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西施传说
所属图书:《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文学》 出版日期:2017-01-01

西施传说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对美景、美人、美事、美意等关乎美的物事都充满了向往与珍爱之情。只是美的标准多种多样,或崇尚简洁,或追求繁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般的开阔感觉很美,小桥流水、微风拂面的静美同样也能给人以惬意的享受。

至于美人,自古及今,更是数不胜数,“环肥燕瘦”一词说的便是丰腴的杨玉环和瘦削的赵飞燕两人各有各的美。杨玉环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说起我国古代四大美女,通常专指西施、王昭君、貂蝉和杨玉环。那么,这四大美女到底有多美?虽然与今人隔空不见,又无逼真写实的形象资料传于后世,但我们可以根据流传下来的各种语言描述,发挥想象,用今天流行的说法,说她们人见人爱、花见花开,恐不为过,她们每个人也都可以毫无悬念地当选“女神”。古人曾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些典故来形容她们美艳的“杀伤力”。关于她们的传说在民间也广有流传,其中西施传说和王昭君传说如今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里先对西施传说略加详述。西施是我国春秋时期越国人。姓施,名夷光,生于苎萝山下东西两个村庄的西村,因此被称为西施。苎萝山在今天的浙江诸暨地区,被称为西子故里,有许多传说中的西施遗迹。西施初生时,正值吴越两国连年争战,越国暂处于劣势,为争取缓兵蓄势的时间,越国决定对吴王夫差实施美人计,以削弱吴王的斗志和戒备心。美女初长成的西施被选送到吴国,从此,这个弱女子便开始了她的异国“潜伏”生涯。关于西施的传说,便与吴越两国的情势也扯上关联。既为民间传说,便不免附着上诸多传奇色彩,从中也不难体会到百姓在传诵中寄托的爱憎、愿望等心意。

吴越疆界碑(杨秀摄)

这里主要从《西施的故事》和《美之集——四大美女的传说》等书中选取部分传说,作简要概述。关于西施出世的传说,梗概如下:

也有的传说讲,西施母亲吞下的明珠不是从天上掉落的,而是浣纱时,河里的鲤鱼吐出来的。不管怎样,传说中,西施的出生显得很不寻常。先是她母亲吞明珠受孕,接着怀孕十六个月,待产时屋内射出珠光。这种种奇异景象,在民间传说中,常常被用来烘托主人公的与众不同、超凡脱俗。可以说,西施的传奇色彩与生俱来。

话说吴越两国战事不断,越王勾践兵败,不得以屈膝求和,给吴王当了三年马夫,受尽各种凌辱。勾践回国后,卧薪尝胆,发誓要雪耻。当时范蠡任国相,建议勾践用金箔美女来迷惑吴王,为越国赢得养精蓄锐的时机。勾践便命范蠡到民间挑选美女。

被用作美人计的西施到底有多美?有“沉鱼”传说作铺垫。

西施舍身为国,前往吴地,一路上留下了许多传说,比如有老人给西施送李子解渴祛病,李子后被称为“檇李”;西施路遇采桑姑娘,就把随身携带的绢花送给姑娘们,并祝愿“十二分蚕花到农家”,越国当年的蚕桑果然获得丰收。

西施浣纱 蔚县剪纸

心地善良又美艳绝伦的西施奔波多日,终于到达吴国。夫差见了西施,喜不自胜。为讨西施欢心,专门为她在灵岩山修建馆娃宫;还在馆娃宫后花园的地上铺满黄豆,让西施坐在船里,由侍卫拉船,称为“山顶行舟”;又把宫里的一条斜廊地下挖空,埋上大缸小坛,上铺硬木,人走上去,有叮叮咚咚的回响,称“响屟廊”。如此种种,从娱乐设施到娱乐项目,无所不用其极,但西施始终难露一笑颜,民间有《吴宫两笑半》的传说:

西施身在吴地心系越国,凿吴王井实为日后越兵进攻时饮水之用,改“勾践洞”为“西施洞”则为了掩勾践之耻。她表面上与贪恋女色、无心掌管朝政的吴王虚以度日,暗地里却积极地为越国的复振时时做准备。

范蠡湖中的西施塑像(杨秀摄)

如今,嘉兴城内的范蠡湖和西施妆台还在,并塑有西施像。

延伸阅读

东施效颦

东施:越国的丑女;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指丑女东施效仿美女西施的捧心皱眉,以求达到西施的美态,结果适得其反,丑上加丑。这一成语常用来比喻效仿别人,不但效仿不好,反而出丑。东施效颦语出《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民间传说对东施之丑也有很形象的描述。说丑女东施住在苎萝山下的东村,听说西施犯心痛病时,以手捧心、微蹙双眉的神态很美,便偷偷效仿了一些时日。觉得学得差不多了,便“穿戴得齐齐整整,用树杈般的手紧紧捂着胸口,同时把两条粗眉画得像杠杆一样,歪咧着大嘴巴,扭动着粗腰姿,摇摇摆摆,出门走向西村”。一路上询问着路人她与西施谁美。问老丈,“老丈一看,笑得前仰后合,几乎喷出了隔夜饭”;问老妇,“老妇一看,以为是母夜叉出世,连滚带爬地逃走了”;问小孩,“小孩一看,以为是哪里来的妖怪,吓得‘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赶忙逃到家里,关紧了门”。传说对东施极尽丑化之能事,又夸张地描述了人们避而逃之的情态,与西施的美以及人们对西施美的认可构成鲜明对比,从侧面衬托出西施令人赏心悦目的美。

