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沈括的《梦溪笔谈》
所属图书:《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沈括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用杂谈笔记的形式撰写的包括上述的天文、历法、气象、地质、地理、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文学、史学、考古、音乐、艺术等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著作。当初沈括将此书题名为《笔谈》,“梦溪”两字是后人所加,因为此书是沈括定居润州梦溪园后,在那里经过整理、修订、补充而成的,故命名为《梦溪笔谈》。全书共30卷,600余条,分为故事、辩证、乐律、象数、人事、官政、权智、艺文、书画、技艺、器用、神奇、异事、谬误、讥谑、杂志、药议等17个门类,其中主要是关于自然的科学、工程和技术发明的记载,和理论上的探索。

因著撰《梦溪笔谈》一书并记述了活字印刷术发明家毕昇而闻名天下的沈括,有着不平凡的一生。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杭州钱塘人(今浙江杭州)人。沈括家中有许多藏书,年轻时沈括几乎读遍了这些藏书,因其父亲在泉州、开封、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等地做过官,所以他又有机会随着父亲去各地,因而见识大增。哲宗元祐三年(1088),沈括58岁时定居润州,筑梦溪园(在今镇江市东郊),闭门著书。沈括学识丰富,才华横溢,在天文、气象、物理、化学、数学、地质、地理、生物、药物和医学、文字、考古、历史、文学、音乐、艺术等方面都有研究,并有独到见解。他一生著述丰富,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共有著作22种、155卷,可惜的是这些著作大部分均已散失,而他倾注了一生心血的《梦溪笔谈》得幸流传后世,为人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著名的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将《梦溪笔谈》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科学家,1979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编号2027)命名为“沈括”。

活字印刷术是继雕版印刷之后,我国又一项重大的发明。最早发明的活字印刷是泥活字印刷,由北宋毕昇于11世纪中叶发明,其发明的这种泥活字印刷就是后来木活字、金属活字印刷的起源,也是15世纪开始兴起的西方印刷术的渊源。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一事虽无实物存世,但有史可稽,与毕昇同时代的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较为详实地记载了这件事。

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中写道:“板(即版)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即冯道)始印五经,以后典籍,皆为版本。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及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熔化的意思)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平的意思)。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术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活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烧、烤)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玷污。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指沈括的子侄们)所得,至今宝藏。”

沈括在《梦溪笔谈》一书中仅用301个字既具体又详细地记述了自版印书籍之后,毕昇发明泥活字印刷的方法和经验,包括了泥活字印刷发明的年代和发明者,泥活字制作方法(经“火烧令坚”),泥活字印刷的排版设备(铁板、铁范等)和排版方法,泥活字印刷既省事又高效的情况,泥活字的置备和保管方法,木活字印刷有哪些方面不如泥活字印刷,以及毕昇死后,他创制的泥活字的去向等等,都一一作了介绍,说得简单明了,清清楚楚。就凭沈括的这一段文字记载,使后世的人们得知早在11世纪时,我国就已经产生了活字印刷的方法,发明活字印刷的人是布衣毕昇,这是一个重要而又无可辩驳的论证。又因为有了沈括的这一记述,使毕昇的泥活字印刷技术,在他去世以后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应该说这些都是沈括的一大功绩。

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