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医宗金鉴》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医宗金鉴》

《医宗金鉴》是由乾隆皇帝钦定,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医学全科教科书。该书既有基础理论知识,又有临床诊断及方药知识,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髓。该书图、说、方、论俱备,并附有歌诀,便于记诵,尤其切合临床实用。《医宗金鉴》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

清朝康熙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此时天花流行,政府十分重视痘疹一科与种痘术之推广。乾隆即位后,发扬康雍两朝重视医学之遗风,接受太医院院使建议修改总结前人医术的奏折,并征天下秘籍“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吴谦受命,与康雍乾三朝御医、院使刘裕铎,共同领衔编纂医书。以吴谦与刘裕铎为首的总纂修官,其下有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阅官10人,收掌官(书稿保管)2人,誊录官23人,以及画家等组成编纂班子,可谓阵容庞大。历时三年,大功告成,《医宗金鉴》编纂完成后,乾隆看后十分满意,赐书名为《医宗金鉴》,正式确定该书名为《御纂医宗金鉴》,“金鉴”出自宋代范仲淹诗云:“黜陟金鉴下,昭昭媸与妍”,乾隆用“金鉴”一词指帝王之明察。1749年被定为太医院医学教育的教科书,“使为师者必由是而教,为弟子者必由是而学”,可见《医宗金鉴》在清朝与乾隆眼中占很高的医疗地位。

《医宗金鉴》共90卷,15个分册。包含伤寒17卷、金匮8卷、名医方论8卷、四诊1卷、运气1卷、伤寒心法3卷、杂病心法5卷、妇科心法6卷、幼科心法6卷、痘疹心法4卷、种痘心法1卷、外科心法16卷、眼科心法2卷、针灸心法8卷、正骨心法4卷。该书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有着十分明显的时代性,适应18世纪中国疾病谱。其中,太医院在分科设置上有明显的反映,如将痘疹作为一科从幼科中分立出来,在《医宗金鉴》中也单独成册,特别还将《种痘心法》作为一卷与幼科心法并列,促成幼科被分解为三科,可见对天花一病的专门研究与防治受到了高度重视。而后由于接种人痘的推广与普及,天花之危害明显降低,太医院又将痘疹一科合并回幼科。另外,还有对正骨一科的整理提高也十分明显,通过《医宗金鉴》的编纂,使中国历代相传的正骨理论与技术更加系统,理论与技术均得到提高。

《医宗金鉴》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不仅在当时被翻刻重印数次,也是今天学习中医药的入门必选。该书凭借其对古医术的注释,化难为易;对医药歌诀的编撰,易于记忆;常识验方,精美图解,易于接受,始终在中医入门和养生的领域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果你对中医或养生感兴趣,不妨欣赏一下古人智慧的结晶吧!

【知识链接】

《医宗金鉴》用药特点。儿科特点:小儿肺脏娇嫩,形气未充,容易发生外感疾病。小儿脾脏不足,易寒易热,故在治疗上多用清热、解表、补气的功效。药味多苦干辛,药性多温平寒,入脾肺胃经。妇科用药特点:妇科疾病多有淫邪因素、情志因素、生活因素和体质因素,这些因素可以使气血不和,以致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失常。故在治疗时施以补气活血疗法,鉴于肝脾肺心胃均与气血密切相关,宜用温、平性、味多为甘性药物。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