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平坡《嘚魵嘚涡》
所属图书:《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 出版日期:2017-12-01文章字数:8431字

平坡《嘚魵嘚涡》

平坡《嘚魵嘚涡》(平坡农民画),译自贵州苗族西部方言洛北河次方言,意为“平坡苗族花样”“平坡苗族绘画”。“嘚”字即“嘚瑟”,意为夸张、炫耀的意思,代表平坡苗族绘画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的风格特点。“魵”字意为“斑纹鱼”,亦称“斑鱼”,标志着平坡苗族绘画里普遍出现的鱼形状的眼睛和图案。“涡”字即“漩涡”的意思,水流旋转的形状,象征苗族图案里的“漩涡纹”,“漩涡纹”普遍存在于苗族服饰图案里,记录着苗家人曾经的历史和对水的渴望。平坡《嘚魵嘚涡》也可理解为“平坡苗族绘画如鱼得水”的意思。

平坡村是苗族支系“小花苗”的聚居地。这里有苗族的斗牛、跳月、四月八、六月六、吃新节、杀鱼节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和文化活动,为《嘚魵嘚涡》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农闲时节,更是苗族姑娘和妇女蜡染、刺绣、纺麻、织布的服饰制作季节。在进行蜡染或刺绣时,苗族姑娘和妇女必先懂得苗族图案,然后画成花样,再接着蜡染或刺绣。后来,一些心灵手巧的姑娘和妇女就专门从事画花样的工作,她们把图案画成花样,用纸剪下来,走村串户去叫卖。她们除了设计苗族主要的图案外,还抽空画一些自己喜欢的生活画面,用于装饰自己的居室。画花样的绝活一代传一代地流传下来,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便形成了平坡《嘚魵嘚涡》绚丽多姿的景象。

苗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活化石”,平坡《嘚魰嘚涡》承袭苗族服饰图案文化,用绘画记录苗族历史和当代生活,是苗族图案文化在当今时代的表现形式。

一个苗族支系的迁徙,随同而来的支系语言、生活习俗、服饰标志便形成了一个地域特色的文化。苗族服饰图案体现着族内方言和地域的生活特征,起着象征与符号的作用,以原始记录的方式填补着苗族无字的历史。平坡《嘚魵嘚涡》就是苗族花样,苗族花样就是苗族图案。所以,承袭着苗族图案的平坡《嘚魵嘚涡》的起源也应该是很早的。

就画面表现方式来说,平坡《嘚魵嘚涡》既承袭传统,又不断创新。画面语言遵循苗族图案的造型方法,采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艳丽的色彩搭配以达到构图饱满、装饰强烈的艺术效果。为了能更好地记录和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平坡《嘚魵嘚涡》打破了长期以来苗族图案记录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以可视性的画面形式表现作者所熟知的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以往苗族图案里很少出现的人物生活场景,在平坡《嘚魵嘚涡》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苗族人可以通过《嘚魵嘚涡》倾诉自己的所思所想,拓宽了传统苗族图案文化的表现方式,这是苗族几千年的图案文化历史性的突破。随着平坡苗族绘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平坡《嘚魵嘚涡》将以连环画的方式回忆、记录苗族历史的脚印,展现苗族历史发展的漫漫长卷。

