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采砂炼汞话宝王
所属图书:《高原拓荒者:仡佬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采砂炼汞话宝王

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上,仡佬族是最早发明冶炼水银、掌握采砂炼丹“独门绝技”的民族之一。他们崇尚丹砂(朱砂,辰砂。富含硫化汞HgS,可提炼水银的矿石),崇拜“宝王”,千百年来,丹砂既是他们追逐的财富梦想,也是他们不变的精神信仰。20世纪80年代便已成名的仡佬族作家戴绍康,一篇《滚厂》荡气回肠,写出了边地仡佬族的万般风情,也写尽了他们挖洞采砂的无限辛酸。年轻的仡佬族女作家肖勤,用灵动飞扬的文字,把一位仡佬族女子的柔情和乡情,变成了文笔细腻的小说《寻找丹砂》,变成了余音袅袅的散文《六十年仡佬丹砂的记忆》,变成了她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丹砂》。她深情地说:“丹砂是他们精神的信仰、病痛的妙药、驱魔的利器。仡佬族人相信,丹砂可以照亮一切的黑。即便是通往冥界的逝者,也得靠丹砂的灯引才能到达。”仡佬族,这个山生水养的民族,最早在崇山峻岭中开荒辟草,也最早在荒山野岭中开矿炼汞,因此,他们所有的荣辱悲欢都和神秘的丹砂血脉相连,也因此,丹砂成为民族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抹血红,成为烛照民族历史中难以超越的一段辉煌。

纯朱砂石

丹砂原矿石

务川宋代矿洞麻阳人洞

葛洪炼丹洞

仡佬族先民很早就在云贵高原深处,在他们繁衍生息的土地上,以水淘砂,以火制汞,开始了一个民族神奇的创造,开启了一个民族独具的智慧,也开创了一个民族悲壮的历史。这时,丹砂是信仰更是灵药,与财富、名利地位丝毫无关。但因汞生于丹砂又可还原固态的神秘,圆润剔透、深沉凝重的水银便成了“轮回”与“不死”的象征,也成了世代君王梦寐以求、长生不死的不老仙药。早在公元前11世纪,仡佬族先民“濮人”就把自己开采的丹砂奉献给周王朝的天子。《逸周书·王会解》记:“成周之会……卜人以丹砂。”南宋朱辅《溪蛮丛笑》记:“辰锦砂最良……万山之崖为最,仡佬以火攻取,名辰砂。”万山即今贵州省万山区,有中国汞都之称。辰州古为仡佬族聚居区。据明嘉靖《思南府志·风俗》载,天高地远、安详静谧的仡佬族山寨,一时之间人喧马闹、“商贾辐辏”。“濮人”屈于武力,被迫以丹砂等地方特产向商王朝进贡,至春秋战国,沉重的赋税使濮人不断暴动反抗。《左传》实录:“庸人率群蛮叛楚,楚师灭庸。”“庸人”即庸州之人,时属楚国黔中地界,位于贵州务川境内,与巴国南境相邻,“濮人”在“庸人”率领下叛楚,最终被楚灭亡并“同化”。此后,历朝历代纷扰不断的攻城略地之战,均与“濮人”争夺朱砂水银息息相关。矿山资源的掠夺争斗与民族歧视的残暴冷酷,使仡佬族退隐山野,屈居蛮荒,被迫“采砂为业,刀耕火种,以泥封门”,“得兽先祭鬼而后食”,过着开山辟草、以葛为布、丰歉望天的清苦生活,一座座出产丹砂水银的巍巍大山,一个个埋藏财富宝藏的深深矿洞,一丘丘贫瘠瘦弱的干田旱土,成为仡佬族退避困守的囚笼牢狱,成为历史深处烽火烟云外的背景。

