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温病学的奠基人——叶天士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温病学的奠基人——叶天士

叶天士像

叶天士,名桂,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约生于清代康熙五年(1666年),卒于乾隆十年(1745年)。因家住上津桥,故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清代名医,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与薛雪等齐名。叶天士生前病患盈门,日日忙于诊治病人,无暇著述。他留给后人的宝贵医学著作,全部都是由他的门人和后人搜集、整理的结果。其中顾景文和华岫云两位门人的功劳特别大。

一、治病

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证,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清代乾隆以后,江南出现了一批以叶天士为首研究温病著称的学者,他们总结前人的经验,开创了治疗温病的新途径。叶天士著的《温热论》为我国温病学说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传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清代名医章虚谷高度评价了《温热论》,说它不仅是后学指南,而且弥补了仲景书之不足。

二、治贫

一农民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老母年迈,无钱侍奉,难以尽孝,愁虑万分。得村中一老者指教,说叶天士是吴中名医,可以治病疗贫,故而前往求治。叶天士捋着长须笑道:“要治贫也不太难,你到晚上来取药方,一帖即可病愈。”原来,叶天士让他把城里的橄榄核都捡来种上,到幼苗出土时就来告诉他,便能获取厚利。这个农民就照他说的那样做了,没多少时间,新树苗已绿油油地,便来告诉叶天士。从此,叶天士开药方都以橄榄苗作引子,病人争相求购,农民所获甚丰。原来,叶天士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配医治此病的药物少不了橄榄苗,可满城的药店就是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天士的指点下,到那农民家去买橄榄苗了。

三、治贪官

话说某年盛夏的一天,叶天士为南京以铁公鸡著称的大官僚吕维其的儿子治疗身体奇痒难忍的病证。叶天士仔细地诊视了病人,发现其不像内脏有病。于是叶天士来到公子乘凉的地方,仔细地看了柳树和地面,心中似有所悟,旋即开方,并解释说:“公子之病,乃是邪恶在身,需用发放饭团方可驱逐。驱邪之法时当在南京最热闹之处,设摊发放饭团三天,凡衣衫褴褛者,每人发放四只。”吕维其一听,十分心疼,可是爱子心切,也只能照办。到了第三天傍晚,叶天士拿了两个饭团来到吕维其儿子的卧室,在他身上、胳膊上、腿上滚来滚去,不一会儿,刚才还躺在床上哭爹喊娘周身痛苦的吕公子竟不药而愈了。叶天士回到家中,弟子们急着问个明白。叶天士不慌不忙地说道:“吕公子的病说怪也不怪,关键是要审病求因。我在他乘凉的地方看见有许多毛毛虫被太阳曝晒,脱落很多细小的刺毛,肉眼虽然看不见,可是一碰身上,刺毛就刺人,疼痛难忍。这些刺毛无法除掉,却可以利用米团的黏性把它们粘干净,病也就好了。”“那么,只用几个饭团就可以了,何必每天蒸三石米呢?”徒弟不解地问。叶天士哈哈大笑:“这个吕维其身居官位,却不为民谋利,肆意搜刮民脂民膏,实在可恶。借此正可整治他一番,也为民谋利。”几个弟子听了师父的话,都点头叹服。

【知识链接】

叶天士《未刻本叶氏医案》养阴法

1.润燥养阴法:此法根据“燥者濡之”而立,用于燥热伤阴,津液不足之证。温热燥邪外袭,津伤内燥者,宜甘凉濡润之品以生津润燥,如沙参、鲜石斛、天门冬、麦门冬、梨肉汁、蔗浆、人乳粉、天花粉、生地汁、玉竹等。

2.行气益阴法:本法适于阴液不足,气行不畅之证。叶天士常将辛散之品掺入养阴方中,既能行气散津,又可防阴柔滋腻。如其在养阴药中加橘红、苏子、青皮、沉香、桑叶等辛散之品宣降肺气,疏达肝木,开泄腠理,使津液敷布全身。

3.酸甘济阴法:此法为阴液重耗,津液内竭证而设。叶天士指出:酸能敛阴生津,甘药可令津回,酸甘可化阴生液,常用酸味之白芍、木瓜、乌梅、山茱萸、五味子,加入沙参、麦门冬、梨肉、莲子、石斛等甘润药中。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