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高台舞狮展绝技
所属图书:《高原拓荒者:仡佬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0字

高台舞狮展绝技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仡佬族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风景,如高台舞狮、打“篾鸡蛋”、“溜铧口”、“踩刀梯”等全民娱乐活动,既娱人又娱神,既惊险奇绝又紧张刺激,既有表演性又有观赏性,是仡佬族文化景观中一个个独具特色的闪光亮点。

“舞狮”是中国文化的一大传统,几乎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和象征。仡佬族的“高台舞狮”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具有独特的韵味。

20世纪70年代以前,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丰乐、大坪、镇南、涪洋等乡镇大多数的花灯班都有高台舞狮的表演,但1990年后几近绝迹。现仅有泥高乡罗家湾高台舞狮班较为活跃,其传承七代人近二百年,发展至今,由于动作危险、难度极高,学习这门“绝活”的青少年日趋减少,处于后继乏人的境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泥高乡的高台舞狮曾经极为盛行,仅春节期间的演出就有100多场,后因时代历史等多种变故,高台舞狮起起落落,戏班演员分分合合,直到国泰民安的新世纪,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才重沐春风,重放异彩,不仅走出了仡佬族村寨,走进了中央电视台,也走向了世界这个最宽阔的大舞台。1985年,罗家湾高台舞狮班参加贵州省第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优秀表演奖;2006年,罗家湾高台舞狮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一年又一年》贺岁节目中与河北沧州舞狮班、广东德庆舞狮班同台演出。其后,《新闻联播》、《民族文化大观》等栏目也曾播出高台舞狮表演,2007年以来,罗家湾高台舞狮班多次受邀远赴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高台舞狮

高台舞狮源于花灯的庆新春和愿灯的酬神祈福求子,其发展经历了花灯→狮子灯→扑地狮子灯→高台舞狮的演变过程。其表演顺序为:“孙猴子”与狮子出场表演→“孙猴子”与“笑和尚”平台表演→“孙猴子”与“笑和尚”高台表演→狮子高台表演→狮子平台表演。高台舞狮传统的动作有五十余个,如“太公钓鱼”、“黄鹰展翅”、“宝塔冲天”、“猴子捞月”、“下岩摘桃”等,一台完整的表演需要3小时左右。

仡佬族剪纸:高台舞狮

务川仡佬族民俗展览馆高台舞狮模型

金龟驮碑

这是从前高台舞狮戏班在春节期间表演前的“开门曲”。

高台舞狮套路完整,既杂以嬉戏玩耍,又有高难度技巧,酬神娱人,亦庄亦谐,融杂技表演与酬神祈福于一体,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风韵,有极高的艺术性,又有极强的观赏性,是仡佬族人民集体创作的艺术珍品。特别是,高台舞狮兼具“文狮”的温和柔美与“武狮”的威猛刚健,主要有“狮子”、“大桌子”、“笑和尚”与“孙猴子”面具等道具。“狮子”采用当地出产的硬度高、韧性好的金竹扎成,狮身以12层皮纸裱糊后蒙浅黄布,再缀以金黄线条,狮头施以彩绘。“笑和尚”、“孙猴子”的面具模子根据表演者面部特征用黄泥做成,然后也糊以12层皮纸,以红、蓝、青为主色彩绘。道具制作由专人负责。“大桌子”即大方桌,柏木做成,坚固牢实,当地家家都有,一般放在堂屋香龛下。

舞狮演出时,最少8人,多则15人。其中锣鼓唢呐6人,“笑和尚”、“孙猴子”各1人,舞狮2人,小狮子1~2人。每次演出前,掌坛师傅必为主要演员打阴、阳、圣三卦,只有三卦都“打转”才能上台表演。打卦完毕,师傅在师祖牌位前燃香烧纸、默念祷告后开始搭台,即用大方桌叠成高台,有两种搭法:将大方桌一张张叠成塔形,上下等大,叫“一炷香”;先在地面摆放三张桌子,第二层两张,其上依次为一张,形似宝塔,故称“宝塔形”。大桌子最多可叠十二张,最上面一张倒放,四脚朝天,整个高台高7~10米。每叠一张桌子,都要垫上草纸,垫最后一张时,师傅要在草纸上画符祈祷,是谓为演员“藏魂”,演完撤台,师傅收好纸垫后再“放魂”。

