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的迁徙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布歌》 出版日期:2016-09-01文章字数:字

苗族的迁徙

Migrations of the Miao

迁徙是苗族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古老的歌曲都记载着关于迁徙的内容。最为突出的是近年陆续出版的一系列有关苗族迁徙路线的书和研究论文。因此在这里我们将通过查看这些出版物,首先对苗学学者们如何解读苗族迁徙的历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从今日苗族的聚居地追溯,伍新福在提出他的见解时写到:从路线上来看,一部分是从武夷山脉的北端向西,进入今贵州北部、中部、西北部和川南;一部分沿沅水而上,经湖南西南部,深入贵州东南、西南和广西境内。从某些口碑资料上来看,还有另一条路线,即先南下进入广西,再由广西溯都柳江北上徙入今贵州东南部和南部。根据考察生活在黔东南的当地居民,伍新福推论,这部分苗族是很早以前(相传约在两千年前的秦、汉时期)从湖南,经广西迁徙来的(伍新福:1999,vol.1,第90-91,93页) [1]

中国学者认为苗族是从其他的地区迁徙来到现今他们居住的地方;而二十世纪背后的思想假设,即所有的苗族群体构成了一个单一种族,他们都是来自通过分散迁移的原始居民的后裔,并随后逐步地形成了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苗族简史编辑室:1985,第1页;范文澜:1978,第16页;何积全、石朝江:1999,第3页;李廷贵、张山、周大山:1996,第26页;杨正文1998,第4页)。

以上的推论有其参考价值,因为黔东南的苗族人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他们的祖先是从东方迁徙而来,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史料的证据仍然有限。施恩认为有关现在被称为苗族的各种群体之迁徙细节现在已经失传。历史证据暗示这些迁徙是经过长时间、大规模及长途跋涉的(施恩·路易莎(Schein,Louisa):2000,第48-49页)。

为弄清苗族迁徙原因及地域来源,不妨了解苗族人自己是如何认知和相信的,因此我们考查苗族口头传承是非常必要的。

中国学者吴一文、吴一方、龙林在“苗族古歌所反映的黔东南苗族迁徙原因”一文中写到:

有关苗族迁徙的文献与苗族的口头传承叙事歌,似乎都反映出促使苗族人向南方扩张迁徙是由于经历了某种从汉族群体带来的压力亦或是由于生态的环境所迫。另外,从苗族迁徙的口述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迁徙的故事似乎是苗族群体显著的身份特征,他们是以口头传唱的歌曲和故事为主题,例如,苗族古歌《溯河西迁》(英译:“Westwards,Upriver”)。这首歌的记述内容表明,苗族的祖先最初居住在东方,靠近大海,他们不时会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找更好的地方居住,因此避免由于人口不断增加的聚居拥挤的问题。这首歌的歌词显示,路线和迁徙目的地是由地形确定为使迁移群体能寻找到可安置村寨的牧场、温和地带和沿河的好地方(马学良、今旦:1983,第257-284页)。

在云南次方言苗族口传古歌中(属川黔滇方言群的一部分)有关于迁徙的原因记载,如《蚩尤与苗族迁徙歌》(英译:“Song of Chi You and the Wanderings of the Miao”),这首古歌反映出苗族祖先是因为与汉族长年的战争和之后连续不断的军事镇压而被迫逃离(潘定智、杨培德、张寒梅:1997,第276-284页)。这与讲黔东方言群体的苗族古歌所表达的迁徙原因有所不同。

总之,苗族的迁徙史也是构成苗族文化叙事的一大主题,它的影响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国南部其他少数民族中相对众多一个群体,而是苗族的叙事题材之广泛和流传形势的多种多样,以及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周边民族的文化交流都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关于这点下面的章节将会进行详细的探讨)。


[1] 吴仕忠阐明苗族服饰的形制史不决书,论证了汉文献记载苗族历史上的几次重大的迁徙与服饰的演变、发展有着密切关联。秦(221BCE—206BCE);汉(206BCE—220AD)时期,苗族主要集中于洞庭右岸的武陵地区,被称为武陵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载:“长沙武陵蛮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载皆有尾形。”隋唐时期,苗族“男子服衫袄,大口袴,以带斜缭右肩,以螺壳、虎豹、袁狖、犬羊为饰”。“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者饰以珠”。……宋代有《黔南职贡图》;明代有《贵州诸夷图》;……至清代有《苗蛮图册》;《黔苗图说》;《苗蛮图》(包括29图和25图);《番苗图册》等等,迄今已知者约20种,习惯统称为“百苗图”。……今天的苗族服饰同清代的苗族服饰十分接近,当时所具有的服饰款式及特征,今天仍有保留。……通过追溯历史……苗族服饰具有一惯的承继性。无论是服装的形制,对服饰的颜色的喜好,以及古老的织绩、染色技术,都一脉相承,在今天的服饰中仍留有痕迹(吴仕忠:2000,第8-9页)。

苗族古歌——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