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非遗”对于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及传承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 出版日期:2017-01-01文章字数:字

第一节 “非遗”对于传统民间舞蹈的保护及传承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民间舞蹈的界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二)传统表演艺术;(三)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五)传统手工艺技能;(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从上述规定中,可以得出结论,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尤其是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是典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舞蹈既是传统表演艺术,又是少数民族的民俗、礼仪、节庆活动,更是少数民族对于宇宙和自然的认识的表达,还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本民族代代相传,同时在表演的时候需要本族很多人在一定范围的场地内进行。可以说,中国各民族传统舞蹈符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所有界定范围,是不折不扣的具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

保护传统民间舞蹈的目的

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工作。

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提高对中华文化整体性和历史连续性的认识。

尊重和彰显有关地区、群体及个人对中华文化的贡献,展示中国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做出中华民族应有的贡献。

国家级非遗民间舞蹈的申报条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具体评审标准如下:

具有展现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

扎根于相关地区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具有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作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出色地运用传统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水平。

具有见证中华民族活的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对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因社会变革或缺乏保护措施而面临即将消失的危险。

国家非遗对于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措施

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数据并加以合理利用。

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地区,尤其是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现象。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