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咱刀苗寨,苗族贾理古村落
所属图书:《笙鼓枫蝶:苗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0字

咱刀苗寨,苗族贾理古村落

咱刀苗族爬坡节

雷公山是苗岭主峰,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咱刀苗寨——一个苗族风情浓郁的古村落,就座落在这巍巍苗岭主峰脚下。咱刀苗寨依山傍水,村落周边古柏、古楠、水杉、红豆杉等名贵古木依稀可见。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把寨子一分为二。这条小溪,就是清水江的源头之一,河水一直流淌到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凯里市。顺着沿河的省道公路,从凯里市驾车到这里,只有50公里的路程。走进寨门,依山而建的苗族吊脚楼高低错落,古老池塘上建的水上粮仓鳞次栉比。水上粮仓位于寨子中央低洼处,40多个至今都还在使用的粮仓整齐地排列在池塘上。粮仓建于水塘上,具有防火、防鼠、防蚁三大功用。很多古建筑专家到此,无不惊叹其举世无双的罕见建筑风格。

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苗族贾理”,是咱刀苗寨最靓丽的一道文化风景。贾理制度是苗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核心,咱刀苗寨的贾理制度遗存,其完整性和独特性在黔东南苗族村落中屈指一数。贾理制度中的启鼓、启笙、启耕、忌雷等礼制分别由不同家族中的一名寨老担当负责。直到现在,新年的跳鼓和跳笙,也是由启笙长老家族先吹,启鼓长老家族先擂,全村才跟着欢歌起舞。铜鼓,是咱刀苗寨贾理文化中鼓社制度的重要礼器。历史上,每逢重大的节庆活动,人们在村北跨村南的小河中以12面铜鼓为跳墩,贾理长老踩着铜鼓,八面威风地来回过河去主持仪式。后来,河面上已经架起高桥。行政村名也就称为“新桥”。但是,“咱刀”仍然作为自然村落的寨名为人们沿用。为了灌溉咱刀河两岸的农田,苗族先民数百年前就在咱刀河上游修筑了数十座大大小小的池塘用于养鱼和灌溉,因此人们又把这座古村落称为“大塘”。咱刀苗寨是由历史上的Fangs(“方”)、Gud(“固”)、Dliangx(“良”)三个自然寨发展而成的一个大村落。以苗族支系名称命名的“方寨”、“固寨”、“良寨”这种古村名,在寨中也只有年过古稀的老人才道得清楚。加上苗族古歌和古经中记载的古村名,咱刀苗寨的称呼就有十来个之多。村名别称之多,这在黔东南苗寨中也是极其罕见的现象。

咱刀苗寨水上粮仓

咱刀苗寨西面寨头,如今仍矗立着一块明末清初栽的“贾理石”。这是当年村民为修葺寨墙抵御外侮,惩治一名里通外敌的奸细而立的石碑。由苗岭主峰绵延而来的一座大山岭和西南、东北两座小山脊的环抱,加上寨子正前方河沿高崖的护佑,咱刀苗寨在地势上就很有军事防御的自然优势。为了强化这种防御功能,苗族先民依着山势还修建了一道护寨防御墙。寨墙自东北的天然河道起,全部用青石修砌,沿着东西两侧的山脊向上爬升,再折转至寨后山峦悬崖处。伴着防御墙,顺着山脊,还佐有一条防御道。有的地方十分狭窄,仅能容纳一人通过,这样的防御道一直环绕着到达每一个山口和防御哨。如今,这道护寨防御墙在古树掩映中依然十分完整。寨墙的东西两端,分别为东寨门和西寨门。前贵州省省长、贵州省苗学会会长王朝文书写的匾额“短裙苗第一村”,就悬挂在西寨门上。咱刀苗寨是黔东南苗族迁徙路上重要的一站。历史上,苗族先民由北而南进入湘桂边区,再逆都柳江而上进入雷公山地区。黔东南苗族的Fangs(“方”)、Gud(“固”)、Dliangx(“良”)、Dlib(“西”)等主要支系都先后经过咱刀,并遗存了各支系丰厚的古老文明。

咱刀“自然地方”

咱刀既是一个自然村寨,也是以它为中心,包括周边7个村落在内的“自然地方”称呼。清代以前雷公山区没有行政建置,苗族社会的治理是以“自然地方”为独立单位,每个“自然地方”又辖若干村寨。“自然地方”有自己的长老,村寨中的大小事务便由长老们统辖裁定。

祭龙

苗族传统祭仪——撒米喊龙

大塘是雷公山地区苗族信仰文化的圣地。村寨上游山脊上有一个地方叫神鬼坪,苗语叫Zangx Dliangb(“掌量”),“掌”就是“坪子”的意思,“量”就是“鬼、神”的意思。传说,古代苗族“固”支系,主要执掌苗族的祭祀典仪。其先祖叫勉昌,是苗族祭祀大长老,神异无比。他在凯里香炉山一带把所有的鬼统统捉拿,关在香炉山的岩洞中,然后顺着巴拉河,到雷公山一带开疆辟土,兴旺无比。他让儿子回关鬼洞取祖宗灵位送到雷山来,这样祭祀先祖才方便。他对儿子说:“关鬼洞有三个,祖宗灵位在中洞,千万千万别开上洞和下洞。”到关鬼洞取了祖宗灵位,儿子诧异父亲为何嘱咐他不开上洞和下洞,便想打开看看究竟。不想一打开,关在洞中的鬼一下全跑了出来,全都跑进了雷公山。父子俩只得重新捉鬼,他们来回捉鬼的山梁叫排量(即“鬼坡”,在雷山县大塘乡的莲花附近)。他们挖了很多很多的坑来埋鬼,然后再在坑上放水。大塘乡上游有很多很多的水塘,就是这样来的。他们先把凶煞的大鬼关在铜鼓中,然后才埋进最大的一口水塘,所以这口塘才叫铜鼓塘。过去一提铜鼓塘,周边的苗族都有一丝恐惧。此时的勉昌大长老年事已高,法力大不如从前,很多鬼都没有捉住。无奈父子俩在这里议定古规:

盛世银装

他们议规的地方,叫神鬼坪。这就是这个地名的来源。雷公山地区祭祀长老诵唱的古经,一般都提及神鬼坪与铜鼓塘。在他们看来,这里是苗族传统信仰文化的圣地。

如果说黔东南是苗族文化的万花筒,咱刀就是这个万花筒的一个缩影。如今,寨子的北面主要居住“良”支系的后裔,南面主要居住“固”支系的后裔。虽然同住一个村寨,他们的服饰、方言、节日、芦笙、习俗等传统文化却风格迥异。咱刀由此而成为很多文化人类学者特别青睐的考察目的地。“良”支系的苗族女子一般外穿很短的百褶裙,前围织锦围巾,后系绣花或织锦飘带,盛装银饰琳琅满目。由于女子着的百褶裙超短,只有六寸长,因而外界有的人称他们为“短裙苗”。“良”支系擅长的传统舞蹈锦鸡舞,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这里也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苗族古歌的重要传承地。特别是新近普查发现的《苗族议榔史诗》、《苗族婚嫁史诗》、《苗寨豪杰史诗》等,是苗族文学史上罕见的重要篇章。

笙鼓枫蝶: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