平坡村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修建了平坡苗族绘画创作室,成立了贵州省首家村级美术协会,曾在县城和省城都开设了自己的画廊。通过不断参加全省乃至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国家民族文化宫、浙江美术馆、贵州民族文化宫等机构均收藏了平坡《嘚魵嘚涡》的作品。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美术》杂志、贵州电视台、《贵州都市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平坡《嘚魵嘚涡》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之花。如今,平坡《嘚魵嘚涡》已被当地中小学列为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在学生中开展传承教育。平坡周边县市的苗族同胞纷纷来到平坡学习《嘚魵嘚涡》,以便融合自己的观念和民族特色,表现历史和描绘生活。但令人担忧的是平坡《嘚魵嘚涡》作者老龄化,传承面临濒危状态。尽管平坡《嘚魵嘚涡》已被列入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项目,但学成一定基础的学生到另外一个学校或进入社会,很少再尽传承义务,平坡《嘚魵嘚涡》作者的老年化以及社会经济大潮对年轻人的影响,必然给平坡《嘚魵嘚涡》的传承带来颠覆性的断代影响。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平坡村位于龙里县的东北角,距县城67公里,属洗马镇所辖,东邻开阳县高寨乡的平寨村,西接贵定县新巴镇的甲底,南靠福泉市仙桥乡的江边、王卡,故有“鸡鸣四县”之称。

平坡村与四县的光中、江边、拉亚等“花苗”寨子隔河相望,姻亲往来。一年一度的斗牛节、杀鱼节、六月六、吃新节等丰富多彩的节日团结了四县的“花苗”同胞,大家亲如兄弟姐妹,盛装一件件,芦笙一排排,人如潮,歌如海,共度节日。

分布区域

平坡《嘚魵嘚涡》兴起于龙里县巴江平坡村的平坡、长寨、打郎三个苗寨,流传到巴江落锅村的光金垅、新寨村的干麻窝、烂田湾村的斗府、草原乡的高峰村、羊场镇的木马等苗寨,普及到开阳县高寨乡的光中、后寨、埔窝和福泉市高坪乡的王卡、江边、大谷冰以及贵定县新巴镇的甲底、老磨沟等苗族村寨。

历史渊源

平坡《嘚魵嘚涡》是苗族服饰图案的孪生姐妹,和苗族图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平坡《嘚魵嘚涡》是乐章,苗族图案便是组成乐章的音符。平坡《嘚魵嘚涡》和苗族图案起源久远,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传承只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一代传一代的沿袭下来。

清代《黔南识略·贵阳府》里曾记载着巴江“花苗”的风土人情:“花苗,衣无矜窍,而纳诸首。男以青布裹头,妇人青衣短裙,敛马鬉尾杂为髲,大如斗,笼以木梳。裳服先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染去蜡而花现。衣袖、领缘皆用五色绒线刺锦为饰,裙亦刺花,故曰花苗。”

《龙里县志》记述:“蜡染、刺绣、纺麻、织布等是龙里苗族妇女传统的手工艺术。苗族青年妇女不会绣花则视为手笨,姑娘是否聪明,就看她绣花技术如何。因此,母亲在女儿年幼时就教她学绣花,要求姑娘会画花样,用各色彩线按祖传图案绣在各种布上,作为自己的盛装及出嫁时的嫁妆。”平坡《嘚魵嘚涡》的画面造型语言和理念完全出自苗族服饰图案文化。只有掌握了丰富的苗族图案,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才能无师自通、驾轻就熟地画出一幅幅造型夸张、色彩艳丽的作品来。平坡《嘚魵嘚涡》的作品里反复出现的“漩涡纹”“江河城界花”“鱼形纹”等图案都是苗族传统图案里常见的纹样,许多苗族图案在平坡《嘚魵嘚涡》里起着决定性的艺术色彩和文化灵魂的作用。如果没有苗族图案文化的依托,平坡《嘚魵嘚涡》将面目全非,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树。传统的苗族图案附在苗族服装上穿戴起来,起着象征和记录苗族历史的作用。平坡《嘚魵嘚涡》里的苗族图案作为画面的造型手法,也起着装饰和记录苗族生活的作用。前者为苗族图案符号,后者为苗族生活画面。在表现方式上,两者异曲同工,互相辉映。目前,平坡《嘚魵嘚涡》已在当地中小学生中传承开来。其他支系的苗族同胞及其他民族也来学习平坡《嘚魵嘚涡》,增进了民族间的友谊。

