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拜山拜石拜神树
所属图书:《高原拓荒者:仡佬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拜山拜石拜神树

大山是仡佬族的依托和屏障,人们生于斯长于斯,以山为家园,以山为生计,其自身构成的社会组织秩序井然。

仡佬族自然崇拜的对象主要有山、石、树、洞等。追根溯源,原因非常简单:仡佬族先祖最早曾落脚于山,寄居于树,后又栖身岩洞,在大树、洞穴的护佑下,免受猛兽伤害、雨雪侵袭,才能子孙繁衍,民族昌盛,所以,他们把大山和巨树以及巨石,通通都视为“神”的化身而顶礼膜拜。每到农历三月初三,任何一个仡佬族支系,尽管活动的内容和表现方式不一样,但往往都要合家合寨集体出动去祭祀山神。他们认为,如果孩子体弱“命薄”,就需要借助某种强大的力量来保护其免遭邪魔妖怪的伤害,于是去拜那些生命力旺盛的古树、巨石为“保爷”,这样孩子就可以驱邪避鬼,容易养大成人。

务川“七柱山”

部分仡佬族支系还盛行一种带有原始巫术意味的传统习俗,即“喂树”的特殊仪式:吃了年饭后,仡佬族要为房前屋后的果林树木“喂”饭“喂”菜,让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树也“过”一个有吃有喝、有酒有肉的“肥年”,这项工作往往是由成年男性带着孩子去完成的。“喂树”也叫“祭树”或“拜树”,一人拿柴刀轻轻砍开一块树皮,问同行者:“结不结果?”一人随后填进一点酒肉饭食,回答说:“要结果!要结果!”再问:“落不落果?”回答说:“不落果,不落果,要用人来挑,要用马来驮!”最后用红纸把刀口封好,给树除草培土。“喂”饭时,针对不同的树,要对答不同的词,如果是果树,就要说:“喂你饭,结串串;喂你肉,结坨坨。”“喂口肉,结成团;喂口饭,结成串。”人类童年时代沿袭而来的天真烂漫、企盼丰收的淳朴愿望,在这一砍一填、一酒一饭、一问一答中淋漓尽致、彰显无遗。

喂树

“喂树”应该起源于仡佬族信仰万物有灵的古树(大树)崇拜。有的仡佬族支系在农历正月十四的中午,各家备好米酒、猪肉、鲜鱼、糯米饭等供品,带着红纸鞭炮,约亲邀友,呼朋引伴,相约上山去“拜树”,先鸣放鞭炮,然后选择高大粗壮的古树烧纸焚香跪拜。还有的支系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用牛心和新米饭作为供品,祭拜寨旁村边的神树“菩萨树”,同时唱“祭树歌”以祈祝丰年:

今天好天好日,我们要去祭树,

有一对鸡,打粑粑供,

请树神来享用,请树神保佑我们平安。

然后,全家围炉而坐,将供过祖先的米粑或烤或煎或炸或煮,分而食之,其乐融融,在老人“摆古”(讲故事)和孩子的嬉戏中,在共享天伦的殷殷祝福中,迎接新年的如约而来。

“三月三”是仡佬族非常看重的祭山节,相当于他们的又一个春节,说是祭祀山神,实际上包括对天、地和祖先神灵的祭祀。除打粑祭祖外,各家各户往往还要自备一只大公鸡,到约定的献山树下宰杀以祭献山神。更多的地方还要合寨集资杀猪宰羊,祭献后集中到献山树下会餐。主持祭祀活动的是祭师或德高望重的族长,仪式庄严、隆重而神秘,通常不让外族或外寨人参加,个别地方甚至限制妇女参加。仡佬族认为,“坐山吃山,吃山靠山”,山神与祖先神灵共同主宰着人们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必须虔诚供奉,不得有任何懈怠和丝毫亵渎,因此对满山奇石古树充满敬畏,在“神石”、“神树”上挂满红布条,并焚香膜拜,甚至把山石、树木认作小孩的“石保爷、树干爹”,以保佑孩子健康平顺,长大成人。所以三月初三这天,任何人不得上山砍柴割草,否则就是对山神的不恭不敬。

“三月三祭山”的情形各不相同。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房乡比弓村,以羊为主要祭献物。节前寨老先派人买一只羊备用,三月三日清晨,全寨男子一齐出动去“撵山”,也就是古老的集体围猎,如果运气好,能够猎获一只野羊,即用野羊祭献,否则就用买回的家羊代替。贵州织金干河一带的仡佬族,祭山的时候特别神秘——巫师在祭祀、祈祷仪式后,十分谨慎地从献山树下的祭坛旁,将去年窖在土里、盖有石板的一个陶罐取出来,通过仔细观察、分析、判断,从罐中所装之水的盈缩、清浊,石板与罐口的干湿程度等推论当年各季的气候天象,以告知族人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事劳作,然后从井中重新装水窖封,以备来年继续观测之用。

“三月三”其实是“开荒辟草”的仡佬族古老历史的见证,回溯历史,在遥远的渔猎时代,仡佬族过“三月三”,既是原始先民对天地、鬼神和祖先的祭祀与祈祷,也是对全面春耕的动员与誓师,还是在万物萌生爱意的春天,给青年男女一个谈情说爱的机会,使生命的种子绵绵不绝,一代一代延续下去。

道真女娲石

高原拓荒者: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