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雪域仙草——藏医药
“佐塔”折射出的是博大精深的藏医药学体系,从地域上来看,分布在四川甘孜、阿坝的藏医药学,与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同属于一个藏医药学体系,并且受到中医药学的影响较为明显。在其发展过程中,石渠县、德格等地的藏医贡献及影响比较突出。
公元八世纪,著名藏医学家云丹贡布等编撰了藏医学名著《四部医典》,同期,还有来自德格的德玛等经过藏药的研究,撰写了《晶珠本草》,共收藏了药物2294种,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被誉为藏医药学中的《本草纲目》。
“佐塔”是藏医药界的典型代表。藏医药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古老的医疗方法,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长期的实践中,藏族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相传有一座药王城,四面环山,山上生长着各种治病的药物,香气四溢,城中住着的药师为解决病人的四百多种病痛,化身为五位仙人,在天庭侍医、为诸神讲医。仙人讲授的内容后来流传到世间,经过凡人医圣宇妥·元丹贡布整理后,成为藏医圣典——《四部医典》。
在藏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著名的医学家,宇妥·元旦贡布就是其中一位。他将藏医学理论形成与发展的时间向前推进了800年,同时他还主持编写了《四部医典彩色挂图全集》,被称为国内藏医界第一部教学彩色挂图。
公元七世纪至八世纪之间,宇妥·元旦贡布是西藏地区藏王的御医。他技术高超,为人谦和,平时注意收集民间的医疗方法,而且努力翻译汉族的代表医学著作,还将很多中医药介绍到了藏族地区去。此外,他认真总结了藏族人民丰富的医疗经验,编写了《四部医典》,这是藏族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他对藏医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藏医与中医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的诊治方法都是“望、问、切、闻”,也不用任何仪器、器械。只不过有一种方法比较特殊,那就是将病人早上的第一次尿盛在一只小白碗内,用一根小木棒左右搅动,然后观察尿液的颜色、泡沫的多少等,以此来帮助医者确定病情,据说有百分之八十的准确性。还有一种诊断方法是医生用小指甲沾一点尿,放在舌尖上尝尝,据说这样确诊的把握更大。
切脉时,藏医与中医有所不同。中医通常是在桌上放置一个布包,患者的手平搁在上面,医生用一只手切脉。但是藏医是让患者以肘关节放在桌上,左手臂高高举起,医生用两只手切脉。切脉之后再看看舌苔,随后开方配药。
藏医和中医都是以草药为主,据说有好几千种。藏医的剂型也是丸、汤、散、丹,其中以丸为主。有一种翻译成汉语为“灵丹妙药”的丸剂,藏语叫作“仁钦日布”。在藏族地区“仁钦日布”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良药,据说可以医治四百多种病,无疑是藏药中最贵重的一种药了。
知识链接
“仁钦日布”是根据古老的藏医书上的记载,用七十多种动物、植物、矿物等原料,经过高温炼制而成的。原料包括珍珠、珊瑚、玛瑙、翡翠、麝香、虫草、鹿茸、羚羊角、犀牛角、熊胆以及金、银、铜、铁、锡、锌、水银等,还有其他八种矿物质等。
如今藏医药已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很多藏医专家用“精美绝伦”自豪地概括藏医学的特点。精,在于藏医学将天文历算应用于藏医中的诊断学、病理学、药物学中。美,在于藏医学的众多著作将身体、诊断、治疗等内容结构比喻为菩提树的树干、树根、树枝、树叶、花朵和果实,人体很多生理结构和疾病的诊断可以很形象地画于菩提树上,不仅完美、严谨地表达了藏医学体系,而且也象征藏医学体系的生机盎然。绝,在于藏医学将人体结构、天体相对应。伦,就是行医伦理,这也被誉为是藏医学中的魂。
藏医学是全世界仍在使用的为数不多的几个传统医学体系之一。近年来,在藏医药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藏医药文化交流比较活跃,藏医药正在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关注。每一年都有各类国际藏医学大会,同时,众多外国专家、学者也会到西藏考察藏医学,在美国、意大利、日本、泰国等地都相继成立了藏医药学研究机构。
讲求身心合一,对身体问题、心理问题相辅相成治疗的藏医学这朵雪山“莲花”会绽放得更加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