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3.中医的传承与变迁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 出版日期:2017-01-01

3.中医的传承与变迁

所谓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和病理的概括。它包括疾病的原因、部位、性质等,反映了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变化的全面情况。辨证,在中医上来说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病症和体征,经过分析、综合、辨别病理、性质、部位与症状之间的关系,将病症根源最终确定下来。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

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和嗅气味;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根据针对病人情况的辨证的结果,医生可以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中医看来,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辨证论治的过程中,疾病则可以得到认识和处理。诊治疾病的过程中,辨证和论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疗的基本法则,可以较为全面地看待病和证之间的关系。它既注意到了病在不同阶段可以表现出不同的证,又看到了相异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会表现出的类似的证。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就“病”和“证”的关系而言,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两种情况。

知识链接

神医华佗曾给两个都患了头痛身热的病人看病,在给他们开方时,一个用了泻下药,一个用了发汗药。有人大惑不解地问华佗:“为什么同样症状却开出了不同的药方?”华佗说:“他们两个人一个是内实证,一个是外实证,所以要用不同的治法。”到了第二天,两个人的病全都好了。

华佗

华佗是三国时期著名医学家。他声誉颇著,在医学上有多方面的成就,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为擅长外科。

同一种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反应的不同,或者发展阶段不同,反映出来机体表现的症候不同,自然治疗方法也不同,这被称为同病异治。比如感冒这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可辨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暑湿感冒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不同,需要分别采用祛风散寒、疏风清热、清暑化湿等治疗方法。

而异病同治,其实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指的是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如果出现相似的症候或者病机,可以采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比如胃下垂、子宫脱垂等不同的疾病,因为表现的症状均为中气下陷证,因此可以通过提升中气达到治病的效果。由此可见,中医治病并不是仅仅着眼于不同的病症,而是着眼于证的区别,证同则同法治,证不同则异法治。因此,无论是同病异治,还是异病同治都是辨证论治的具体体现。

中医辨证,可以分为七步走:脏腑定位、脏腑定性、性位合辨、必先五脏、各司其属、治病求本、发于机先。就是针对每个具体的患者,抓住证按步骤论治,为病人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治疗方法是中医辨证的最终目的。目前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此类诊治方法,可以起到疗效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于病期缩短,病痛减轻,对于接受中医的病人的治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传统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