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东岳庙会
对于泰山神东岳大帝的身世,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但是泰山神东岳大帝确实一直受到百姓的崇拜。有一种说法叫“至神农朝,赐天符都官号名府君,至汉明帝封泰山元帅”(《三教源流大全》),这说明至少到汉代,东岳大帝就是有封号的。到了唐朝末期,东岳大帝最为显赫,唐朝时,他先后被封为“天中王”“天齐君”“天齐王”;宋朝时,宋真宗先加封东岳大帝为“仁圣天齐王”,后又加封为“天齐仁圣帝”。东岳大帝不仅在神仙界有名,而且在人间也是出了名的,他在人间也有夫人,叫做淑明,有三个儿子:三郎、四郎、七郎。宋真宗封禅泰山时,把东岳大帝的生日定为三月廿八日,并决定每年都要庆贺一番,因此,泰山庙会成为一种定制,庙会的地点也从唐朝时代的岱岳观一带改名为东岳庙了。
东岳庙,又叫泰山庙,岱庙。有文献资料可查的宋朝时期的泰山庙会并不多,但从以宋朝为背景的《水浒传》中部可以窥知一二:首先,泰山庙会的影响非常大,陕西、山西的人们都会不远千里来赶会。其次,香客众多,“那条路上只看烧香的人往来不绝”“三更前后,听得一派鼓乐响,乃庙上众香官与圣帝上寿”。第三,商业兴隆。东岳庙会上仅客店就有一千四五百家,可见当时来东岳庙上香、游玩的人数之多。第四,庙会期间打擂等竞技活动引人注目。凤翔府的“彪形大汉”、太原府的“擎天柱”任原、梁山英雄好汉等各地的英雄都在庙会上一展身手。
明朝时期,东岳庙会更是有了新的发展,不但庆贺东岳大帝的诞辰,还增加了庆贺碧霞元君的诞辰活动。碧霞元君入住东岳庙会是一个巧合。根据传说,碧霞元君的诞辰日在四月十八日,东岳大帝的诞辰日为三月廿八,二者非常接近。在不改变东岳庙会会期的情况下,就可以把碧霞元君的诞辰活动纳入进来,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社会因素——明清两代对碧霞元君的信仰、影响非常大,并且已经超过了东岳大帝,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庙会中来,就把碧霞元君也“请”了进来。
清朝灭亡,进入民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动荡,时局混乱,泰山上下都驻满了军队,文物古迹也被严重地破坏了,东岳庙成了一个大市场。相对来说,这个时期的东岳庙会非常的冷清、萧条。
直到改革开放后,因为政策的调整,泰安市被列入开发城市,泰山成为中外著名的旅游热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泰安市政府在对传统的东岳庙会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后,在1986年又对外开放了。此届庙会的会场在岱岳观的旧址一带,会期为5月6~12日,庙会主要以物资交易、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以及一些宗教文化活动为主。在这次庙会上,有上百家省内外的商业团体到庙会进行生意洽谈,各种各样的百货及地方土特产应有尽有,官方或民间的文艺表演团体也纷纷参与进来,参加庙会、游山的人也络绎不绝。
(注: 东岳庙会是因社会需要而起的一个庙会,而今它不仅只有物品交易、宗教活动等传统内容,还是进行文艺表演,文化交流的盛大民俗集会)
在改革开放后的众多庙会中,最为突出的应属1993年的庙会了。这一年的东岳庙会,规模比以往更大,组织更为严密,成效更为显著。该庙会的会场分为南北两个大区:山东林校广场商业大棚区(此为南区),南区中又分为工农业产品、日用百货、鞋帽工艺品、纺织品、服装、食品等六条商业街;环山路东段和虎山公园地段为北区,这个区又分为饮食服务、零散摊点交易、文化娱乐三个小区。此次庙会的总占地面积约为十万平方米,400多座商业大棚,1600多家摊点,19个大型表演团体,虽然天气一度不好,但丝毫没有降低人们逛庙会的兴致,参加庙会的人们并没有减少。
拓展阅读
东岳庙会趣事多
东岳庙会上,因为来的人非常多,因此也受到了泰安市政府的重视,在1993年的庙会上,泰安市市长在庙会第一天就亲自到庙会行逛了一遍,并亲自到各个摊位前仔细查看,并询问产品的出产地、是否有注册商标、出厂日期是否标明、各项证件是否齐全。他还特意交代会务工作人员:“对各种商品特别是药品要细心检查,千万不能让假冒伪劣品上市,这关系到庙会和我们泰安的声誉。”
逛东岳庙会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一些老年人。在庙会上,就曾经有一位九十高龄的老太太来逛庙会。晚辈们用轮椅将老太太推到庙会,家人怕老人年纪太大,本想在南区看看热闹就把老人送回家,但老人坚持要到北区去看戏曲表演,孩子们只好把老人推到北区去看大戏,没想到老人的兴致格外的高,一看就看了两个多小时。
东岳庙会已经不是中国人的专利,有些外国友人也来“凑热闹”。在一个小摊点前面,有两位外国女士看中了这个小摊上的瓷瓶,观赏了很久,决定买下两只瓶子,连声说:“土、土”,如果是现在,大多数人都能明白是两只的意思,但小老板第一次与“老外”打交道,不明白她们说的是什么,连忙接过瓷瓶擦了擦,说:“没土,没土,很干净。”留下了这么一个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