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火把节
(注: 火把节上,人们把松木集在一起放在中央点燃,使得整个广场都亮如白昼。)
火把节是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聚居的地区非常流行。不光是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也都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在彝族聚居地大小凉山地区有很多种说法,但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众人与邪恶势力顽强奋斗的故事。
据传说,在远古时代,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大地每天都遭受着太阳的暴晒,晚上又被月亮的光亮照耀着,地上寸草不生,妖魔鬼怪横行乡里,世间万物几乎要灭绝了。就在这关键时刻,有一个叫作支格阿龙的彝族勇士,他拔箭射下了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只留下一个太阳和一个月亮挂在天上给人们造福,而且治服了在大地上任意肆虐的洪水,各种危害人间的妖魔鬼怪也被他消灭了。因此,他被彝族同胞公认为是大英雄。
人间又充满了勃勃生机,但是,人间的欢乐却让通知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产生了嫉妒的心理,他不愿意看到人间有那么多的繁荣、富足,对此,他决定想办法让人们受苦。于是,恩体古孜就派他的大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来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后来,在支格阿龙的家乡,又出现了一个彝族英雄——黑体拉巴,他的力气也非常大,智慧超于凡人。有一天,他去上山打猎,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山歌,高亢优美的歌声让另一座山上的牧羊姑娘妮璋阿芝听到了。姑娘对这歌声非常喜欢,慢慢地,她更是喜欢了唱歌的人。
这事被大力神斯阿比听说了,顿时气得火冒三丈,因为他一直垂涎于妮璋阿芝的美貌,心里无比的烦恼、憋闷。终于,他忍不住了,要下凡跟黑体拉巴进行摔跤决斗。但是,大力神斯阿比终究技不如人,在摔跤挑战赛中被黑体拉巴摔死。天神把儿子的死归咎于黑体拉巴,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坏大地上即将成熟的庄稼。
对于人间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天大的灾祸。妮璋阿芝从老人那里得知,翻过很多座山之后,到了天边,就能找到一个名叫大毕摩的祭司,他能够看懂天书,也许里面会记载着消灭天虫的办法。于是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来到天边,找到了祭司大毕摩。大毕摩听了妮璋阿芝的叙述后,帮她查了天书,天书上记载着消灭天虫的办法:用火把烧。于是,妮璋阿芝就和黑体拉巴带领着众人,一起在山上扎嵩子杆火把,火把扎了三天三夜,也烧了三天三夜,天虫终于被火把烧光了,庄稼也都保全下来。所有的这一切都被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了,他的怨气还未消除,还想继续加害黑体拉巴,就把体力不支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心都要碎了。在大毕摩的祈祷声中,妮璋阿芝毅然舍弃了自己的生命,化作了满山的索玛花,开在了由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山上。这一天,正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从此以后,彝族同胞为了纪念他们,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一天,都要以传统方式极大燧石,点燃圣火,燃烧火把,走向田间地头,以此来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火把节来临之前,各家各户都要准备食品,作为在节日里纵情欢聚的吃食。火把节期间,每个村寨都以干松木和松明子扎成大火把竖立在寨子当中,各家的门前都会竖起小火把,入夜即点燃,使得整个村寨一片通明;与此同时,人们还手持小型火把,成群结队地在村边、地头、山岭、田埂间,把火把插在这些地方的地角。远远望去,就像是一条火龙,蜿蜒起伏在大地上,非常动人。村寨里的青年男女则齐聚广场,把许多火把堆成大火把,在广场上唱歌、跳舞,通宵不停息。
一般情况下,火把节为三天三夜。第一天为“都载”,意思是迎火。各个村寨都会宰杀猪、牛、羊,以酒肉来迎接火神,祭祀祖先,妇女负责赶制荞馍、糌粑面,出门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吃团圆饭,一起围着火堆喝自家酿的酒,吃坨坨肉,畅谈欢乐、幸福的生活。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便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用传统的方式来击打燧石,点燃圣火,让毕摩诵经,祭火。然后,每家每户都由家中的老人从火塘里点燃用嵩子杆扎成的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里接过火把,先把屋里的每个角落照亮,然后再从田边地角、漫山遍野地走一遍,用火把来祛除病魔、灾难。最后,大家都聚集在山坡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的第二天为“都格”,意思是颂火、赞火,是火把节的高潮部分。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衣服,带上煮熟的坨坨肉、荞馍,聚集在祭台圣火下,参加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人们都聚集在此处,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等各种活动。彝族姑娘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跳起“朵洛荷”。她们是这项活动的主角儿。因为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就是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先出美男子。在姑娘们中,也要选出如传说中妮璋阿芝一般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来。当夜幕降临时,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一个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天空像被烧着了一样。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唱歌、跳舞,一直狂欢到深夜,场面盛大、气氛浓烈,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的有情人,已经走进了树丛里、油伞下,小树林里,拨动着月琴,向情人倾诉着自己的相思之苦。所以,也有人把彝族的火把节称为“东方的情人节”。
第三天,被称为是“朵哈”或“都沙”,意思是送火。在彝族火把节里,这是尾声。这一天的天黑时,在祭过火神吃完晚饭后,各家各户陆续地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好的地点,聚在一块儿,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幸福。人们一边舞着火把一边唱:烧死瘟疫,烧死饥饿,烧死病魔,烧出安乐丰收年。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家宅平安、六畜兴旺。此时,还要带着第一天宰杀的鸡翅鸡毛等一起焚烧,象征邪恶的精灵和病魔瘟神也都被焚毁了。接着是找一块比较大的石头,把燃烧着的火把、鸡毛一起压在石头下面,这表示魔鬼被压住了,保全村家丁兴旺、五谷丰登,牛羊壮美。最后,山上山下各村寨的火把汇聚在一起,燃成一堆大篝火,以此表示大家团结一心,共同防御自然灾害。
拓展阅读
火把节“选美”
(注: 盛况空前的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
彝族同胞过火把节,其中至关重要的节目之一就是“选人”,即挑选年轻漂亮的少男少女。彝族同胞们对如何挑选美人,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评委会是由德高望重的老人组成的,对于评选结果,大家无须质疑。挑选美人的条件,不但要外形俊美,而且还要品行上成。比如,挑选美女的条件:要有浓黑的头发、浓浓的眉毛、大大的眼睛、高高的鼻梁、长长的脖子、细腻红润的皮肤,匀称的身材、举止得体,言谈适宜,品行好,勤劳等。而俊男的挑选条件则是:仪表堂堂、英雄善战,体魄雄健,言谈举止得体而有风度,头发要梳成英雄结,身上佩戴英雄带和宝剑,身披黑色羊毛斗篷,手里牵着骏马。现在,这些都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每年火把节要进行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