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4.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 出版日期:2017-01-01

4.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

“积功累德潘高寿,妙药灵丹济世人。”在岁月的风霜洗礼中,潘高寿的过去伴随着一座城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潘高寿药业正式成立。在广州高第街、杉木栏路、大同路、和平西路等地以及韶关、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都可以见到潘高寿药厂。厂址的几度变更浓缩了百年间潘高寿的发展历史,广州城因为这家老店的蜕变,其历史也变得生动、清晰。

光绪年间,广东开平人潘百世、潘应世两兄弟在高第街开设了药铺,也就是后来的高第街太荣街16号,店号“长春洞”。这家药铺前店卖药,后场制药,十几号工人常常在店里忙活得热火朝天。

20世纪20年代初,潘氏兄弟相继去世,药铺由两兄弟的儿子们潘逸流、潘楚持共同经营。没过多久,潘逸流、潘楚持也去世,药铺不得不转为他业。之后,潘应世的四子潘郁生出任了司理。后来长春洞在战火中被烧毁,潘氏家族只得将店铺改设于西关十三行路豆栏上街,重新开业。

辛亥革命以后,西医在民间的兴起对于众多中药店铺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很多中药药铺的经营变得惨淡起来。长春洞潘高寿蜡丸营业额大不如以前。潘郁生这才意识到如果不开发新的药品,另辟蹊径,祖业难以兴盛。

南方气候炎热多雨,在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们容易患伤风咳嗽,而市场上销售的枇杷露多为独味单方,效果并不显著。于是潘郁生独创性地将有润肺止咳作用的川贝母和祛痰效果显著的桔梗、枇杷叶一起熬制,为了消除人们畏惧苦味的心理,还在药品中添加了其他香料和糖浆,并将汤剂改为了糖浆剂,令药品口感醇厚不失甜味。考虑到该剂品的长久保存,潘郁生又吸取了西药制剂的方法,加进了苯甲酸等作为防腐剂。研制成功后,产品被定名为“潘高寿川贝枇杷露”。此外,潘郁生以父亲潘应世的真像和自己的画像作为产品商标,印成精美的包装盒,产品识别率比较高。一推出市场,产品立刻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潘高寿药铺的营业额一下子呈奇迹式增长。

知识链接

潘高寿药业生产的蛇胆川贝枇杷膏、润喉糖、凉茶等产品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这家药厂因其制药美名,也被列为中华老字号企业文化的代表,可谓是成功地代表了岭南中医药文化。

潘郁生善经营,为了推广产品的宣传,他通过报章让人们了解到了潘高寿的新产品,还特意制作成了招贴画沿街张贴,引起社会人士的注意。几年时间,潘高寿川贝枇杷露就声名鹊起,成了家喻户晓的治咳药,甚至远销至港澳地区和台湾省。

1929年,潘郁生正式打出了潘高寿药行的招牌,专门经营枇杷露。而长春洞店仍旧经营蜡丸业。抗战胜利后,潘郁生家族饱受摧残,独留他一人经营潘高寿药行。

在历史长河中几经颠簸,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支撑着潘高寿蜕变成了中华老字号企业,其品牌价值位登百强老字号品牌价值前列。现在的“潘高寿中医药文化”、潘高寿凉茶保密处方和企业的专业术语分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来广州城中的并不起眼的药铺如今成长为我国医药界唯一一家拥有“双国遗”的单位。

潘高寿凉茶的差异化、特殊化、个性化是它立足于市场竞争中的金牌攻略,而“潘高寿”自己的独特口味令它在凉茶企业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与其他企业强调功效稍有不同,潘高寿在注重功效的基础上,更为关注凉茶入口的感觉。

在选材和配方上,潘高寿凉茶严格使用“药食同源”规定范围内的中药材,大大降低了产品的药性、毒性,凉茶的安全性得到了保证。潘高寿凉茶中的槐花、金银花、菊花、甘草、蜂蜜是其“五大主角”,此外加以潘高寿具有百年历史的宣肺润喉功力,将潘高寿凉茶的特色演绎得十分完美。口感清香微甜的潘高寿凉茶令很多消费者口齿留香。

在传承中药文化的基础上,潘高寿科学性、多元化、有序的营销令其发展如虎添翼。老牌的凉茶全方位地将企业研发、生产技术的专业性以及高端性展示给消费者,这是普通饮料所无法比拟的。或许这也正是潘高寿这个老品牌受到消费者信赖和偏爱的重要原因。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