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伍万芬和她的刘功达品牌
所属图书:《指掌间的舞蹈》 出版日期:2014-02-01文章字数:930字

伍万芬和她的刘功达品牌

镇宁因黄果树大瀑布而名盛,波波糖则因产于镇宁而得以四海流传。波波糖随着黄果树旅游的发展而发展,从而形成了贵州特色旅游商品中少见的繁荣景象。因为市场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波波糖产业的发展,也形成了波波糖今天品牌繁多、鱼龙混杂的复杂局面,其中的刘功达波波糖就是不多的几个坚持传统工艺生产的品牌之一。

要说到刘功达品牌的重塑,还真亏了刘家的媳妇伍万芬。伍万芬嫁进刘家时,刘功达波波糖早已绝迹于市场多年,而刘功达这个刘氏波波糖的第五代传人,也已经改行做起了走村串寨的木匠活。随着以黄果树为代表的西线旅游逐步兴起,伍万芬这个刘家媳妇敏锐地看到了波波糖的市场契机。

波波糖的生产历史最早可以远溯到元代。蒙古人横扫欧亚后,随着加入蒙古大军的色目人(即波斯人)的进入,波斯食品业开始进入中国南方,其中至今仍在中东地区保留的波斯糖也首次亮相贵州。勤劳善良而又聪明智慧的贵州少数民族顺应市场的需要,开始从事波斯糖以及其他波斯食品的生产。但贵州温润潮湿的气候与波斯干燥的气候不同,使得生产出来的波斯糖只能当天销售,隔夜就会发生软化回潮现象。这种只能短期应市的食品明显不符合商品化的要求,为了改变这一现象,聪明的贵州少数民族经过不断的摸索,改糖稀为麦芽糖,改豆粉为香麦面,从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糖食,因其脱胎于波斯糖,又不同于波斯糖,故只改一字,命名为“波波糖”。

1988年,二十三岁的伍万芬嫁入刘家后,看到了市场契机的她就决心传承这五代家传的特色产品。婚后不久的她迅速开始了刘功达品牌的重塑工作。但要把一个已经沉寂多年的品牌恢复生产并重新塑造起来,对于一个文化并不太高的农村妇女来说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伍万芬以4000元的高利贷加上当年丈夫做木匠的微薄积蓄开始了重新创业,仅就只是生产的恢复就耗尽了当年伍万芬并不富裕的家底。每当说到当年的创业,伍万芬眼中都会饱含着泪水。

历经艰辛,耗尽家资,伍万芬终于让刘功达波波糖重新赢得了市场。为了让重塑的品牌不断发扬光大,伍万芬在每一个生产细节上,都下足了工夫:熬制麦芽糖时,搅棍只能顺时针搅动,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酥而不散、香脆宜口的口感;在糖丸的裹制上,必须遵从由外到内的裹制手法,从而保证波波糖紧而不实、层次分明的特点。

指掌间的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