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蜕变、凝练——中药炮制技术
古代,人们将加工处理中药材的方法和技术称为炮灸、修治、修事等,其中炮灸特别指用火加工处理药材的方法。之所以采用炮制技术,是因为中药材大多取材于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等,属于天然药,必须经过炮制技术加工才能更好地被中医治疗所使用,但是要特别注意炮制的辅料、技术和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
炮制技术可以降低,甚至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还可以增强药物的功能、改变药物性能,有利于下一步的调制、制剂等作用,所以在药材加工上十分重要。
比如川乌、草乌直接生用内服有可能造成中毒,但是经过炮制以后则可以避免此类问题;地黄生用可有凉血的作用,但是炝制后的熟地黄性则转为微温,可以补血。还有一些中药材经过炮制后可以除去杂质和非药用部分,令药物更加纯净,这样可以令药物用量更加准确,比如一般植物药的根、茎需要洗去泥沙,拣去杂质,炮制技术就可以达到这样的目的。
经过药材炮制技术,制成一定规格的饮片,可以适应医疗要求以及调配、制剂的需求,保证中医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所有炮制的中药材应该先净选加工,经过净制后的药材称为“净药材”,这是炮制技术的第一步。
知识链接
净选药材的步骤可以根据药材自身的特点具体实施,挑选、水选、筛选、剪、切、刮削、刷、擦、泡洗、火燎等方法都可以采用,这些细致的精洗方法可以帮助医者在有效的时间内使药材达到质量标准。
净选药材后,对药材进行切制前,必须经过浸润令药材变得柔软,便于切削,适当地少泡多润可以防止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流失。而药材的软化处理方法有多种,比如浸泡、润、漂、蒸等,药材的大小、粗细、质地等是选择软化的重要标准。软化的时候要注意掌握气温、水量、时间等条件。
净选、切制后的药材就可以进行炮制了。常用的炮制方法和要求根据药材的性质、质量等条件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种:
(1)炒:炒制有清炒和加辅料炒两种,炒制的时候应该注意火力均匀,需要不停地翻动。比如清炒时,需要取净药材放置在热锅中,用文火翻炒至规定的程度并取出、放凉。如果药材需要炒焦,就需要用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即可取出放凉。炒焦后易燃的药材,可喷淋清水少许,再炒干或者晒干即可。
(2)烫:烫法常用的辅料为蛤粉、洁净河沙或者滑石粉,取河沙放置于锅内,一般需要用武火炒热,加入净药材,不断地翻动,药材表面被烫至鼓起、酥脆或者达到规定的程度时,可以取出,筛去辅料,置凉。
(3)煅:煅制时应注意煅透,当药材变得酥脆易碎即可。但是含有结晶水的盐类药物,不能煅红,而是需要令结晶水蒸发尽,或者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固体即可。
(4)制碳:从字面上理解,这种炮制方法需要通过一定的过程令药材表面呈现出焦黑色、内部焦黄色,熄灭火星后,方能取出、晾干。
(5)蒸:这种方法就较为简单了,需要取净药材按照各药材炮制的要求,加入液体辅料均匀搅拌,加热蒸至规定的程度,取出来后干燥。
(6)煮:这种炮制方法只需要取净药材加水或者液体辅料按照炮制规格上火煮即可,最后取出来后需要干燥。有毒的药材煮制后剩余的汁液,如果没有特殊的要求一般会丢弃掉。
(7)炖:净药材加入液体辅料,放置在合适的容器内,密闭起来,隔水加热,或者用蒸汽加热炖透,或者炖至辅料完全被吸尽的时候,取出来晾干、干燥。
(8)酒制:这种炮制方法包括酒炙、酒炖、酒蒸等方法,一般如果没有特殊要求的话,炮制过程中需要使用黄酒。一般每100千克的净药材,搭配10千克黄酒。
(9)醋制:内含醋灸、醋煮、醋蒸等。过程中需要使用米醋或者其他发酵醋,一般每100千克的净药材,需要用20千克的醋。
传统的中药制作过程
随着中药加工使用的现代化,那些古老而传统的中药器具似乎已悄然离去。
除了以上的方法,炮制技术还有盐制、姜汁灸、蜜灸、油灸、制霜、水飞等方法。2006年,中药炮制技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卫校中药学科主任金世元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被称为“国药泰斗”。
从14岁开始学习炮制中药饮片的金世元从事中药事业已经有70多个年头了,针对我国中药市场整体情况良莠不齐的情况,他从中华老字号——北京同仁堂开始,系统化地整理了传统中药配方与炮制工艺,并对每项方法做出了实物标本。
如今的中药炮制技术,在以金世元老先生为代表的一批伟大中医人的带领下,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他培养的众多学生也成了全国各地的中药行业的骨干。炮制在火候之间凝聚、凝练,重生的药材因此具有了更浓的传统中药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