基本内容

苗族妇女从小受教于自己的奶奶和母亲,在封建礼教和地方民族保护意识的影响下,独尊本族文化,较少接触外来文化,很多年轻人长时间以干农活为荣,羞于读书,长期过着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现象从远古一直延续到现在。

平坡《嘚魵嘚涡》女作者文盲、半文盲的现状比较严重,很多人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可是,一旦进行平坡《嘚魵嘚涡》创作,便满怀激情,不用底本,信手画来。有人问,她们没受过一天正规的艺术培训或艺术教育,何以画得这么好呢?这是苗族历史的形成原因造就的。回顾历史,在文字还没有形成的氏族部落时代,苗族就已远离人类文明发展的地方,被迫迁徙到荒无人烟的高山河谷,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挑战,语言和文字长期得不到统一,也就形成了不同区域的各支系苗族不同的文化标志。这样的文化标志体现在语言和服饰上较为突出,沿袭着氏族部落时代的文化影子,口传心授地传承下来。

平坡《嘚魵嘚涡》的制作图案来自苗族服饰,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进行制作。首先由年长的苗族妇女教会年轻姑娘和妇女在纸上绘制图案,用剪刀剪下来作为花样。接着年轻妇女和姑娘们还要学会种麻、采麻、理麻、纺线、织布,更要懂得栽种蓝草,调制优良的染料。据说在调制染料期间,陌生人和晦气的人不能近前观看,倘若被这些人看过后染料会变坏,还得花很长时间才能泡制成功。待染料制成后,在制好的土布上参考花样用蜡刀描绘图案,有一定温度的色蜡凝固在土布上,形成形式优美的蜡画。这样的蜡画还得经过豆浆浸泡、阳光适度照射后才能拿去染缸里浸染,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浸染和日晒方能达到所需的效果。染好的样品再拿到锅里去煮,原先的蜡画纹样经过高温褪蜡现出布的原色,与染过的深色布料形成对比强烈的图案纹样,脱蜡后的成品布料晒干可作为独立的蜡染作品,显得黑白分明、古朴典雅,这便是平坡《嘚魵嘚涡》的第一种表现方式。

苗族姑娘和妇女们热爱大自然,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强烈的向往和期盼,她们为了把自己的服饰、作品装点得更加美丽,用各色丝线在蜡染纹样的基础上绣出色彩缤纷的花样,这就是平坡《嘚魵嘚涡》的第二种表现方式。她们发现以生产、生活的场景作为画面的主体,加以苗族图案的修饰,更能表达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这样的创作中来,这就是平坡《嘚魵嘚涡》的第三种表现方式。

