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苗族概述
所属图书:《苗族古歌——布歌》 出版日期:2016-09-01文章字数:字

苗族概述

Introduction of the Miao

生活在中国的苗族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南的黔、湘、鄂、川、滇、桂、琼七个省和自治区。贵州省拥有居住最密集的苗族人口,他们大部分都居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贵州省人口普查—贵州2005,第202页)(地图1) [1]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有苗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瑶族、壮族、土家族等33个民族,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78.27%,其中苗族人口占41.57%,侗族人口占28.99%(黔东南概况2012年)。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于1956年7月23日被确定为自治州(黄元培:2006,第215-216页;何积全,石朝江:1999,第103页) [2] 。下辖16个县市,首府凯里市和台江、麻江、丹寨、黄平、施秉、镇远、岑巩、三穗、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雷山、剑河15县(黄元培:2006,第3-4页),及贯穿全州的三大河流(地图2)。

鉴于该地区近些年已成为因苗族著名的刺绣和他们的银饰品,独具特色的民族风俗节日如施洞地区一年一度的龙舟节和姐妹节,以及苗族世世代代口传心授的苗歌,如飞歌、大歌、情歌、叙事歌、古歌等而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随之而来的经济和环境变化带给苗族人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这本书主要专注于生活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施洞地区(地图3)苗族的染布、制衣、婚俗与当地口头传承的紧密联系,以及他们的物质文化在社会和文化背景影响下,表露出与汉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在这个区域居住的苗族自称Hmub(讲Hmu语的苗族,或称Hmu苗),施洞镇共包括有21个行政村:Jieshangcun街上村;Fangzhai芳寨;Baiziping柏梓(白子)坪;Tiantang天堂;Tangba塘坝、Tanglong塘龙两个自然村;Pianzhai偏寨;Balahe巴拉河;Xiaohe小河;Pingzhao平兆;Jingdongyou景(井)洞幼;Jingdongtang景(井)洞塘;Maobilieng猫鼻岭;Maopo猫坡;Bageng八埂;Yangjiagou杨家沟;Jiuzhou旧州;Sixin四新;Nanshao南哨;Jingxiao景(岑)孝;Liangtian良田;Huangpao黄泡(地图4)。而这一地区的苗族古歌内容包罗万象较其他地区更加丰富。

传统上,苗族人在施洞将他们的口述历史作为对下一代知识传递的重要传统方式,不懈地使它能够一代代地延续下去。“布歌”就是一个例子,歌中主要讲述苗族制作染色布过程,但围绕的中心内容却包括了婚姻缔结、祖先崇拜及社会和家庭等方方面面的具体事例。在布歌中描述的染布与婚礼习俗,仍能在该地区现今的苗族婚姻习俗中显露一斑,因为布仍是新娘家给新郎及其家人的主要彩礼。

探索苗族文化我们不容忽略苗族的口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苗族古歌,神话传说和故事等。在一部分苗族的口头传承中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苗族服饰文化的信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刺绣和装饰图案的内容含义,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古歌中也记述着由于不同历史时代的变迁,苗族文化发展中同样受到其他民族影响的影子。

正如吴仕忠在他的《中国苗族服饰图志》一书前言中写到,苗族服饰据有中国历朝历代的服饰特征。而且其制作大幅度地保留着制衣史各个发展阶段的多种工艺(吴仕忠:2000,第10页)。这些详细内容我们可以在以下的文献回顾和苗族的口头传承中得出判断。

因此以下这一章节将就苗族的迁徙历史,苗族的家庭结构,农业生产和生活习俗,信仰文化和语言分布等方面的背景作重点概况。


[1] 黔东南自治州是全国苗族侗族最大的聚居区,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总人口的19.72%,占贵州省苗族人口的39.57%;2004年自治州总人口为438.5万人,其中,苗族180.53万人,占41.2%。Huang Yuanpei黄元培,Dang de minzuzhengce zai Qiandongnan de shijian党的民族政策在黔东南的实践,第4页。

[2] 据中国民族自治地方发展评估报告记载:“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和自治县,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共有155个民族自治地方。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布十分广泛,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20个省、市、自治区有自治地方。”(雷振扬,朴永日:2006,第1页)。

苗族古歌——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