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矶渔唱 [1]
[1]
此诗原载明万历《贵州名胜志》卷三、康熙《贵州通志·艺文志》及清乾隆《镇远府志·艺文》。燕矶:镇远府城西南斜对岸为卫城,卫城东部有吉祥山,山前原有吉祥寺,寺外有矶石立于河中,人称“燕子矶”;后侧有山称“燕窝”。燕子矶在香炉岩上游约一里处的阳河南岸。通常为当地渔民垂钓和捕鱼的地方,因此景称“燕矶渔唱”。
[2] 西城:镇远卫城虽然在府城斜对岸,但在明代有鹫峰寺。鹫峰,亦称鹫岭、灵鹫山或灵山,为佛说法之地。因山顶的鹫就和辟鹫鸟集山头而得名,山上有寺。这里作者可能借指镇远城西的西天寺。其主要城区的部位却处于府城之西,故这里的“西城”系指卫城。甚至卫城东部的吉祥山,也仍然被认为位于府治之西。如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山川》:“吉祥山在府治西,上有吉祥寺。”鹫:鸟名,为鹰科中部分种类的通称,皆为大型猛禽。鹫峰寺:此处指西天寺或吉祥寺。
[3]
南矶:因燕子矶在水南岸,故称“南矶”。
[4] 鳜(guì):鱼名,体侧扁,非部隆起,青黄色,具有不规则黑色斑纹,亦称“鳜鱼”。张志和《渔歌子》词:“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5]
凤竹:即凤尾竹。竹之一种,枝高丈余,叶互生,披针形,状如鸟尾,故名。在阳河及其支流的峡谷地带,凤尾竹生长分布甚为普遍。涡:水的旋流。郭璞《江赋》:“盘涡谷转。”
[6] 披离:亦作“被离”,向四面散开。吴均《共赋韵咏庭中桐》:“华辉实掩映,细叶能披离。”簑:簑衣,一种农民、渔民使用的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