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
所属图书:《民歌》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3033字

苗族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民族,分布在全国乃至海外,以贵州最为集中。他们主要聚居在黔东南地区,其余分散在黔西北、黔南、黔西南、黔中等。苗族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他们的祖先就已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一带,后来陆续由东而西迁徙,分散到各地,支系繁多。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苗族语支。苗语大致分为湘西、黔东、川黔滇三大方言,七大次方言,十八种土语。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但后来失传。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改革了“老苗文”,另外创制了东部、中部、西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并在苗族群众中推广使用。苗族的方言土语差别很大,民歌不但题材广泛,其音乐风格也像他们的服饰一样,多姿多彩。

这是黔东南雷山地区的苗族姑娘穿着盛装在激情洋溢地唱飞歌。

苗族民歌从内容上看,有古歌、劳动歌、苦歌、情歌、酒歌、祭祀歌等。其旋律上有的刚毅率直、粗犷豪放,有的柔情委婉、细腻深沉。曲调有善于抒情的,也有长于叙事的。本篇主要介绍苗族高亢激昂的「飞歌」和温婉轻柔的『游方歌』。

飞歌

『飞歌』是苗族民歌里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歌种,属于山歌类。这种歌在不同的方言区有不同的称谓。中部方言区(黔东南)的苗语称『恰央』,意思是『飞扬的歌』。它的音调高亢明亮、激越奔放,唱起来山川回应,不绝于耳,极富感染力。飞歌的旋律起伏大,乐句中的长音处以情绪气息圆长,句内喜欢用滑音连续进级,句尾收腔惯用甩音。常常附一句高呐喊,显得热情奔放,潇洒风趣。其歌词内容丰富,有抒情表意的、有迎来送往的、有赞美颂扬的、也有叙述、歌颂生产劳动的,覆盖了苗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演唱场合也没有什么限制,什么地方都可以唱。中部方言区,即黔东南各地的「飞歌」调有很多,但雷山县的这首《贵客来到家》 [1] 的调最有代表性,是这一带飞歌的典型歌例。

这首歌属于四声澂调式,全曲就用了『sol、la、do、mi』四个音,在共达十一度的宽阔音域里上下跳进。特别是下行滑进时『mi』音有降半音的感觉,是为此歌最明显的特色,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旋律音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基于这种『飞歌』曲调的旋律很有特性,抒情与叙事交织得很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什么歌词都可以入曲。常常用于酒歌、情歌、节令歌、劳动歌之中所以说它是苗族民歌中具有母本意义的歌。许多民歌都是它的变体和发展。

黔西北一带苗族同胞演唱的『飞歌』,当地称『喊坡歌』或『山歌』,与中部方言区黔东南相比,它又有自己独特的歌腔与格调。《苗族讲九姓》是其最有代表性的歌例。这首歌用七度和八度的大跳旋法,形成跌宕起伏之势,以无限的热情抒发了对民族的热爱。表现了这个地区的苗族特别的多声审美意识,与上述的流行于黔东南的飞歌调大相径庭。

而黔东一带的『飞歌』称高腔山歌,也有自己的格调特点。《坳山》是其代表歌例。这首歌的旋律用音非常简练,除了开头第一个音符『1』之外,整首歌只用『2、3』两个音,但在节奏的变化中仍能较好地表达自己那逍遥自在的乐思,显得自在而浪漫。

苗族的器乐也是苗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黔西苗族双箫演奏。

黔西北大花苗

据说,苗族每一土语群就有一种相同类型的服饰,而每一种类型的服饰,一般都会流传一种风格类型的民歌。上图为黔东南短裙苗。

可见苗族飞歌在不同的方言区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唱法也各有不同,可谓是异彩纷呈,精妙各显。但飞歌豪放开朗、刚劲直率的性格基本相同。