古诗词摘录

王昭君传说

昭君出塞 蔚县剪纸

故事梗概:

这样的传说情节,成就了昭君美少女的形象。后来,她又在舅舅的悉心调教下,熟习琴棋书画技艺,完成了她才女的形象塑造。

话说当时,匈奴的一支呼韩邪单于同西汉结好,曾多次赴汉都城长安朝拜皇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元帝同意,决定挑选宫女嫁给呼韩邪单于。昭君听说和亲一事,主动请命出塞。元帝召见宫女,示与呼韩邪单于。昭君华丽出场,惊艳了左右,《后汉书·南匈奴传》载:“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昭君的真人美惊了皇帝,他没想到后宫里还雪藏了这等绝美佳人,按图索骥选美女时竟没见到!稍作沉思后,他想起了向制图人毛延寿问罪。但不管怎样,昭君出塞已成定局。

昭君跑马 小校场年画

昭君嫁到匈奴之后,汉匈边民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但好景不长,匈奴驻地久旱不雨,水草一片片枯死,牛羊也成群饿死。昭君怎么也想不出解救的办法,整日愁眉不展。一天夜里,她忽然想起自己带来的锦囊来,取出打开一看,除了父母放的庄稼种子外,还有一把金剪子和一张黄纸。昭君不知何用,带着锦囊,独自走出毡房。想起目前的窘境,忍不住眼泪扑簌簌滴落。没想到,泪珠竟汇成一条小溪。昭君大喜,心想,有了水,要是再有水草、牛羊和庄稼,该有多好!她便用剪刀和纸剪出牛羊、水草,它们一落地,竟然变成活生生的牛羊、水草,昭君便不停地剪啊剪,一会草原上就牛羊成群了。她又将锦囊中的五谷种子撒播在土地上,顷刻间,长满了庄稼。

第二天天刚亮,牧民们欣喜地发现荒原变成了沃野,奔走相告。呼韩邪单于封昭君为“宁胡阏氏”(阏氏,即“王后”),感谢她给匈奴带来的和平、安宁和兴旺。

昭君生前不曾重返故国,终老于匈奴,死后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大黑河南岸,昭君墓被称为“青冢”。

貂蝉传说

传说梗概:

美女貂蝉是个传说中的人物。她出生于东汉末期,身世颇具传奇色彩,比如“露中生,影里死”的生死传奇;遭逢乱世,作为“美女连环计”中的美女弱肩担大义,为国除恶。

貂蝉拜月 蔚县剪纸

《露中生》传说讲,貂蝉是由露水变成的。其梗概如下:

连环计 小校场年画

有的传说讲貂蝉的结局不是凄惨地死去,而是在被曹操追讨之时,由仗义的关羽护送至净慈庵,守志修身,静度时光。

杨玉环传说

传说梗概:

杨玉环于唐代开元七年(719年)出身于官宦世家,高祖父杨汪是隋朝的吏部尚书;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叔父杨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开元十七年,杨玉环因父亲去世,被寄养在洛阳的杨玄珪家中。她从小就接受了系统的歌舞音律等教育,优越的教育环境,使她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再加上长得漂亮,成就了她内外兼修的美女形象。杨玉环是四大美女传说中“羞花”典故的主人。

关于杨玉环进入皇宫的说法有多种。

一说:

也有的传说讲杨玉环是通过民间选美直接进宫的,并与“羞花”典故相应。

杨贵妃 蔚县剪纸

羞花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

“一朝选在君王侧”的贵妃专享皇上恩宠,因贵妃能歌善舞,还特设芙蓉帐“舞场”,在歌舞升平、锦衣玉食中安享时光。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便是从南方特快专递荔枝到长安皇宫给贵妃尝鲜的奢侈待遇。只是好景不长,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局势失控,唐玄宗逃离长安,行至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要求处死“祸水”杨贵妃,唐玄宗迫于眼下的危急情势,不得不赐死爱妃。至此,“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美女贵妃在兵荒马乱中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

民间另有传说讲,带领贵妃去隐蔽处行刑的将军,临时从贵妃的随从中找了一位貌似贵妃的宫女处死,回去复命,贵妃则在几个贴身护卫的陪同下,向东海方向逃命去了,后来在崂山的玉清宫隐姓埋名修行余生。这样的传说情节多半出于百姓不愿意接受贵妃惨死的结局,以恻隐之心给了贵妃一个静寂晚景。

非常遗产·中国元素.民间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