宝王的传说

宝王的传说,历来有两个不同的版本:一说宝王在拓荒开地时,无意中挖得元宝状的朱砂石块,视为神物,以之为宝,敬献皇帝而被封为“宝王”;二是说很久很久以前,一群濮人在江边捕鱼,意外地捡到一些红色的小石头,被游走的商人认出是朱砂,就高价购买,使之一夜暴富,一传十十传百,利益所驱,濮人开始争先恐后地捡拾、寻找甚至挖掘、开采朱砂,并当作宝贝进贡皇帝,濮人首领也因此而被封为“宝王”。流传于黔北务川一带的“狗大佬倌”的故事,就是说狗大佬倌因受“宝王”护佑打到了富矿“发槽子”,这使每一个采砂人都相信,宝王就是保佑他们采砂打“发槽子”的神仙菩萨,因此纷纷在盛产丹砂之地建起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宝王庙,以供人们随时随地叩头祭祀,烧香跪拜。

务川民间供奉的宝王像

宝王石

采矿、淘砂与炼汞

采矿:早期采矿使用最原始的高温淬冷法,先大火猛烧岩石,后速用冷水泼洒,待岩石炸裂,再沿裂缝凿取砂矿。铁器工具如锤、凿、钎等的普遍使用,使开采砂矿相对容易。

淘砂:将砂矿捶打成细砂颗粒,放在摇篼中用水淘洗,滤出的沉淀物就是混合朱砂的矿砂,多次反复筛选,即可得到红色朱砂。朱砂含硫化汞极高,可直接出售,也可用来炼汞。

炼汞:用特制的汞灶高温冶炼。到一定温度,锅内矿砂受热分解,汞蒸气上升,遇冷凝固即为汞。炼汞采用燃香计时,在灶旁插香一炷,燃至一半迅速取坛,把附在内壁的汞抹下,俗称“抹盎”,再将坛放回原处。香燃尽再次“抹盎”,一锅矿砂就算炼完。一灶一天一夜一般可烧出水银500克。

大坪淘砂炼汞遗址土法炼汞器具

大坪淘砂炼汞遗址土法炼汞器具

淘盆淘砂

土法炼汞

淘砂专用的摇船

“抹盎”

但是,无论如何,丹砂已经成为仡佬族亘古不变的坚定信仰,成为流传至今的民俗文化,成为标志性的民族象征,他们的祖先因向周武王敬献丹砂而被封为“宝王”,后被族人尊奉为“宝王菩萨”。

务川素有“仡佬之源、丹砂古县、铝土矿都、野银杏之乡”的美称。藏身于黔北十万大山深处的务川,旧时写作“婺川”,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因“婺星”陨石降落于此而得此名。

居于深山之中的仡佬族,按照祖传的经验和工艺,就地挖洞采取矿石,冶炼水银。炼汞的设备很简单。在矿坑洞口,修筑一个煤灶,上安一口铁锅,把丹砂矿石倒入锅内,锅上用一竹篾糊泥做成的圆桶形罩住矿石,桶侧壁上方有一导管成90度拐弯通入旁边的凉水缸中,桶顶上盖一口小铁锅。烧火使丹砂矿石受热以后,其中的水银升华为气体,沿导管进入凉水缸中冷却,即凝成液态水银沉入缸底。

今天务川汞矿驰名中外,属全国特大型矿床之一,矿点分布多处,采矿历史悠久,是务川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国家对矿山安全和环境保护管理的加强和现代技术的运用,民间土法采砂炼汞已经不复存在。但“宝王菩萨”的祭拜习俗作为一种文化遗存沿袭至今,并且演变为当地仡佬族的民俗活动。

仡佬族先民在世世代代的采砂炼汞的生产活动中,不仅创造了形态丰富的物质文明,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丹砂文化,宝王祭拜即是其一,主要有小祭、大祭、年祭三种形式。

