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贵阳苗族“四月八”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俗大观.上》 出版日期:2017-01-01

贵阳苗族“四月八”

(注: 贵阳苗族同胞欢度“四月八”的场景)

“四月八”是贵州、湘西、桂北等地的苗、布依、侗、瑶、壮、彝、土家、仡佬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各地节日内容不尽相同,其中,规模最为宏大、场面最为隆重、影响最为深远者,当首推贵阳市苗族的“四月八”庆祝活动。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天,贵阳市及邻县的苗族群众都要身着民族盛装,云集贵阳市中心喷水池一带。他们吹响芦笙、箫笛,唱着山歌,跳着苗家舞蹈,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

“四月八”的由来传说甚多,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努”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民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一个叫“喝血坳”地方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定四月初八在某山聚众起义。起义后,义军连连获胜,一直打到了四川、贵州。第二年的四月初八,亚努不幸战死在今贵阳市的喷水池附近,苗族同胞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便于每年的四月初八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追思亚努的功绩,为战死者扫墓。清代乾嘉苗民起义后,统治者禁止部分苗族地区人民举行这一活动,致使这些地区的苗族同胞失去了一个极其有意义的传统节日。

如今,贵阳的“四月八”已成为贵阳及其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共同狂欢的节日,成为展示民族传统文化的盛典。少数民族男女青年还借此机会,通过自己饱含深情的舞姿与歌声寻找意中人。这一天,贵阳附近苗、布依、侗、壮、水、仡佬、汉等民族同胞和热心的市民、观光的游客,将会一起演绎和感受到乡土清新、民风淳朴、浓郁的苗家风情,欣赏到优美多姿的苗族舞蹈和华丽绚彩的苗族服饰。

节日这一天,他们披戴银饰,穿戴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等不同地方聚集,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千、武术、茶灯等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还要蒸制花糍米饭,聚集到固定的地方吹笙,跳舞或对唱情歌。

经国家民委批准,将“四月八”定为苗族统一的节日。改革开放以后,纪念活动又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观光等新内容,今天的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已成为了苗族同胞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综合性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商人前来参加。活动的内容也逐年增多。

拓展阅读

民族服饰文化的瑰宝:苗绣

(注: 苗族妇女举行“苗绣”竞赛)

苗绣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服饰文化的瑰宝。它以其古老、神奇以及文献特性著称于世。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主要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聚集区的雷山县、贵阳市、剑河县等地方。据考察,现存的苗绣起源于古代濮人的雕题文身。雕题就是用刺刺破皮,涂以朱砂或其他色彩;文身就是用刺仿龙、凤、夔花纹雕题,在人身上刺出龙、凤、夔的花纹。

现在我们看到的苗绣,从绣脚上大体可分为绣、插、捆、洒、点、挑、串七种。其色调亦带有强烈的夸张色彩,常不按照真实物体的颜色配色,而是按其氏族的审美要求,大胆而灵活地加以运用。针法丰富多变,色调古朴协调而又鲜艳明丽,这些都使苗绣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俗大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