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世界第一部药典——《唐本草》

《唐本草》全名《唐新修本草》,简称《新修本草》,世称《唐本草》,是唐代苏敬等人所著,在公元659年编修成功,由唐朝政府颁布发行,它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药典,也是全世界第一部药典。国外最早的药典是牛伦药典,在1546年由牛伦堡政府发行的,要比唐本草晚了整整9个世纪。

《唐本草》分为《本草》《药图》和《图经》三个部分。《本草》这一部分详细记录了药物的性味、产地、采收、制作、作用和主治功能等。《药图》形象地描绘了药物的形态。《图经》对《药图》做了详尽的说明。本书采用了图片、文字、数字等多种形式来记载,让人们更加的直观的了解本草,认识本草。只可惜《药图》和《图经》早已失传,如今我们无法一览真卷。《本草》这一部分,在宋朝以后,也不发行流传,但大部分都保留在后来的本草中,如今虽然只剩下残卷,但却一直被人们重视。书中不仅记录了我国当时的本土药物,还记录了一部分外来药物,例如龙脑香、安息香、诃黎勒等。

《唐·新修草本》编写过程图

唐朝时期的文化处在世界文化的顶端,医药文化也处在世界领先水平。在《唐本草》出现之前,人们容易将各类相似的药物相互混淆,例如铅和锡,橙和柚子等。当时人们只能靠语言来口口相传这些药方,因此在用药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用错药的事情,轻者耽误病情,重者丢失性命。唐显庆三年,在右监门府当长史的苏敬向高宗李治进表请求重新修订本草,理由是:一、修改晋代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的一些错误并增加新的内容;二,随着医生临床经验的不断丰富和中外医药交流的进展,在中药谱上,又增加了许多新药和外来药,需要对于药物学的书籍进行一定的补充;三、陶弘景生活在南北朝对峙的南方,对北方的药物没有全面的了解,难免会有遗漏。因此,重新编写一部新的本草书,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于是,苏敬的这个请求很快就被批准了,并且组织了长孙无忌、许孝崇、李淳风、孔志约等22人与苏敬一起集体编修新本草,让他们负责辅助苏敬完成修订本草。在显庆四年的时候整部药典修订完毕,唐高宗亲自御赐书名,定名为《唐新修草本》。

在修订《唐草本》的过程中,吸取了《本经》中的全部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广泛吸取意见,详细听取了御医们的意见,走访了民间的采药人、各地长者等。对药物的用途、功效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多方考证,纠正了以往医药书籍中的各类错误,做到了求同存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证了药典所记载的内容的准确性。该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者们学习。这种编修药典的方法,开创了药典修编的先河。唐朝政府从那以后便规定了所有学医的人,都必须要研读《唐本草》这本书。《唐草本》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药学的发展。一直到了宋代的《开宝本草》问世,它在药学界的地位才被取代。《唐草本》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我国,在公元713年日本就曾传抄。日本《律令蜒喜式》就有记载说当时的医生都要敬读苏敬的新修草本,凡是读医书的人,都要读《太素》四百六十天,新修草本三百一十天。这也说明了《唐草本》对日本医药事业的深远影响。

《唐本草》在内容上新增了安息香、龙脑、胡椒、诃子、郁金、茴香、阿魏等外来药品,为我国中医药学走向世界做了基础铺垫,并且此书在对其他国家的药物研究上也起了很大的影响。

【知识链接】

开宝本草:自《新修本草》问世后,历300余年,由于社会的发展、药品数量的增加,该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因此,宋开宝六年诏刘翰、马志等九人取《新修本草》《蜀本草》加以详校,参以《本草拾遗》,“刊正别名,增益品目。”计20卷。名曰《开宝新详定本草》。翌年又进行重修增加品种,订正分类。收载新;日药物983种,共21卷。名曰《开宝重定本草》。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