从创作情感上来说,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都是苗族,他们有对本民族难以割舍的心理情节。历史留给苗族很多苦难的回忆,漫漫迁徙路上,天灾人祸,恶劣的自然环境带来严峻的生存考验,长期生活在被歧视、被压迫的民族对立意识里,磨炼出了坚韧不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那粗壮的手指,那敦实的身躯,还有那厚实的脚板,无一不是艰苦生活的见证。在苦难面前,他们曾经哭过,曾经悲伤过,可是生活不相信眼泪,唯有勤劳,唯有拼搏才能改变现状,只有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去面对命运所赐给的一切、大自然所赐给的一切,才能积蓄力量去适应大自然,充满信心地去面对生活。因此,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在创作态度上,可以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白天干活晚上画画,不管生活压力有多大,还能一边画画一边唱着山歌。他们把生活带给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绘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像一首首满含泥土味的田园诗,自娱自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消除了封建压迫制度和民族歧视现象,苗家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得到了改善,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苗家人通过勤劳致富,过上了幸福生活。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们更是如鱼得水,创作激情不断高涨,有说不完的话,有唱不完的歌,有画不完的题材。她们绣山绣水绣自己,画天画地画世界,获得了创作上的更大自由。就画面语言来说,平坡《嘚魵嘚涡》是苗族图案的故事化,美术界将其划为农民画(现在已称现代民间绘画)的范畴,被誉为“东方的毕加索和马蒂斯”。大规模农民绘画活动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特定历史与社会条件下,农民绘画活动作为政府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部分,各省、地、县的群艺馆、文化馆都安排专业人员有计划地进行业务辅导。1995年,贵州省龙里县文化馆美术工作者何艺贵(笔名何苦)被安排到巴江乡平坡村开展农民画辅导工作。他吃住在村里,每天走村串户,沉醉在苗族妇女蜡染、刺绣、纺麻、织布的民间文化之中。在他的辅导和鼓励下,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拓宽了绘画思路,绘画材料也由布料拓展到了纸面上,涌现出兰开军、兰群、王朝芬等创作骨干人员,为平坡《嘚魵嘚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平坡《嘚魵嘚涡》的画面可以看出画面的构图采取的是图案的经营方式,画面分割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自由组合,人物造型也十分抽象,人的五官和身体部分完全图案化、平面化,色彩追求“花苗”服饰刺绣的强烈对比,艳丽而丰富,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平坡《嘚魵嘚涡》画面语言的一大特点是苗族图案的丰富性,特别是鱼形状的图案出现得比较频繁,人物的眼睛、关节等地方都画上了鱼形图案,这与当地一年一度的杀鱼节和对鱼的崇拜有密切相关的联系。平坡《嘚魵嘚涡》的图案来源于苗族支系“小花苗”的服饰图案,“小花苗”的服饰与其他苗族支系的服饰相比较而言,除款式外,主要不同体现在图案的细腻和丰富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平坡《嘚魵嘚涡》的画面效果正是承袭了其服饰图案的特点,风格独特,引人注目。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把生产劳作和生活习俗丰富多彩的题材以绘画的方式表述出来,画面故事生动,情趣突出,表达了苗家人对生活的热爱,寄托了苗家人期盼美好未来的情怀。

平坡《嘚魵嘚涡》承载苗族服饰图案,是一种集实用、装饰和记录于一体的视觉符号,是苗族妇女情感与智慧的结晶。苗族图案以服饰作为载体,在没有文字的苗族历史里发挥着标志、象征、指意和抒情的功能。在平坡《嘚魵嘚涡》和苗族图案里,既有苗族历史和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人物和神灵,又有大自然中的动物和花草,还有工整对称、层次丰富的几何图形。大量被高度概括、抽象的几何图案在苗族生活中也被广泛使用,她们不断尝试在色彩搭配和图形组合上的创新,使简洁、抽象的几何图案产生了极其丰富的变化。从刺绣图案和平坡《嘚魵嘚涡》中可以找出苗族历史的象征意蕴,可谓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花”图案解说:“花是美好生活的象征,花是爱情的标志。过去,苗族姑娘没读书,长大后要谈婚论嫁。姑娘的能干程度、素质高低,只有通过画花的手艺来做论价的依据。所以花是姑娘的代名词,是获取爱情的标志,是人生理想的奠基石。”又如“鱼”图案解说:“鱼的生育能力强,象征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在事业上,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象征。鱼游大海,随波逐浪,志在四方,有志者要像鱼一样,投入到浩如烟海的大千世界去施展才干,创业发展,实现自己美好的夙愿。”像这样的解说各地还有很多,都表达了苗族同胞回忆历史、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花苗”服饰中的图案多呈花状、江水状,这些花纹象征着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红、绿波浪花纹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错,“纹”形代表田埂,点代表谷穗等。苗族图案的创意和象征意义各地均有不同。平坡《嘚魵嘚涡》里的图案主要是苗族西部方言洛北河次方言一带小花苗服饰的图案。在立足根本、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兼容并收地吸收其他支系乃至其他民族的优秀图案,丰富自己的画面效果。在这一点上,平坡《嘚魵嘚涡》比苗族传统图案更有包容性。只要是画面需要的,不管是造型手法还是图案纹样,都可以为经营好画面服务。也就是说,在平坡《嘚魵嘚涡》画面总体风格的把握下,一切有利于画面效果的图案都可融合进作品里来。苗族传统图案是世代相传、已经定型的图腾式的纹样。平坡《嘚魵嘚涡》每一幅作品都不相同,一幅画就是一个生活场景和故事。图案在平坡《嘚魵嘚涡》里只起着辅助作用,为叙述好画面场景而服务。每幅作品之间,相同的只是不断出现的传统苗族图案,画面的构成、表现手法以及风格效果都是各不相同的。在表现形式上,平坡《嘚魵嘚涡》像文章,苗族传统图案就是文章里的词句,起着修饰和陈述的作用。

