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5.脏腑的养生秘诀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 出版日期:2017-01-01

5.脏腑的养生秘诀

脏腑的功能是在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共同保卫着人体完整的功能系统的运行。内部中,脏腑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表里,脏腑与自然环境的变迁、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有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主要功能为“传化物”的六腑在生理功能上必须密切配合三焦,这样才能共同、顺利地完成每一次的消化与吸收过程。脏腑自身之间有“相主”的关系,比如肾为心之主,心为肺之主,肺为肝之主,肝为脾之主,脾为肾之主,每一种身体器官都与其他器官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五脏六腑不是指的一个单纯的器官,而是代表了脏腑系统的功能活动的整体情况。

在中医养生中,通常将五脏六腑的情况合起来考量,以及时地观测到身体某些部位的变化。在中医的观点中,六腑为阳,五脏为阴。阴阳最初指的是阳光的向背两面,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及左右等。古人在观察自然现象的时候自然而然地用阴阳学说来解释自然现象,这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知识链接

脏腑来说,中医认为六腑为阳,五脏为阴,五脏中又以心肺为阳,而肝脾肾为阴。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肾为阴中之阴,脾则是阴中之阴了。

在中医里,阴阳这种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应用于诊断、治疗的各个方面。很多病症可以用阴阳来解释,从而对症下药。阴阳学在中医看来可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各种现象,并且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等各个方面,渐渐地,形成了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理论体系。

“表证用汗法,里证用下法,寒证用清法,热证用凉法”,这些中医理论应用于中医的治疗中,也运用在了中医养生的方法中。

养生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药物或者食材滋补,那么一般会先明辨四气,了解药性,比如“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说的就是不遵从药性及阴阳之说造成的不良后果。

同时,中医养生饮食与肝脏的养生保健也有密切的关系,丰富的营养物质是维持肝脏代谢功能,保证肝脏正常健康的必要条件。如在中医食疗中加入鱼类、豆制品等可以有效地减少有毒物质对肝脏的损伤,帮助干细胞的再生及修复。

此外,古时候,人们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中医养生疗法中将这12个时辰的时间与五脏六腑及经络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了梳理和规定,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经络、脏腑值守(当班),在中医食疗和时间的配合下,脏腑养生更加有效、对症。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