、不贪咸。老年人摄入的钠盐量太多,容易引发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及肾脏衰弱。八、不贪甜。老人过多食甜食,会造成功能紊乱,引起肥胖症、糖尿病、脱发等,不利于身心保健。九、不贪迟。三餐进食时间宜早不贪迟,有利于食物消化与饭后休息,避免积食或低血糖。十、不贪热。老年人饮食宜温不宜烫,因热食易损害口腔、食管和胃。老年人如果长期服用烫食,还易罹患胃癌、食道癌。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