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木雕石刻秀民居
所属图书:《高原拓荒者:仡佬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木雕石刻秀民居

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仡佬族人民创造了巧夺天工的手工技艺,主要有木雕石刻、采砂炼汞、冶铁制铜、编筐织席、印染刺绣、刻板印刷等。

仡佬族特别擅长于木雕石刻,建筑本领和雕刻手艺都极为高强。木雕主要用于建筑和生活用具,如门窗、栏杆、梁柱、傩戏面具、衣柜、桌椅以及楹联匾额等;石刻多用于石碑、桥梁、牌坊、石墓等,其中石墓雕刻最为精湛也最为人称道。

木雕与石刻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映生辉,相映成趣。无论是造房立屋住活人,还是挖坑垒坟埋死人,“雕”与“刻”都是仡佬族的拿手绝活,都是他们抒发理想、展示性灵的传统手艺。

仡佬族的村寨房屋建制别具一格,多依山顺势而建,充分利用山形地貌的特点,因地制宜,省地节料。仡佬族先民居住以“干栏”为特色,史书对此多有记载,《溪蛮丛笑》:“仡佬所居不着地,虽酋长之富、屋宇之多,亦皆去地数尺,以巨木排比……杉叶覆屋。”《黔南苗蛮图说》:“所居屋去地数尺,架以巨木,上覆杉叶。”黔北一带至今仍有不少“干栏”式建筑。

石雕工艺

精美木雕

道真民族博物馆里的木雕藏品

雕工细腻的石凳

明清以来,仡佬族民居变化较大,建筑形式多种多样,一般而言,有木结构的“穿斗房”,石结构的石板房,还有茅草房、土筑房、篾编房、篱笆房等。通常财力富裕者住木柱穿架的“穿斗房”,也叫“高架房”,四壁、天楼、地楼全用厚木板装镶,顶盖瓦片或薄石板,雕梁画栋,细钻阶檐,高大宽敞,干燥舒适。

因地域分布广阔及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各地仡佬族民居差异很大,呈现出不同的建筑格局,既独具风情又与当地环境浑然一体。如黔中一带多为石板房,以石块砌壁,原木做楼枕,方形薄石板做瓦。滇东南和桂西北的仡佬族住房,一般多筑土墙,以木板搭制为楼。黔西北一带多为茅草房,草盖得厚实整齐,屋脊和屋檐相当讲究,特别是檐下收尾处精心编织造型各异的带状结,如同盖瓦屋面的“封檐板”,有极佳的视觉效果,被外界美誉为“贫女巧梳头”。黔北的仡佬人家,房前屋后竹木葱茏,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若是篾条墙、篱笆墙,则粉刷白灰,清爽明快,赏心悦目。黔东北的仡佬族则酷爱修建干栏式“翘角楼”,竹木掩映下,深黛浅绿中,栋栋小楼风姿绰约,排排瓦屋娇俏迷人。

务川仡佬族民居

对于仡佬族别具特色的民居格局,文人骚客常常不由自主地放歌赞美,挥毫泼墨,赋诗填词。

好一个“房内楼居梯而上”。仡佬族诗人田金海的这首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仡佬族极富创意的民居文化。

崇山峻岭中,悬崖峭壁上,仡佬族的房舍街巷,还有更令人瞠目叫绝的,比如那条“挂在悬崖上的街”,隔山绕水地看过去,就已经足够让人胆战心惊、望而生畏:“转过山岗,还远远的,看见峡谷那边一溜房子斜在崖畔,心有一种紧;大多木房子,屁股上生一些桩,斜斜地坐在崖壁,成一溜吊脚楼;风吹草动,那房那楼仿佛也吱吱嘎嘎地响……”整个由“吊脚楼”组成的街,就那么上不巴天下不着地地“挂”在悬崖上,惊、险、奇、绝、美,不仅需要修房建屋的智慧技巧,也需要居住生活的勇气胆量,更需要灵动飞扬的想象和英勇无畏的开创,才能在深山老林中、深沟巨壑上,独创这巧夺天工、叹为观止的奇情异景。著名仡佬族作家赵剑平的散文《挂在悬崖上的街》,就以浓墨重彩的笔调、诗情画意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他的老家庙堂——仡佬山乡独一无二的小镇街景,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直叫人流连忘返,过目难忘。

务川仡佬族民居

村寨石墙

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龙潭村,是典型的仡佬族村寨。其民居的主要特点,突出表现在建筑布局及木石装修上。就整体布局看,村舍房屋错落有致,石板小径纵横全村,条石梯坎,碎石院墙,高高低低,古意盎然。院落人家没有统一朝向,彼此似无呼应,实为地势所限。这一带为喀斯特岩溶地貌,即当地人所谓的“岩旮旯”,在此建房,只能“见缝插针”。但就一家一户而言却相当规整,一般一正两厢,中铺石院坝,外砌石垣墙,形成封闭式宽敞院落。下水道的处理特别科学,以“阴沟”、“阳沟”分别排污水、雨水,居住理念极为超前。垣墙多以片毛石垒砌,间或以方整石砌筑,前者有平砌、斜砌及随意砌等工艺,斜砌中又可上下两层反向垒砌,形成条条“麦穗纹”,当地称“鱼骨头”。麦穗和鱼骨,皆为象征生活富足安康的吉祥物,因此备受仡佬族青睐。

垣墙必建“朝门”,通常由木质垂花门和石质八字墙组成。垂花门,穿斗式,悬山顶,上盖小青瓦。垂柱雕刻莲蒂、南瓜,寓清廉、多子;大门门簪,或刻南瓜,或刻福寿,寓多子多福;连楹雕刻水波纹,意在防火镇宅,与其他民族雕刻的“桃符”有异曲同工之妙。正房多为四榀(一个屋架叫一榀)三间,房子较高,“吞口”较深,出檐较远。明间门窗均为六扇,称“六合门”,即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位,意为“完整”、“圆满”、“六合一统”。次间门窗也是六扇,但窗户只雕四扇。不少人家于次间开侧门,上部饰以圆形挂落,俗称“月亮门”。

龙潭村民居,最引人注目的是门窗雕刻花样繁复,变化多端。木质门窗上,装饰造型各异的吉祥图案,诸如“福禄寿禧”、“二龙抢宝”、“双凤朝阳”、“野鹿含芝”、“喜鹊闹梅”等。特别之处是许多图案采用组合手法,造成特殊的审美效果,具有极强的装饰性和趣味性,如单看似游鱼,组合为蝙蝠;单看是南瓜,组合成莲花;单看两只桃,组合为两尾鱼;单看是个喜字,组合为“二龙抢宝”等,趣味横生,妙不可言。

山里人家

龙潭村建筑的代表是“申佑祠”,今尚存遗址。这里的村民几乎全姓申,自称申佑后裔。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北方瓦剌入侵,申佑随帝亲征,被困土木堡,因貌似皇帝而代其就死,后被朝廷敕封为“进阶文林郎”,准予建祠。申佑祠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清康熙、道光年间相继维修,坐西向东,有牌楼大门、两厢、正殿。正殿面阔三间,穿斗式封火山墙青瓦顶。大门为砖石结构,四柱三门,明间门额楷书阳刻“大节光昭”,次间楷书阳刻“千秋气节”、“流芳百世”。

九天水榭

春日龙潭

龙潭人家:丹堡院落

龙潭村仡佬族民居古韵悠长,工艺精湛,保存完整,沿用至今,拥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要素和文化内涵,是“具有典型特征的古代民族建筑群”,被贵州省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推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寨大门

古寨春意

高原拓荒者: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