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
所属图书:《打开镇远历史文化迷宫之门》 出版日期:2016-03-01文章字数:字

苗族

苗族的服饰、银饰是苗族典型的物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物质的载体记录和体现着最具苗族特征的精神文化的内涵,服饰上的每一片绣片,银饰上的每一个构件都可以构成一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苗族服饰、银饰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镇远苗族的每一种苗族服饰都是每一个苗族亚族群或次亚族群的标志。苗族服饰基本的特征是男装简朴;女装豪华,女装丰富多彩、灿烂夺目,以裙装为特色。在镇远苗族女装中,一般都着裙装。苗族的百褶裙是苗族服饰的风格基点,以百褶裙为基点配饰各种款式不一的服装和造型优美的饰品,形成各具特色的服饰造型,代表不同的亚族群或次亚族群。镇远苗族妇女服饰以裙子的长度可分为长裙系服饰、中裙系服饰两大系,各次亚系下又分无数款式服饰。

长裙系以裙长至踝关节处为准,以贵洒村为主要分布区。

中裙系以裙长在小腿以上膝关节以下,这一类型的服饰分布地区较广,包括金堡、涌溪等乡镇。

苗族服饰是苗族历史特征、文化特征、美学特征的集中表现,最能表现民族的特色和民族的风格,是苗族历史记忆的载体,是民族文化具象的符号,是苗族信仰的形象展现,是苗族审美情感的宣泄。

苗族服饰是苗族亚族群和次亚族群的重要标志,是亚族群和次亚族群的族徽,是苗族的文化符号,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金堡苗族服饰和涌溪苗族服饰的区别就很大:一个是高坡苗服饰的代表,一个是河边苗服饰的代表。图案、色彩、刺绣、银饰、布料等都存在很大差别。苗族是一个集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于一身的民族,相信万物有灵,崇拜神灵并把这种朴素的自然崇拜的观念毫不隐讳地表现在他们的服饰上。苗族服饰中使用得最多的图案是蝴蝶,无论是哪一个亚族群或次亚族群,在服饰中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蝴蝶,这是苗族对人类和万物始祖“蝴蝶妈妈”的“朦胧的记忆”。水牛是稻作农耕的主要劳动工具,是苗族人民心目中的神物,是苗族刺绣工艺品造型中的最具代表性的图案,也是苗族图腾崇拜的具体反映。

苗族的银饰是苗族历史特点的产物。苗族是一个迁徙民族,素有“东方吉普赛人”之称。在苗族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长时间的、大跨度的和频繁的迁徙,迫使苗族只有将自己创造的财富制作成代表自己族徽标志的、可以随时带走的银首饰,这就是苗族银饰特别多的历史根源。苗族银饰种类繁多,有男饰和女饰两大类。男饰较简单,有银锁、手箍、手镯、戒指、烟盒、项链、项圈等单件饰品;女饰以成套为主,种类较多,有头饰、耳饰、项饰、胸饰、手饰、衣饰和鞋饰等几大类。头饰有银花、银角、银簪、银梳、插针等;耳饰有耳环、耳柱、耳坠等;胸饰有压领、项圈、项链等;手饰有手钏、手镯、手链、戒指等;衣饰有银片、银缀、银泡、银铃、腰链、披肩等。银饰工艺有锻打、压模、錾刻、浮雕、镂刻、扭结、焊接等。苗族的银饰在结构上以对称、均衡、放射为主要结构。在苗族银饰的图案上,多以蝴蝶、牛角、锦鸡、花草为主要内容,蝴蝶是苗族的徽章,银角是苗族图腾的标志,锦鸡是“嘎闹”的族徽,花草是不同支系生活坏境的印记。苗族银饰造型以蝶形、鱼形为主,在苗族观念中,蝴蝶是“蝴蝶妈妈”的象征;鱼是苗族人民企盼民族人丁兴旺的象征。

镇远苗族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全县有100多种。按种类大体分为头饰、颈饰、手饰、裙饰、鞋饰、围腰、腰带、服饰等八大种类。按分布区域划分主要有金堡苗族服饰和涌溪苗族服饰两个基本类型。它们大同小异,各具特色。区别在于:金堡苗族服饰属于黔东型台江施洞式苗族服饰;涌溪苗族服饰属于黔东型黄平(施秉)式苗族服饰。