关于苗族『飞歌』的产生有各种传说。传说是传说,但有一点我们是肯定的,那就是『飞歌』的产生与苗族的生存环境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知道,苗民在大迁徙中,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山高林莽,崖峻谷深的云贵大山中,披荆斩棘,散落于沟谷、断崖、溪河隔阻的大山之间。在苗民聚居的村寨之间,甚至在同一村寨里,人们往往隔壑而居,两峰相望,『飞歌』可以诉意谈情,可要走到一起,却必须越谷攀岩,需要半天、一天甚至两天时间。可谓『相望两座山,鸡鸣在耳边,讲话听得见,相逢得半年』。故此,隔山对歌,互诉衷肠,以歌表情,需要在这深深的大山空谷中卯足劲头,提高音量,放开声音。大山造就苗族坚韧、勇敢、乐观爽朗的性格,也造就『飞歌』高亢、明亮、自由的格调。大山的巍峨,大山的气魄,大山的伟岸,完全注入了飞歌的血脉。可以说,它是苗族人民热情爽朗、彪悍豪迈、顽强不屈、勤劳勇敢性格的外化,它高扬着苗族激越奋进的品性,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游方歌

黔东南台江县方召反排村苗族青年在“游方”。

节日里也是青年交往的好机会,长辈在孩子出门前要特别装扮孩子。这是黔西北小花苗一家出门前的一镜头。

『游方』是黔东南地区苗语的译音,本意是到处游玩的意思,引申为男女青年的交往恋爱活动。黔西北苗族青年交往恋爱叫『跳花坡』、『坐月亮』等。在贵州,很多少数民族青年交往恋爱时都有特定的场所,苗族的也一样,『游方』、『跳花坡』、『坐月亮』一般都有专门的『游方』场、『花坡』。这些公开的交往场所一般在寨头、寨尾或风景优美的山坡上。『游方』、『跳花坡』、『坐月亮』时候唱的歌就叫『游方歌』、情歌等。

黔东南地区的『游方』歌演唱时其拖腔较长,讲究强调起伏,均用假嗓唱,用气讲究,音色均匀,能细腻地表达出情感《你像一支花》是流传在黔东南台江县方召反排村的一首男女声对唱的多声部苗族情歌,男声委婉缠绵,女声清新甜美,对唱时交替出现,相互重叠,特别是那独特的喉颤音,空灵飘渺,绕耳不绝,展示着一种原始的生命律动,直入心扉。

这是黔西北一年一度的南开跳花坡节。花坡上,人们不仅表演滚山珠、吹芦笙,还尽情唱山歌。

黔西北 [2] 有一种多声部的情歌也非常有特点,苗语叫『喽斗』或『朵兜』等,其基本结构是男女声对唱,一方在演唱到歌尾时(也可是歌头或中间),另一方为表示赞美、支持、提问或要求便即兴加入和唱,原唱者为表示谦虚或者回答,也即兴与之相和,于是形成了多声部的重唱。其节奏相对自由,和声运用也比较灵活。高低相对,动静相衬,变化无穷。如《月亮出来月亮黄》这首歌。

苗族民歌的旋律美是一种浑然天成、不加雕琢的璞玉之美,是苗族人民的历史文化、性格气质及所处地理特征在音乐审美上的外化和体现。


[1] 这首歌的主旋律被许多作曲家作为素材,谱写出很多动人的乐章,如著名作曲家白诚仁用这首飞歌的主旋律加以变奏发展,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口笛曲《苗岭的早晨》,而后另一位作曲家陈刚又把它改编为小提琴曲而广泛流传,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

[2] 苗族在黔西北分布广泛,支系众多,在水城有“白苗”(这是习惯性的它称,下同)“喇叭苗”“小花苗”“大花背”“汉苗”等,以小花苗的人口最多,主要分布在水城南开、乌沿、金盆、保华一带,以其服饰和一年一度的水城南开跳花场以及“矮桩芦笙舞”著名于世。在六枝,也有众多的苗族支系,有“四印苗”“喇叭苗”“箐苗”“短角苗”“汉苗”“白苗”“大花背”“小花苗”等。国家在“箐苗”的文化区域设置了国际级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蜚声海外。在盘县,苗族的文化成“岛状文化”分布,以马场乡大花苗的文化最为有名。

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