小祭是采砂人的日常祭拜,一般在矿洞前举行,祭品主要是猪头,须正对矿洞方向,两炉香插进猪鼻孔,另有三盅酒和数串纸钱。祭者面向矿洞虔诚祷念:“天炉神,地炉神,家坛香火不安宁,灶王府君不洁净,灶后夫君敬炉神,天上有十二神仙下界,地上还有四角地神,宝王菩萨做主,土地公公有名,要保佑我家在金钱山打发槽子,要保佑我家人身安全,左打左发,右打右发,天天发,年年发,四季大发。”然后焚烧纸钱,敬酒三杯,继续祷念:“许您猪头十八斤,美酒三杯,长钱十二束,板板银钱几十万。”据说,拜祭时心诚,宝王菩萨就会显灵托梦指示“发槽子”所在之处。

大祭是一种还愿祭拜,因采砂前就向宝王菩萨许过愿,如“宝王菩萨保佑我打发槽子,打了发槽子,大点给你砍个猪脑壳”之类,也有“许”下整猪拜祭的。民间传说宝王有灵,你“许”得起他就“要”得起,因此还愿祭品必须是所许之物。还愿祭拜的地点在宝王庙,一般由专职祭师进行,场面隆重热闹,祭拜完毕,主人家把猪头煮熟,邀请全寨共同分享宝王菩萨带来的朱砂好运。而年祭就是过年过节的祭拜,形式简单,如同祭拜祖先一样,在年三十、大年十四、“月半”等节日,到宝王庙烧钱上香即可。若没有宝王庙,到山上选一处石多之地或一块大石头也行。

宝王祭祀·小祭

宝王祭祀·小祭

在大坪一带,正月初一,各家各户早开吉门,放炮迎新,换好新装,带齐各种酒水饭菜,敲锣打鼓,吹响唢呐,集中去宝王庙祭祀宝王,也叫“过宝王节”,是最为隆重盛大的庆典。仪式由德高望重的法师或寨老主持,三声礼炮过后是一阵紧锣密鼓,法师双手托举朱砂矿石高喊:“祭宝王、祭山神开始啦!各家长辈给神仙献菜啰!”香案上有一个猪头,12个大碗,一罐肉汤,众人依次在碗中献上自带的各式美食。法师斟酒,数12束香,每束30支,燃香向诸神三叩九拜,并将其插入神案上的香炉中,再焚烧纸钱,然后拖长声调吟唱:

宝王祭祀·原庙址大祭

宝王祭祀·大祭

宝王祭祀·共享祭品

法师边唱边斟酒三巡,众人一一叩拜宝王神灵,然后三五成群,分食酒肉美味,唱盘歌、跳傩舞、斗鸡、“打篾鸡蛋”,庄严的祭祀活动演绎成全民狂欢,浓浓的节味儿、年味儿就这么拜出来、喝出来、唱出来、跳出来了。

采砂炼丹的悠久历史造就仡佬族独有的“丹砂文化”现象,“宝王祭拜”民俗因笃信丹砂福佑而形成对“丹砂红”的普遍推崇。如安葬死者要放砂于棺,后因朱砂昂贵稀缺,便在棺底铺层红布代替。沿袭至今的干栏式民居,房屋正面仍饰以“丹砂红”,成为“丹砂文化”独有的靓丽风景。

仡佬族忌鬼信巫,面对自然灾难,常以为是鬼怪作祟,喜用丹砂碾成细末与油或胶调成红色颜料,涂于法器、猎具、门柱等,作为驱鬼降魔的法物利器。甚至连食品也喜欢点染红色,如泡粑、酥食、麻饼、红帽子粑等,都有圆润俏皮的一点艳红。

有诗曰:“濮地一仙山,藏有不老丹。七鹰天上看,八兽把丹关。一条河隔断,要想得到难。”沿着洪渡河谷的采砂炼汞之路,仡佬人终于走出重重叠叠的高山峡谷,丹砂的血红不再是沉重的梦魇和痛苦的记忆,而是浸润了共和国旗帜的鲜艳色彩,并与共和国的命运休戚与共。

朱砂点红

高原拓荒者:仡佬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