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1.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 出版日期:2017-01-01

1.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1405年(明永乐三年),回族诗人、著名医学家、养生大家丁鹤年在北京市菜市口宣布开办鹤年堂和中药铺。与此同时,他还开创了以养生立店的先河。

鹤年堂原本坐落在现在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附近,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集的牛街相邻。20世纪末,原国内贸易部正式授予鹤年堂“中华老字号”的称号。几年之后,蜕变的鹤年堂又被赋予了“京城养生老字号,历史悠久第一家”的称号,并颁发了匾牌和证书。从民国以来,由国家相关部门认定医家企业为“历史悠久第一家”这还是首例。

创办人丁鹤年其家族是医药世家,丁鹤年的曾祖父是元大都声名在外的饮膳太医老阿丁。自幼耳濡目染的丁鹤年深知回、汉医药的精髓,以及中医养生的真谛。目睹了百姓在战乱中生灵涂炭的生活,感受到在疾病横行中手足无措的百姓的痛苦,丁鹤年逐渐坚定了自己“不为良相只做上医鸿儒”的远大志向。

鹤年堂旧照

鹤年堂原址坐落在现宣武区菜市口大街铁门胡同迤西路北,骡马市大街西口,与丞相胡同相对,与回民聚居的牛街相邻。鹤年堂是真正的“老北京”,它比故宫和天坛要早十五年,更要比地坛早一百二十五年。

丁鹤年所到之处均以教书、行医为生,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的民间药方及中草药知识。一路上行善积德的同时,他还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到处拜访名士,谈论切磋易理及养生之道等。此外,他潜心研究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阴阳学说,并且逐步建立了自己独到的养生理解与认识,这为其今后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打下了扎实的中医药理学基础。

鹤年堂创办于1403—1405年,至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当年明朝重臣杨椒山为鹤年堂题了两幅楹联“欲求养性延年物,须向兼收并蓄家”,如今这副楹联仍高悬在鹤年堂大门两侧。

知识链接

鹤年堂专门还为抗倭名将戚继光赶制了一批“白鹤保命丹”,救治了成千上万勇士的性命。为了表示感谢,戚继光提笔欣然写下了“调元气”、“养太和”几个大字。这块匾额成了鹤年堂中珍贵的历史文物。

鹤年堂三个字原本是明代奸相严嵩花园中的一个厅堂的堂名,严嵩亲自写的这三个字字体刚劲有力,笔锋端正,让人不得不称赞其书法功力。严嵩晚年败落以后,这块匾额流入民间,由鹤年堂收购来悬挂于堂屋,这才成为了老百姓口中上菜市口药铺的统称。

在长达几个世纪的传承和发扬中,出自御医之家的丁、曹、王、刘四大家族在创建和继承鹤年堂的同时,对中华传统医药进行了孜孜不倦的追求,其高超的医术、独到的药力、有名的养生方成为鹤年堂名噪海内外的根本原因。

因此,民间有“丸散膏丹同仁堂,汤剂饮片鹤年堂”的美誉。目前,于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名录的鹤年堂已经挖掘、整理了108种药膳、138种药粥、82种药汤等,其中绝大多数来自于宫廷秘方和民间验方,由鹤年堂开发制成了延年益寿、滋阴补肾的不同系列的产品。

现在的鹤年堂致力于整合、优化现有资源,与广州白云区政府建立了第一个鹤年堂养生城,在吉林建立了北京鹤年堂参茸种植基地,同时还与国家其他大型企业合作开发治疗脑病、骨病等的新药。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中,鹤年堂作为中华老字号的代表,将会为推动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