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书籍的装帧形式
所属图书:《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 出版日期:2013-11-01文章字数:字

书籍的装帧形式

书籍装帧,在最初完全是因为实用的需要,单片的简或单页的纸必须有序地组织在一起才能方便阅读,解决了实用的问题之后,人们开始注意到审美的需要,所以图书的装帧形式,因各个历史时期书籍所用的材料与装帧方法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我国古代的书籍装帧形式,有以下几大类:简策装、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简策装是中国图书装帧技术中最古老的一种装帧形式,这种装帧形式和当时图书的呈现形式是对应的,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中国古代的书大多写在竹简或木简上,为了便于阅读和贮存,用绳子将一片一片的简按顺序编连起来,通常编完一篇内容就为一本书,称为策。连接简的绳子有的是丝绳,叫“丝编”,有的用皮绳,叫“韦编”。编简成策之后,从尾朝前卷起,装入布套,阅读时展开处就是卷首。

简策装

卷轴装从呈现形式上,当是由简策装演化而来,只是因为连起来的简策变成了帛或纸而更易于收卷。卷轴装始于帛书,隋唐纸书盛行时应用于纸书。具体方法是按顺序将书页粘接后,末端粘接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圆轴,首端粘接细木杆,然后以尾轴为轴心向前卷收成为一束的装帧形式,又称卷子装。阅读时,将长卷打开,随着阅读进度逐渐舒展。这一装帧形式至今使用在传统书法、国画作品的装裱中。

卷轴装

旋风装是中国古代书籍由卷轴装向册页装演化过程中的一种特有形式,在外形上与卷轴装是一样的,但便于翻阅检索书中的内容。

旋风装的具体装帧方式是将书页按顺序相错排列,一端粘在长条形的底纸上,然后固定在木制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圆轴上,所有书页以卷轴为中心朝一个方向旋转,展开可翻阅内容,卷起来可方便保存。因为展开时书页又如鳞装状有序排列,又叫龙鳞装。

经折装出现于唐代,主要用来装订佛家的经卷,经卷是左右反复折叠起来的,所以这种独特的装帧形式就得名叫经折装。

经折装的装帧形式,是把一本书所有单页左右相连,连接成长长一的一卷,然后按照一定的规格左右反复折叠,佛家僧人念经有一定的韵律,语句不能间断,这样左右折叠的书页便于迅速翻页,且翻页后书页平铺,便于前后页的内容无间断连接。所以佛家的大部分经典就是用这种方式装订的。

后来一些拓本碑帖、纸本奏章也采用了这种形式,俗称为折子或奏折。

这种装订形式从外观上看,近似于后来的册页书籍,是卷轴装向册页装过渡的中间形式。

经折装

蝴蝶装约出现在五代后期,盛行于宋元。蝴蝶装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图书的装订形式进入到了“册页装”的阶段。

蝴蝶装的具体装订方法,是将书页有字的页面对折,折边朝右,形成书背,然后把折边逐页粘连在一起,再用一张较厚的书皮包裹书背。翻阅时书页版心居中,形状好像蝴蝶的双翅,所以取名蝴蝶装,简称“蝶装”。

蝴蝶装有一个很醒目的缺点,用蝴蝶装装订的图书,总是连续两个页面有字,然后的两个页面无字,这是因为古代传统书页都是单面印刷的,一面有字,另一面必然就没有字。

线装书结构图

线装大约出现在唐代,盛行于明代中期以后。线装与包背装在折页上没有区别,不同之处是改整张包背纸为前后两个单张封皮,包背改为露背。

线装的具体的形式是将书页有字的一面朝外,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中间折线一边朝左,书页对折的两个边朝右对叠形成书脊,然后加装书皮,在右边靠边处打眼,最后用棉线把书页装订起来,订线露在外面。

线装书籍便于阅读,久翻、多次翻均不易散破。

包背装出现在南宋,此后元、明、清广泛使用,明代《永乐大典》的装帧就是采用了这种形式。包背装的装帧形式,是将书页有字的一面朝外,无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中间折线一边朝左,书页对折的两个边朝右对叠形成书脊,然后在右边靠边处打眼,用纸捻把书页装订起来,然后用一张较厚的书皮包裹书背,就装订成了一本完整的图书。

汗青·雕版·活字:古代的印刷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