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对中国的贡献
所属图书:《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对中国的贡献

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创新、不断发现、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发展中,不断进行着物质文明的生产和再生产,也不断进行着精神文明的创造与再创造。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有一种非常重要的产品就是信息传播产品,这种产品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物质产品或自然产品为载体,承载着精神产品的内容。从早期创作的岩画到陶器、甲骨文、金文、竹简、木牍、帛书,以至后来的纸上文字、书画和现代的音像制品、电子软件、电子书,无不具有上述二重性的特点。在此种产品的历史发展中,印刷术的发明与广泛应用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比拟的作用,因此,歌德曾以“人类文明之母”来称赞印刷术。

应该说明的是,印刷术的发明使人们新的思想、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能够广泛地传播而得以更多的应用,能够以图文的大量复制而得以积累并免于失传。早期印刷品负载着大量经学、史学、文学、宗教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由印制场所传向四面八方,甚至传向国外,使当时中国的文化影响着周边邻国的文化进程,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此后,各民族、各国家印刷品的交流又成为文化的互动现象的桥梁,对人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的造纸印刷术发明之后,先后传入朝鲜、越南和日本。伴随着造纸印刷术的传播,中国的古代文化和教育理念也逐步传到了这些国家,并对其国内的社会生活、文化教育、个人特征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使这些国家长久保持了中国文化、中国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烙印。

总之,中国的印刷术在传承、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及对东方文化的形成方面有重大作用和影响。在印刷术发明前的简册、缣帛及纸写本抄书时代,由于受到用手抄写的限制,书的复制很有限,因而使文化的传播、发展受到限制。印刷术发明之后,书籍得以大量印行,这就大大地加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完善,使它不仅在国内传播,而且借助于印刷术的力量远传到了朝鲜、日本、越南及东南亚和中亚等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极大的相似、相通之处,而这种相似、相通之处则正是东方文化的独有特色。这中间,印刷术在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尤其是它将中国传统文化向其他国家的传播方面的作用之大是无法估量的。

另一方面,科举制度首创于隋朝大业年间,唐朝政府在隋朝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一套制度进行完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从唐朝到清末,科举制度一直承担从民间向主流社会选拔人才的使命,无数身处社会下层的精英人才通过科举制度走进了政府机构,成为农业社会的管理者,这也让全社会普通的民众看到了通过读书改变自己及家庭命运、施展个人才能及抱负的可能和机会,于是,隋以后的一千五百多年里,热爱读书的氛围一直遍及城市与乡野。

参加科举制度的人是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料的,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社会需求,在这一需求的推动之下,印刷事业就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相关的新技术被发明和采纳,效率和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优质、便宜,随处可得的图书被大量地生产出来,原本不能被普通人看到的知识、故事、传说等丰富的信息成为人人唾手可得的图书,这种情形有点像今天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海量信息一样,人们读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被极大地激发了出来,人的精神世界得到极大的解放,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盛唐气象出现了,这是让中国人至今念念不忘的扬眉吐气的时代。

宋明至清,科举制度一直是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考试用书始终是出版业中最刚性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图书,明代尤其是中后期,科举考试日趋僵化,图书市场中开始出现大量的八股文范本和写作技法类的图书,这些图书大多数都是纯粹商业书铺出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

科举制度开始实行的时候,也是雕版印刷业开始出现的时候,这决非历史的巧合,科举制度印刷业同时出现,又几乎在清末同时退出历史舞台,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一样,成为中国文明史上伟大的主角。

在文化教育方面,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出于交流的基本需要,发明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可以用来记录文字的载体。早期人们使用比如动物的毛皮等自然产物来书写文字,中国古代甲骨、竹简和缣帛都曾被用来作为供书写文字和记载事件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比较笨重,缣帛轻便成本昂贵,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需要迅速地传播知识和信息,而上述书写材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文化教育的基本发展要求,更简便、更经济的书写工具的改进和发明势在必行。造纸印刷术的发明,可以说带来了书写材料的根本性变革,使人们文化教育生活当中的各种信息可以以纸张这种媒介迅速得到传播,对传统的绘画和书法艺术也是很大的促进。

兰亭集序

印刷术发明之后,纸张的大量普及迅速推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其重要表现之一是人们接受文化教育的媒介障碍得以扫除,书籍资料被大量印刷、传播与收藏。愿意读书和能够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整个国家的官方藏书量和私人藏书量较之以往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读书的风气延伸到了任何一个偏僻的村落,主流的思想和文化也随之传播到了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哪怕是非常偏远的山村。

活字版

和其他所有的区域一样,在中国大陆上,山川、河流等自然的地貌把人们分割开来,所谓“五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在生产效率低下的农业社会,中国这一块广阔的地域内有着若干个大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里又有无数个中等文化中心,中等文化中心里又有无数个小的文化中心,最后,形成一个以村落为基层的文化区域,这些大大小小的文化区域有着差异巨大的风俗、语言和文化,直到今天交通和通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各地的方言仍然自成体系,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区域特点,但是,就是因为有了发达的印刷和繁荣的出版业,难懂和方言和多样的地域文化丝毫没有影响统一、强大、持久的华夏文化的形成。统一的文化大大降低了地域间因文化不同而引起的冲突,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大地上的统一多于分裂,和平多于冲突。

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