金堡苗族服饰

镇远金堡苗族服饰属于黔东型台江施洞式苗族服饰。其服饰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破线绣”。“破线绣”是其苗族服饰最精美的工艺。它实际上是平绣的一种,为了追求更细腻、精致和立体感,先将一根丝线破分成更细的七至八股,穿针前先穿过以帛角种子熬煮成的硬浆糊状浆包,帛角浆的胶质把丝线弄成平滑光亮,加上超细,绣者用它在浆染过的硬质布上,精心绣出华丽的图案。

这支苗族是中国苗族中使用纯银饰品最多的服饰支系。一个姑娘着盛装时上佩戴的银饰品,一般是5公斤左右,最多的达6~7公斤,已从单纯的首饰演变为财富的展示品。这种服装的衣、裙、帕、带围腰等涉及纺、织、染、绣、缝等一系列过程都是手工操作,精美的花带、盛装时的前后围腰均为手工纺成。爱河族别单一,全是苗族,全寨姓田。他们与大自然作斗争、求生存的能力特别强。男耕女织的生活气息在这里得到体现。很多家庭仍用木质织布机、纺纱机和木布棰。

⊙金堡苗族姑娘节日服饰

头饰

苗族姑娘及妇女的头发留得很长,加几个假发绾结成发髻,像鹰眼式。发髻间从右到左横插一根25厘米的银签,护发髻杂乱,后发髻插上小木梳。头额发根用长83厘米,宽13厘米,无花纹的青家机布折叠成0.13厘米宽的包头帕,绕头包一圈有余,拴束在前额上扎紧(现用蚕丝线自织有花纹、花格的包头巾),然后再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无花纹的家机布搭盖头发,两头往后扎住,成三角式,叫护发布(现用毛巾)。耳朵上戴耳环,大约4~5两。银耳环大头朝前,小头朝后。节日或出嫁时,头上发根处戴上银马崽,像一块铁片式,两头系上布带往后栓紧。正面朝前,大约长39厘米,宽9厘米,铸焊有骑马图12幅,人的臂上焊接两朵葵花和一朵大花,每匹马崽脚下悬挂三朵银须。发髻顶还插上一根银饰鸟雀,三鸟同在一竹竿上,尾巴拖得很长,竹竿式的两头各有一朵大花和一个银铃,鸟的嘴壳挂一个银铃,中间那只鸟,两边各有一匹马崽,这三只鸟的臂各焊有16只小鸟雀,6朵小花。每只小鸟背上各一朵花,嘴壳挂一根银肥肉。戴上4根椽皮式银条,这4根银条中间焊有1朵大葵花式的银牌,此银牌铸有飞鸟、树木、花草、小鸟争斗等,插放在发髻前,方向朝前,花样极多,极为复杂。

⊙金堡苗族姑娘节日服饰

其中,金堡爱河苗族姑娘及妇女的头发留得很长,加几个假发绾结成发髻,像鹰眼;髻中间从右至左横插一根银签;后发髻上插上小木梳;耳朵上戴耳环;未婚姑娘带银饰时并戴上花朵,已婚的妇女不能戴花朵。

颈饰

颈部戴上“8”字形的银链、银泡(像小圆圈,一个个串成银链),项圈(两头实心,中间是几根根银丝互相交错),螺旋项圈(像螺丝齿形式),压领(像月亮形),表面上铸有飞禽走兽,边上挂有11根银须,有一个银铃和两颗银花悬在胸部。

手饰

节日或出嫁时,手颈上戴草叶手圈、龙手圈、螺旋手圈、泡手圈、光手圈等,手指上还戴银戒指。

围腰

围腰有两种:一种是用蚕丝线自织的,以蓝绿色为主,整个幅面纺织花纹图案;一种是围腰中央用提花组成菱形,两头像水波一样向四周扩展,每个波浪为一个图形。菱形中心和水波浪中间杂以刺绣,有点点花纹呈红白色。还有一种围腰,整幅都绣有微小的花纹,有飞禽走兽,这多为便装。用宽12厘米、长75厘米的无花家机布做围腰的边,两边缝花带各一条。另一种是用蚕丝刺绣绣成的围腰,叫龙围腰。中央绣一条大龙,非常耀眼,两头像水波浪一样向四面扩张。龙身绣鳞甲,呈波浪形,中间绣飞禽走兽,颜色通红。用12厘米宽、75厘米长的家机布两边各一张,绣有两朵大红花,两头缝有两朵大红花,两头缝有自织腰带各一根。这种是盛装围腰。这几种围腰长宽接近,长75厘米,宽60厘米。姑娘、妇女走亲访友围上围腰,表示对人的尊敬。

