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跳芦笙
所属图书:《千家苗寨:西江苗人的日常生活》 出版日期:2013-04-01文章字数:2406字

跳芦笙

跳芦笙是令所有的苗家姑娘激动的事情。随着年纪的长大,到了青春期可以谈情说爱的时候,跳芦笙是姑娘们最能够当众展示自己风采的时刻。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所有的银器都被戴出来了,银冠上是闪闪发亮的大银角,那一身的装扮真是风光极了。合着芦笙的韵律,踩着铜鼓的节奏,款款移步,身上的银器也铮铮然发出悦耳的声音。芦笙场中的每一位姑娘都散发出一种迷人的魅力,令所有围观的人赞叹不已。跳芦笙的人在芦笙场上围成一个圆圈,绕着一圈一圈地走下去,周而复始不断反复。就是在这个简单的重复中,跳芦笙的人却逐渐进入到一种迷氛之中,达到了忘我的境地。

跳芦笙是美好的事,但却不是经常可以跳的。在西江一年只有一度的跳芦笙,那是在过苗年的时候才跳。此外,十三年一轮的“吃鼓藏”也要举行大型的跳芦笙活动。但是“鼓藏节”结束之后的三年之内,甚至在过苗年时也是不准跳芦笙的。因此,算起来十三年的时间中只能跳十次芦笙。我在西江住的这一年中的苗年没有跳芦笙,原因是去年才过完“鼓藏节”。不跳芦笙节日中就没有大型的公共活动,也就不够热闹。西江的地方政府觉得如果继续遵守传统的规矩,是不利于西江的旅游开发的。因为有一些旅游者就是专门来西江过苗年的,如果看不到跳芦笙,肯定会大失所望。因此西江镇政府想打破这个古老的规定,让西江有更多的跳芦笙活动。但这得同西江的寨老们商量,取得他们的同意才行。商量的结果是寨老们同意取消“鼓藏节”之后三年内不准跳笙的禁忌,也同意地方政府可以随时组织人跳芦笙。当然那只是为了宣传和旅游的目的而跳的,同民间习俗的仪式性跳芦笙有所区别。寨老们还是很通情达理的,能够理解和接受政府的意思。事实上西江镇政府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街上开始修建一个新的芦笙场随时准备为观光的旅游团或其他活动提供跳芦笙的表演。

为什么有“吃鼓藏”之后三年不准跳芦笙的禁忌呢?这在今天的西江只是沿袭古老的传统而已,并没有多少实质性的意义。但在过去的岁月中,西江的老祖宗们立下的这个禁忌却是有道理的。“吃鼓藏”是一个氏族集团最为隆重的盛大祭典,耗资是很惊人的。古老的时候“鼓藏节”是剽牛祭祖,家家都要杀牛作祭。这是很伤社会的元气的,牛是很重要的生产力嘛。

“夸富宴”般的狂欢之后,社会便会暂时落到一个低谷当中,因为社会的耗费太大。人们立下禁忌不准跳芦笙实际上是阻止人们再次大量破费消耗。因为跳芦笙并不仅仅是一个小社区内部的事,它是一种跨社区的活动,是数个通婚地域中的集团互动的一种形式,它起着增进强化着不同血缘集团之间联婚的功能。但只要人们相互走动往来,豪爽的苗人就要盛情款待。这对于低谷时期的社会来说是很被动的,也是很不利的。因此在一个时间段中用禁忌的方式,也就是用神圣的方式暂时减少这种往来互动是有利于恢复社会活力元气的。

不过现在的西江“吃鼓藏”早已改为杀猪祭祖,不杀耕牛,这不构成对社会元气的威胁。而且今天的西江经济状况也比从前好了许多,因而“鼓藏节”之后三年内禁跳芦笙实际上已没有多大意义。尤其从地方政府的角度看,这种禁忌反倒有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西江政府想在西江开展新型的旅游经济,于是在政府的提议下,西江的寨老们、鼓藏头也能理解政府的意图,答应可以变通。在我离开西江之前,听说这一年的苗年就准备跳芦笙,说明这个禁忌已经松动了。

西江的芦笙会一般是两三天。在此期间本寨以及外寨来的男女老少穿上新衣服,每天中午汇集到芦笙场。跳芦笙的女人在临进场之前换上了盛装,穿上苗族的古装“乌摆”。芦笙会由鼓藏头主持,这时人们把他叫做“芦笙头”(chab niel)。在起笙之前,要以祭品祭祀天地神灵,芦笙场上的酒坛中装着每家敬献给芦笙头的酒。祭拜完毕,“芦笙头”用牛角杯向芦笙场上的嘉宾一一敬酒。然后,由“芦笙头”这个家族中的女人开始起笙,起笙之后凡愿参加跳芦笙的年轻女人都可以随意加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加入到跳芦笙中的人越来越多,圈子越走越大,踩芦笙的队伍越来越密,连五六岁、七八岁的小姑娘也穿着盛装参加了进来。气氛越来越热烈,逐渐进入到高潮。芦笙场上成了一个由音乐、人群、彩服和银器构成的漩涡,围观的人比跳芦笙的人还要多。跳芦笙的仪式成了一个超个人的巨大的人团,所有的在场者都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陶醉和巨大的凝聚力。

第二天的跳芦笙场面同样的壮观,但这一次会在跳芦笙的过程中出现一个戏剧性的场面,那就是会让未婚的姑娘们激动不已的“讨花带”。当跳芦笙进行到高潮时分,那些吹芦笙领舞的男青年就开始把芦笙指向前来西江作客的外寨来的姑娘。跳芦笙期间离西江几十里远的苗寨的姑娘们都会赶来参加,不愿意错过这个寻找如意郎君的大好时机。吹笙的小伙子逗留在某个姑娘面前,在她身边起劲地吹奏起“讨花带”的舞曲。当这个熟悉的曲调响起之后,全场的人都异常的兴奋,人们知道有好戏看啦。那被“讨花带”的姑娘往往经不住众人的盯视,几曲下来就满脸羞红却又骄傲地把花带挂在了小伙子的芦经上。此刻,小伙子才吹着示意感谢的曲调满意地退下去。优秀的小伙子有时候会讨到很多的姑娘的花带,飘红的花带挂满了芦笙。特别动情的姑娘甚至会把带在自己身上的银颈圈也挂在她看中的芦笙手的芦笙上。但吹芦的人也有被考验的时候,姑娘们就是不把花带献给他,只是跟着“讨花带”的曲调踩着有节律的步子。这或许是姑娘们没有看中他,或者是有意考验他的耐心和诚意。小伙子吹得十分卖力但就是没人答理,最后筋疲力尽只好落荒而逃,引来全场人善意的哄笑。

跳芦笙是西江苗家的狂欢仪式,它给西江苗人带来无与伦比的欢乐。

现在,黔东南地区的许多村寨搞起了民族旅游景点,只要有旅游团到访,随时都有跳芦笙的活动。跳芦笙成了一道表演的节目。但是这种表演却只有其形而无其神。如果你要想看到和品味到苗家真正的跳芦笙,那么,你还是应该在苗年或其他节日的时候来参加苗人的跳芦笙。只有在这种时候,在那如痴如狂的人团组成的仪式的漩涡中,你才能够体味到苗族芦笙文化的真正魅力和它的全部神韵。

千家苗寨:西江苗人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