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儿科之祖——钱乙
所属图书:《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儿科之祖——钱乙

钱乙,字仲阳,生于北宋,祖籍浙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儿科医生。他是第一个系统总结小儿病症中辨证施治方法的人,首创儿科学,被后世誉为“儿科之圣”。钱乙去世后,他的学生阎孝忠将他的临床经验加以收集整理,汇编成《小儿药证直诀》,此书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儿科专著,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著作早三百年。

钱乙行医图

一、巧治皇子

钱乙在做翰林医官的时候,宋神宗的皇子突发怪病,总是不停的抽搐,当时皇宫里的其他太医都束手无策。有个太医知道钱乙擅长于为小孩治病,于是向宋神宗推荐钱乙为皇子治疗。宋神宗召见钱乙后,见钱乙身材瘦弱,言语不多,对他的医术有点怀疑。但见钱乙为皇子把脉后,自信的一笑,然后挥手写下医方。宋神宗见医方中竟然有一味药是黄土,不禁大怒,要责罚钱乙。钱乙向宋神宗解释说,皇子所患的病是肾病,肾属水,而土克水,所以用黄土入药。旁边的人也劝宋神宗可以试试,如果不见效,再责罚钱乙不迟。于是,宋神宗派人将厨房灶台上烘焙过的黄土与其他药一起煎成药汤给皇子服下,三副药后,皇子果然身体大好。宋神宗不禁佩服钱乙的医术,于是升钱乙为太医丞。

二、创制新方

钱乙在给人看病的时候从不拘泥于前人的说法,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在前人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改进。例如,张仲景原作八味肾气丸,即干地黄、山茱萸、薯蓣、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钱乙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将其改为六味地黄丸,即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将其用来当作幼科补剂。这对后世倡导养阴者起了一定的启发作用。如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益阴肾气丸就是由此方脱化而来。因此,有人认为钱乙是开辟滋阴派的先驱。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背景下,钱乙能突破前人,勇于试验自己的新方,这在当时不仅需要极大的智慧,还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堪称楷模。

三、专一为业

在钱乙之前,中国医学史上还没有专门研究儿科的辨证施治方法,而因为在身体发育上还不完全,体质和脉象较弱,很难根据脉象进行准确的判断,而且,婴儿不能言语,也不能采用问诊的方法,当时的医生基本没有擅长治疗小儿病症的。钱乙精心研究前人关于儿科的记载,不断总结自己在临床上的经验,历时40年,终于研究出了小儿病诊治的规律,著有《伤寒论指微》五卷,《婴孺论》百篇等书,但皆已失传,现存的《小儿药证直诀》由他的弟子在他去世后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儿科专著,它第一次系统地总结了对小儿的辨证施治法,使儿科自此发展成为独立的一门学科。

四、欣然离世

有一日钱乙早晨起床后给自己把脉,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所有家人和亲戚朋友都叫过来,和他们一一说话,等和所有亲人聊过之后,他就自己搬了个凳子坐在门前,微笑着看院子里的孩童们嬉戏玩闹,下午就去世了。但他面色红润,脸上还带着微笑,仿佛回到了童年。钱乙一生都在为儿科事业而努力,临死的时候和一群孩子们一起,回想自己的童年,也算是一种幸福。钱乙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妙手仁心,一生都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

【知识链接】

小儿药证直诀方剂选录:大黄丸

功效:治风热里实,口中气热,大小便闭赤,饮水不止,有下证者,宜服之。

配方:大黄(一两,酒洗过,米下蒸熟,切片曝干)、川芎(一两锉)、甘草(一分锉炙)、黑牵牛(半两半生熟炒)上为细末,稀糊和丸,如麻子大。二岁每服十丸,温蜜水下,乳后服,以溏利为度;未利加丸数再服。量大小虚实用之。

济世救命之方:中国医学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