2003年,在贵州省黔南自治州龙里县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黔南自治州博物馆举办了“平坡苗族绘画专题展”,首次全面展现了平坡《嘚魵嘚涡》的风格特征。2005年,在贵州省文化厅主办的“首届现代民间绘画展”中,平坡《嘚魵嘚涡》作者兰群、兰菊的两幅作品获银奖,王小成和兰春英的两幅作品获铜奖,十余幅入选作品亮相省城,跻身省级展览。同年,兰开军作品《山花》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2006年1月,在龙里县委、县政府的关注下,平坡得到龙里县政协的帮助成立了贵州省首家村级美术协会——平坡苗族绘画协会。平坡村家家户户都参与进《嘚魵嘚涡》的创作中,有骨干会员200余名,年创作量达3000幅以上。2006年5月,在中共贵州省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平坡《嘚魵嘚涡》30幅精品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会场上,平坡《嘚魵嘚涡》两名作者代表兰开军、兰群的现场表演成了会场焦点,受到国内外嘉宾的热烈关注。2007年1月,平坡《嘚魵嘚涡》在龙里县城和贵阳省城开设画廊,专门展示和销售平坡苗族农民画,作品远销新西兰、法国、美国等地。2007年7月,在中国文化部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农民画艺术节展览”中,兰开军、王朝芬、汪文美等平坡《嘚魵嘚涡》作者的8幅作品入选,其中兰光英的作品《养猪专业户》获铜奖。这是平坡《嘚魵嘚涡》首次进入全国画展,并取得优异的成绩。2009年9月,平坡《嘚魵嘚涡》作者集体创作60米长卷《苗岭放歌图》作为建国60周年献礼被贵州省民族文化宫收藏。201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农民画时代、时代画农民”全国农民画展中,平坡《嘚魵嘚涡》有7幅作品入选,其中兰群的《斗牛节》、兰廷英的《牛王争霸赛》获本次画展最高奖,并被刊登于《美术》杂志上,入选的作品全部被浙江美术馆收藏,彰显了平坡《嘚魵嘚涡》的艺术魅力。

2011年7月,平坡《嘚魵嘚涡》作者又怀着对党和国家的一片感激之情,集体创作90米长卷《锦绣苗乡》作为党的90岁生日献礼被国家民族文化宫收藏。同年,兰开军、颜群花等人创作的12幅平坡《嘚魵嘚涡》作品入选由中国文化部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贵州视觉印象”展览,平坡《嘚魵嘚涡》第一次登上了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报道了平坡《嘚魵嘚涡》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现象,受到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美国华侨还专程到平坡村进行《嘚魵嘚涡》的调研,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2年,平坡《嘚魵嘚涡》在贵州省文化馆的组织下,远赴西藏自治区参加交流展,收到了良好的文化交流效果。2013年5月,平坡《嘚魵嘚涡》在黔南自治州委宣传部的牵头下参加第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展览期间,《中国旅游时报》等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

