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医宗金鉴》主编——吴谦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医宗金鉴》主编——吴谦

吴谦,字六吉,安徽歙县人,是清朝雍正、乾隆年间的名医。当吴谦得到主持编纂《医宗金鉴》的旨意后,他下令征集全国的各种新旧医书,并挑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70多位官员共同编修,历时三年编辑完成。“医宗金鉴”四字由乾隆皇帝钦定,刊于清乾隆七年,被《四库全书》收入,该书的优点是内容丰富,各科论述全面,博而不杂,简而不疏,故简明而实用。《医宗金鉴》是我国综合性中医医书最完善又最简要的一部医书,该书自刊行后200多年来一直作为初学中医者的必读书。

一、时代与学术的必然产物

康乾盛世,满汉合一,中国的封建制度达到了顶点,社会政治相对安定,经济也随之发展,手工业相对繁荣,政府鼓励垦荒耕地。人口快速增长,乾隆六年时全国人口总数为1.43亿。文化复苏出现了一批活跃的思想家,颜元、戴震、顾炎武和黄宗羲等,这一时期在天文学、地理学、水利学、农学、工艺学、文学、史学等许多方面,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这是政府重视医学的重要前提。乾隆重视文化事业,尤其重视医学,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提升了人们对医学的需求。这一时期政府经济充裕,无论是在人员上还是在物质条件上,都有足够的能力来编纂这样一部集大成之作。《医宗金鉴》的问世,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中医学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经过长期的历史检验和积淀,至清代中期已臻于完善和成熟。医学的高度发展,并不断趋于成熟,客观上就需要加以总结,这是中医学术发展的内在要求,也为《医宗金鉴》的编纂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医宗金鉴》的问世,有其学术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二、那段“文字狱”

在当时,清统治者为了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与行动,大力提倡尊经复古和繁琐考据,并实行“文字狱”的残酷措施。在这种历史背景的影响下,中医界也出现了考据之风,乾隆时期尤为盛行。医家尊崇经典成为学风,呼应而起的经典医书作家,盛极一时。《医宗金鉴》的编纂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学术思潮的影响,注重医学经典著作的研究,因而经典内容置于最前面进行论述,由此可看出其重视程度。又由于考据之风的盛行,在医学理论研究方面各家各派之说甚多。《医宗金鉴》略去诸家学术争议,将历代学说精华收于其中,以便于初学者学习和把握。

三、吴谦的学术思想

学古书而不拘泥于古书,这是吴谦最坚定的学术思想。吴谦治学态度严谨认真,由于《金匮要略》的词精义奥,不易理解影响了初学者的接受吸纳,因而他吸收了清代以前的20多家的医学观点,相互参合印证,并且结合他自己的临床经验进行重订和注释。《四库全书·提要》中评论吴谦能根据古义得其变通,参酌时宜必求验证,寒热不执成见,攻补无所偏施。这一评论是中肯允当的,吴谦订正《金匮要略》原文的目的,是在于使张仲景的立法处方思想得以明晰晓畅,为世人所接受,从而广泛地用以指导临床实践。

四、德艺双馨

吴谦熟读古今医籍,善于总结经验,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受到朝廷上下广泛赞誉,加之又屡屡治愈皇亲国戚们的顽疾,在朝廷上有很高的地位。然而关于吴谦的史书记载不多,流传一则关于吴谦的故事。相传吴谦早年行医曾遇一骨折病人,由于久治不愈,吴谦深感歉疚。后来吴谦听说一位民间医生治愈了其疾,便不辞劳累,几次翻山越岭步行五十多里地去登门求教,学习治疾的技艺。一般来说。医疗技艺是不外传的,但吴谦的谦逊与好学感动了那位山间医生,于是授之予整骨手法及药方。吴谦受到启发,又先后师从十多位民间医生,博采各家之长,从而练就了自己娴熟的技法。这为他后来进入太医院及主持编纂《医宗金鉴》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乾隆帝曾经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吴谦品学兼优,非同凡医,尔等皆当亲敬之。”清朝曾将《医宗金鉴》作为太医院的必修教材,俞慎初在《中国医学简史》中赞扬此书为“一部很好的入门书”。虽然关于吴谦的历史记载不多,但他对医学历史的贡献历久弥新,我们永远铭记这位清代的名医。

【知识链接】

《医宗金鉴》全书包括医学各科共十五种,九十卷。其编著次第,首先是经文,其次是注释,过后是集注,再就是方药,最后是方解集注。书的内容丰富完备,叙述系统扼要,议论精确,有叙说、图谱、验方、议论,以歌诀的体裁概括疾病诸证的辨证论治理论,为内、外、妇、儿、眼、伤、针灸各科之完备的巨著,是中医入门的必读之作。选针灸治病知识二则:

肠风诸痔灸最良,十四椎下奇穴乡,各开一寸宜多灸,年深久痔效非常。

注:后背第十四椎,也就是现在的第二腰椎下旁开1寸的位置是治疗痔疮的奇穴,在这穴位多做些艾灸,对痔疮,尤其是对那种长期患的痔疮,效果非常好。

注:被蛇、蝎、蜈蚣、蜘蛛咬伤会非常疼痛,赶紧在被咬伤的地方放一片蒜,然后用小麦粒那样大的艾柱在蒜上灸五六十壮,效果非常好的。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