腰带

一般宽为6厘米、长240厘米,用红白棉纱纺织而成。绣有白底红花或白底紫花的各种花纹图案,两端留有缨须,长约12厘米,红色最多,悬于围腰两侧,常拴1~2条,带头缨须极为壮观。

裙饰

是自纺自染的深青色青布缝制而成,长约1.5厘米,无花纹,前面折皱褶,后面未有皱褶。

鞋饰

分盛装、便装两种,盛装为布鞋,用家机布制成,鞋面绣花,鞋尖往上翘。便装为草鞋,用糯米草蕊编织而成,无鞋跟。

服饰

服饰有便装和盛装,分单衣和夹衣两种。衣服为有领大襟,穿着时,左襟压大襟,无衣扣,用腰带束拴。衣料是自纺自织自染的老青色布,分斜纹和平纹两种。便单衣主要在生产劳动及炎热的夏天时穿。便夹衣主要在冬天时穿。盛装单衣在夏天节日集会、走亲访友时穿,盛装夹衣在秋冬季节、节日集会和出嫁时穿着。服饰图案多样,颜色各异。衣领连襟,皆为彩色的缎布折叠成花纹和条纹不同的花带镶上。衣领部极为宽厚,衣襟两边绣花边,有一根厚厚的花带条形直通。襟中间绣有网状花纹,以蓝绿色为主,杂有红、白两色。衣肩部位连接衣领和衣袖。绣有各种各样的花朵,花边用绸缎折成花纹和条纹镶上。衣袖肘臂绣有多样图案,颜色各异的花纹,都用蓝、绿色和绸缎镶边。衣肩部至袖口缀系微小的铜钱(叫“铜辣子”),这种服饰图案多以蓝绿色为主。

女性服装

分为便装和盛装两种。盛装制作极为复杂,做工更为精细,用蚕丝线雕花绘画,绣凤刺龙,再用一些银饰和金石来点缀,红衣白银,银光闪闪,非常耀眼,价格昂贵,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苗族妇女服装是大领左衽或右衽,两袖及领围至前两襟的边缘都绣花,部分的衣背、两肩也满绣花纹,都着不分截的百褶长裙。上衣绣花的,都以彩色织锦为前裙围。着盛装时,都佩戴大量银饰,点缀了上面铸了飞鸟、树木花草和各种动物,包括头饰、颈饰、手饰、裙饰、鞋饰、围腰、腰带、服饰等样样俱全。女性盛装为头戴银角、银冠或银花,颈上挂着银项圈、银链、银锁,腕戴银手圈,衣服镶嵌银片、银泡、银铃等。既富丽华贵,又婀娜多姿,充分展现出镇远苗族女性的美丽和魅力。

男性服装

布料大多是自纺自染的青色布,当地人称家机布。镇远苗族男性的服装分单衣、夹衣两种,冬天穿夹衣(双层),夏天穿单衣。扭扣均为布扭扣。

镇远苗族女孩子一般在六七岁开始学刺绣,俗称做针线活路。爱河姑娘刺绣的衣服更是精益求精,质量上乘。绣品图案精美,富丽堂皇,和谐统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所绣“苗族童帽”于1986年荣获国家轻工产品“百花奖”;连衣裙获1986年“兴黔杯”奖。

涌溪苗族服饰

⊙涌溪苗族男士服饰

⊙涌溪苗族妇女服饰

镇远涌溪苗族服饰属于黔东型黄平(施秉)式苗族服饰。除具有金堡苗族服饰的共同特征外,特色还在于:涌溪一带苗族的银冠头式都较少用银角,而大量地缀满了各种鸟雀、飞蝶、走兽、银花、珠子等,其以各式各样的飞鸟银雀为多,而且部分银冠顶上还往往都插戴几只或一只立体形银雀,两三根长长的银雀尾直拖曳到戴冠人的肩背,因而这一带的苗族人把戴银冠称为“Detnes”,汉语直译就是“戴雀”的意思。当然,这里面还深藏着一个独特的历史文化世界和影响深远的原始宗教崇拜及祖先崇拜观念。这是一种意识体系的自我解读。每年“九月九”秋收节都成为涌溪苗族服饰的展示节庆平台。

⊙涌溪苗族服饰和刺绣

打开镇远历史文化迷宫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