主要特征

平坡《嘚魵嘚涡》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苗族图案文化语言采取画面的表达方式记录和描述苗族历史及生产、生活场景,进而寄托作者对历史和生活的热爱之情。其表现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画面材质:平坡《嘚魵嘚涡》可以通过布、纸、生活用具等制作出来。在布上,可以采用苗族传统手工艺刺绣、蜡染的方式制作出作品,作品具有工艺性。这类作品可开发为旅游工艺品,借助服饰、手提包、壁挂、手机套等生活用品展现出来。在纸上,主要是通过笔和颜料创作出作品,作品偏重于艺术性。这些作品适合于家庭装饰画、藏品、礼品、参展等,充分体现平坡《嘚魵嘚涡》的艺术价值。在生活用具上,主要是借助笔和颜料绘制在木瓢、葫芦、瓷器、产品包装盒等生活用品上,作品倾向于商业性。这样的作品可以和企业包装挂钩,大量投放市场,为平坡《嘚魵嘚涡》的创作群体获取一定的经济支撑。

创作对象:作者的年龄阶段可以从儿童到老年人,不论男女,只要具备苗族传统图案的知识皆可参与创作。可以利用农闲时间创作,也可以白天干活晚上创作。可以集体创作,也可以个人创作。

画面表现方式:画面造型夸张,色彩艳丽。作者运用图案文化语言经营画面,可以把可视性的许多生活场景和历史故事纳入画面,在保证画面形式美的前提下,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传承和发展:平坡《嘚魵嘚涡》具有传承性、变异性及普及性。传承人可为群体传承人或个体传承人,从整个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来说,应该是集体的事业,具备群体性。但从具体的作品创作来说,又是个体完成的,具有个体性。它的变异性表现为画面故事情节性的图案创作。普及性体现在除苗族外的其他民族只要懂得图案文化的构成皆可参与平坡《嘚魵嘚涡》的创作。

重要价值

历史价值:平坡《嘚魵嘚涡》采用画面记录的方式填补了苗族历史上没有文字记录的空白,苗族的历史、民间故事、生产、生活等都能以平坡《嘚魵嘚涡》的方式叙述和描绘出来。平坡《嘚魵嘚涡》作品是民族文化遗产里珍贵的文物。

社会价值:通过平坡《嘚魵嘚涡》的画面内容可以解读苗族历史的社会现象,从画面所表现的苗族生产、生活的生动场景可以阅览其当时的社会背景。

艺术价值:在造型上,有着世界艺术大师毕加索的夸张和抽象意念。在色彩上,保留着苗族蜡染、刺绣的传统工艺特色。画面富于装饰性,色彩艳丽而丰富,极具收藏价值。

审美价值:画面情节流露着苗家人对历史以及生活的理解和希望,有着《诗经》般的淡淡泥土味,更有着朴素而达观的人文思想意识。

经济价值:平坡《嘚魵嘚涡》多样的表现形式可发展为文化产业,借助民族工艺品、艺术收藏品、产品包装等方式进入市场,以市场与创作者的互动方式激活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

存续状况

平坡《嘚魵嘚涡》像一朵绚丽的山花开在黔中大地上,通过展览、文化博览会、画廊销售等交流方式,其作品不断被外界所认知。但由于现今社会普遍存在着崇尚主流文化的审美倾向,少数民族文化常常被理解为边沿文化,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距离还很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发展的步伐。随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内部的当代青年对本民族文化的情感淡漠,有的人甚至羞于提及本民族的文化,由于长期在外读书和外出打工,平坡《嘚魵嘚涡》的传承和保护出现了断层,濒危状况令人担忧。

由于对民族文化接受和理解的悬殊以及市场推广力度的薄弱,平坡《嘚魵嘚涡》的作者不断锐减,有走向消亡的趋势。

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大量外出,不少年轻人涌向沿海发达城市打工挣钱,即使在家都是以挣钱为主,无暇参与平坡《嘚魵嘚涡》的创作,以至于现在作者的老龄化严重。

平坡《嘚魵嘚涡》作为民族文化进校园项目,已取得一定成效。

龙里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