高台舞狮套路完整,程序固定:先是响器“打闹台”,然后“孙猴子”和“笑和尚”用各种动作逗引狮子逐层攀台至顶。上攀动作十分惊险,到最高处还要四脚踩桌腿表演,不带任何保险绳索。所表演的各种高难度动作,都有生动形象的叫法,如“燕子翻身”、“蛤蟆抱崽”、“猴子捞月”、“雏鹰展翅”、“鲤鱼晒肚”、“蜘蛛吊线”、“滚龙抱柱”、“攀岩观景”、“下岩摘桃”、“鹤立峰顶”、“鳌鱼吃水”、“金龟驮碑”、“双鹤饮水”、“宝塔冲天”、“悬空立柱”、“太公钓鱼”、“天倒立”、“靠背翻”、“踩高桩”、“叠罗汉”、“旋风车”等。

表演有时持续四五个小时,动作或惊险刺激,或滑稽搞怪,观众要么敛神屏气,心跳加速,要么忍俊不禁,捧腹大笑,如“戏金猴”:“笑和尚”双脚并拢伸出桌外,“孙猴子”悬空倒立其脚踝处,“笑和尚”双脚猛然一放,“孙猴子”顿时飞身下坠,就在观众大惊失色,不由自主连连惊呼时,“笑和尚”迅急并拢双脚托住“孙猴子”双肩,“孙猴子”的头在“笑和尚”脚下露出,观众悬着的心方才落下,情不自禁鼓掌欢呼,达到极佳的喜剧效果。

高台舞狮的所有动作中,难度最大的是“下岩摘桃”和“宝塔冲天”。“宝塔冲天”要三人合演:“笑和尚”与另一人双手互撑,分别倒立于桌子的四条腿上,搭成高台上的人字塔,“孙猴子”倒立爬上两人头顶再倒立。这还只是铺垫,当锣鼓唢呐再次齐鸣,就该当地人称为“大头子”的狮子出场。狮子1大2小共3个,大狮子两人共耍,小狮子一人单玩,上台表演的大狮子必须是经过多年训练、配合默契的两人。群狮左蹦右跳,摇头摆尾,扑地翻滚,腾空跃起,一层层到达台顶,表演抖毛、搔痒、踢腿、舔脚、望月等动作,时而威猛,时而温顺,将狮子表演得活灵活现。表演的高潮是“踩斗”,即狮子站在方桌的四条腿上,或进或退,忽左忽右,不断变换位置,步伐灵活,动作流畅,如履平地,从容表演各种惊险刺激的动作,直看得人眼花缭乱,叹为观止。

高台舞狮

高台舞狮演出盛况

高台舞狮的伴奏乐器有锣、鼓、钹、唢呐、叫尺、铓锣等,可单独伴奏,也可联合伴奏,以锣、鼓打击乐器为主。伴奏的调子有过街调、龙灯头、半桩头、一棒起花、扑灯蛾、金鹿声、四品、杨顺儿等。“孙猴子”和“笑和尚”出场用的锣鼓点子为龙灯头接阴锣阴钹,根据表演动作的节奏快慢而变换快慢强弱,表演时的伴奏多用“金鹿声”、“四品”等拍子。狮子表演的伴奏以“杨顺儿”为主,为八拍反复,十分强调节奏,狮子表演的锣鼓节奏根据舞狮动作也有强弱松紧之分,表演狮子休息、舔毛等细小动作时,取消节奏,碎击弱奏。

高原拓荒者: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