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传统婚俗
彝族的青年男女到了适婚年龄,相识、相恋之后,如果双方对彼此都满意,男孩的父母就要请结摩选定一个黄道吉日,在征得女孩父母同意后,为一对相爱的男女举办彝族婚礼。彝族的婚礼一般在秋冬季举行。彝族同胞对即将嫁人的新娘有着特殊的要求:新娘在婚礼前几天,就要对饮食进行有效的控制,出嫁前便不能再进食了。让新娘控制饮食的习俗,源于彝族的古老传说,另外彝族同胞认为新娘在出嫁的路上进行大小便不吉利。
举办婚礼这一天,男孩家的院子里会用树枝搭起一座青棚,棚子用彩色的饰品装扮,彝族的喜神牌位被供奉在正中央。男孩的亲朋好友依次坐在棚内外。彝族的歌手乐手们用富有彝族情调的歌声表达着对这对新人的祝福。最为热闹、惊险的便是泼水仪式。彝族同胞认为,如果男孩迎亲时被泼了水,女孩嫁到男孩家后,将来在吃水问题上不会有困难,生活比较优裕。
男方迎亲的队伍到女方家后,首先要在供桌上点上香,磕头跪拜之后,就把带来的礼物拿出来进行展示,礼物的品种很多,有包头、衣服、鞋子、钱币等物,这是男方的聘礼。女方也给待嫁的新娘准备了嫁妆:衣物、被褥、凳子、彩电等。此时,女方的父母请来的歌师会唱迎亲歌。每唱一段,男方就得展示一样东西,唱到什么就要展示什么,否则就会受到歌师的惩罚:娶亲人会遭到歌师用簸箕在头上敲三下。
这个环节结束后,女方就招待迎亲的队伍喝水,这也是有讲究的。先请客人们喝的是茶,之后是糖水,这叫作先苦后甜。接下来是摆好香槟,请女方的舅舅一辈出来,说一些吉祥的话语,打开红盒,里面有两匹红彩带,这是给新郎准备的。这些礼节都完成之后,女方家就要招待客人了。新郎要在每一桌前先作揖后敬酒。当所有的宾客吃完饭才可以娶新娘回家。如果男方家路途遥远,女方家就会热情地让迎亲的人住下,次日再起程。当天晚上,女方家的院子里或屋外的广场上,全都是整夜地跳着左脚舞来庆贺的人。
(注: 即将出嫁的彝族新娘)
大家在进行庆祝活动时,新娘在楼上进行出嫁前的准备——梳洗打扮。在起程之前,女方家的舅舅辈会带着新郎拜别女孩家的祖宗牌位,新娘由自己的兄弟从楼上背到堂屋的门外,与等在那里的新郎一起走,女方家的亲朋由结摩招呼着送亲。一对年轻夫妇是送亲队伍中的主角,其他人则是女孩的同伴或小辈,这些人一直送到男方的家里。
迎亲的队伍回到新郎家门口时,男方家要放火炮和鞭炮,结摩念头进亲经,手里拿着两支火把的少女陪同新娘走进大门,直走到洞房的床上才坐下。此时,新郎新娘要喝交杯酒了,这个仪式由一名中年妇女主持。喝完酒后,新郎走出洞房,女方送亲的女宾陪着新娘在洞房中。根据彝族的传统习俗,新娘在一天之内只能吃一家的饭,即女方娘家人把带来的饭菜热了之后给新娘,并邀请新郎一起吃。随之,男方家会摆酒席招待宾客,并在院子里烧一堆火,众人围着火堆弹奏乐器,演唱歌曲、跳左脚舞,新郎新娘也必定会加入这个行列,这样的活动一般会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一早,新娘要去挑两担水到厨房,并在灶膛里烧一把火,意思就是新娘已经开始在这个家里烧火做饭了,以后就在这里生活了。这天,新郎家要宴请本族的人。
第三天,新娘要回娘家,俗称回门。回门的时间根据各地的风俗而定,有的是四五天,有的是几个月,有的甚至是几年。
拓展阅读
抢婚
彝族同胞认为,抢婚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种习俗,并没有什么不合时宜的地方,反而是对女方家的一种尊重,抢,说明姑娘很受欢迎,并不是嫁不出去的。在云南的部分地区,仍然保留着抢婚的习俗。说是抢婚,其实是男女双方情投意合、双方父母已经同意这门亲事,媒人已经把事情说好了,抢只是婚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云南西北地区,男方常常做两手准备:一边派人给女方家送彩礼,一边准备东西抢姑娘。女方家的人对此会以“暴力”方式进行阻止,但这只是假打。在“打”抢婚人的同时,还要给这些人的脸上留下“记号”——把锅底灰抹到抢婚人的脸上。抢婚人的脸上被抹得满脸都是黑灰,众人见了都被逗得哄堂大笑。
有些地方,连抢婚的时间、地点都是事先约定好了的,比如云南南部地区,彝族姑娘在田里劳作、在河沟割草或者在打柴回家的路上就会被抢婚的人抢走了。姑娘被抢婚的人抢到之后,会被直接领到男方家的堂屋。对彝族姑娘们来说,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因为按照彝族风俗,把人带到堂屋里,就算是有真正的婚姻关系了,再跑就没有意义了。不论用什么方式抢亲,只要姑娘到了男方家,就要按照彝族的风俗举行婚礼,宴请宾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