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云南傣族泼水节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俗大观.上》 出版日期:2017-01-01

云南傣族泼水节

(注: 泼水节上的热闹场景)

泼水节,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时期,有个魔王作恶多端,人们对他恨之入骨,想了很多办法对付他,但都失败了。后来,这个魔王竟然抢了七个姑娘做他的妻子。聪明的七姑娘从魔王的嘴里探听到一个消息,用他的头发勒他的脖子就能把他杀死。于是,七姑娘趁着魔王熟睡之际,拔下了魔王的头发,用头发在魔王的头上一勒,他的头就掉下来了。但头刚掉到地上,就开始着起火来。看到魔王的头着火了,姑娘马上把头抱在怀里。奇怪,被抱起来的头上的火竟然熄灭了。为了避免大火再烧起来,她和六个姐姐就轮流抱住魔王的头,一年轮换一次。每年换人的时候,人们就往抱头的姑娘身上泼水,把她身上的血污冲掉,同时也泼掉她一年的疲劳,为新的一年消灾免祸。这样,就形成了泼水节。

泼水节一般为3~4天。第一天为“腕多桑刊”,意思为送日。这一天,人们到寺院里拜佛,并在寺院里用沙子堆起三五座宝塔形的沙堆,高约三四尺,八根缠着彩纸的竹枝插在塔尖,人们围坐在塔的周围,聆听着诵经和历史的传说。一些青年男女在山上采来鲜花做花房。到了中午,妇女们用清水给佛洗尘,仪式结束后,泼水开始,人们追逐嬉戏。傣族同胞认为,这水是吉祥的,可以祛除灾祸,消除疾病。所以,就算是浑身都湿透了也很高兴。中间的一两天,是介于两年之间的空日,除堆沙、泼水万,节日里还要举行丢包、赛龙舟、放高升、放孔明灯等传统的娱乐项目。节日的最后一天,傣语叫“腕叭腕玛”,就是新年元旦。这个元旦,并非公立的1月1日,而是傣历的新年来临之日。

德昂族同胞在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过泼水节,跟傣族泼水节相比,他们不但要泼水祝福同胞、朋友,跳象脚舞,还要为长辈洗手洗脚。临近泼水节,人们忙着制作新衣服,做米粑,制作水龙、水桶等泼水用的工具。老年信徒们齐聚在佛寺前,搭建在泼水节时用来给释迦牟尼雕像洗尘的小屋并架好水龙。一根粗木头雕琢而成的水龙长达四五米,彩绘一新,上面有槽口。泼水时,姑娘提桶端盆,把象征吉祥的水倒入木槽中,流向小屋的佛像,这样为佛像洗尘。

拓展阅读

丢包

泼水节不但是傣族同胞们送上祝福的日子,也是未婚男女青年寻觅爱情的节日。泼水节期间,单身的男女青年喜欢做“丢包”的游戏。姑娘们手中用花布精心制作的花包,是爱情信物的象征。包象征着爱情,是由傣族姑娘用花布精心制作的,里面装有棉籽,包的四个角分别缀着五彩的花穗。丢包时,男女在草坪上个站成一排,先是傣族姑娘把包丢给小伙子,小伙子再把包丢给姑娘,通过这种方式来传递感情。丢包的当天,姑娘们尽情地打扮,打着花伞,提着自己的小花包来到“包场”,与小伙子们分别站在两边,相距三四十步,开始向对方丢花包。如果小伙子没有接住姑娘丢过来的花包,作为惩罚,就得把事先准备好的鲜花插在姑娘的发髻上;如果姑娘接不住小伙子丢过来的花包,就得把鲜花插到小伙子的胸前。在这样的游戏方式下,双方逐渐加深了解,浪漫的爱情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俗大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