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奇异的婚恋
所属图书:《长鼓舞盘王: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奇异的婚恋

在瑶山瑶族乡,婚恋充满了神奇色彩。恋情的建立往往首先从“抢腰带”开始,其他方式还有“月夜吹箫”、“花环套情人”等。婚礼中要演出“捶亲”闹剧,最后还要“考新郎”。

抢腰带

瑶族自古重女权,在婚恋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传统。瑶族男女青年谈恋爱,不是男子追女子,而是女子追男子。女方始终牢牢把握主动权,男子“唯命是从”,绝对不敢造次。

当女子长到十七八岁,便加入到“抢腰带”的队伍,参加到男女青年社会交往的行列,自由地物色自己的意中人。她们经常利用下列一些场合进行自由恋爱。

赶场天。赶场天是瑶族青年男女从相识到谈恋爱的理想场所。在圩场上,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她们身着全套崭新的盛装,背上精心绣制的背包,成群结队、招摇过市,她们一不买牛买马,二不卖柴卖草,而是专心地盯梢青年男子。凡遇上中意男子时,她们便驻足停留,低声唱歌引起对方注意。如男子也中意,便唱歌回答。男女一唱一和,互相盘问打探情况,并相约到场口路边,进行深入的了解。

正月陀螺节。节日期间,是青年男女社交的天赐良机。陀螺节上,人潮如海,优秀青年云集,姑娘们谁也不愿错过这一年才一次的择偶佳节。她们全都穿上最得意的新衣,戴上所有银饰,早早地来到陀螺场上,占据最有利的地势,对小伙子们从长相人品到竞技水平逐项进行评判打分,那些在赛场上人才出众、技压群芳的陀螺“明星”,自然是众多姑娘追逐的目标。

迎新郎

婚礼聚会。婚礼是青年男女自由恋爱,寻找对象的吉日良辰。这一天,青年人格外欢快,穿上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赶到新郎家聚会。有的还送上几斤米酒,几十元礼钱,新郎家自然十分高兴地款待他(她)们。当夜幕降临,他(她)们便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低声唱起娓娓动听的情歌,物色意中人。

椎牛祭祖仪式。椎牛祭祖是瑶族丧事中的隆重仪式,也是青年男女进行恋爱活动的大好机会。这一天除丧家亲属前来祭奠外,大多数人是乘机赶热闹的。因此,椎牛场上,人山人海,观众如云,姑娘们花枝招展,小伙子们英姿勃发。姑娘们五彩的背牌衣,崭新的百褶裙,小伙子们鲜红的五指花裤,五色斑斓的绑腿绣珠,精美的锦绣腰带,把整个椎牛场装扮得热闹非凡。对于初涉瑶山的人,无论如何想象不到,这竟然是生死别离的丧礼仪式。

工余农闲时间,特别是月夜,是姑娘们结识交往男青年的美好时光。

当柔和的月光倾泻瑶山的时候,姑娘们便从枕下,取出自己亲手砍来的竹子,然后制成一根根精致漂亮的箫管,三五成群地来到村口,各人摘一把木叶垫坐,肩并肩地对着媚月吹起悠扬缠绵的洞箫。箫声诉说出了姑娘们心中的寂寞和她们渴望爱情的心声。

悠悠扬扬的箫声,像无数根情意绵绵的琴弦,撩拨着瑶家小伙子们难以入睡的心。他们迅速翻身起床,取下挂在壁上的弯弯牛角,拴于腰间,不约而同地从家里冲出,向着洞箫歌声的方向飞奔。

当他们绕到姑娘对面时,便同时吹响牛角。姑娘们惊闻牛角响,个个喜上眉梢,忙收起箫管,藏在腰间,边吹木叶边朝小伙子们靠拢过去。而小伙子们都有意向草坪退走,每走一段,便停下来吹一遍牛角。一停一吹的牛角声,把姑娘们引到寨外。几经呼唤,几经追踪,终于相会。

这时,男女各坐成一排,姑娘们吹箫,小伙子们侧耳倾听。小伙子们吹起牛角,姑娘们也细细品味那雄浑剽悍的旋律。角声刚落,箫声又起,最后,角声箫声,同时迸发,奏成一曲欢快甜美的山韵。

互相表露心迹之后,还要继续对歌。通过对歌了解对方,盘问家底,考察道德品质等。一旦双方情投意合,便双双离开队伍,单独进行对歌、叙谈。

有些姑娘,在交际活动中相中了一个男子,但自己歌声并不出众,又急于向对方表露真情时,则呼唤同伴们帮忙,也不唱歌,也不谈话,两三个姑娘一齐上去,动手就将男方腰带和银手镯等抢去。如男方同意,则尾随姑娘追去,相互聊天、互诉衷肠。

有些姑娘别出心裁,用竹篾条圈成一个圆圈,圆圈外套上红纸或花布等,做成一个花环,平时将竹圆圈花环收藏于背篼内备用,一旦在歌场上相中某一男子时,则急忙取出花环,对着男子头上套去,被套中的男子,则乖乖地尾随姑娘而去。

瑶族腰带

姑娘相中意中人,回家就用上好的布料,刺绣一根美丽的腰带,于赶场天或明月之夜,拴于腰间去与情人幽会。

秋去春来,爱情之果成熟后,姑娘就将美丽的腰带解下赠与情人。倘若小伙子有心与姑娘成亲,就解下自己的腰带回赠姑娘。

有些调皮的小伙子,虽有心与姑娘成亲,但收下了姑娘赠予的花腰带之后,却不急于回赠自己的腰带,有意让姑娘干着急,姑娘猜不透小伙子的心,而又急于知道其明确的态度,于是,姑娘往往首先出击,上前捏住小伙子的手,动手抢他的花腰带,有时几个姑娘伙伴也一齐上前助阵,帮她抢小伙子的花腰带,于是常常出现热烈的跌爬滚打嬉戏场面。

在交换了花腰带之后,男女双方一般不再与其他人恋爱。在瑶山,不论男女,每人只有一根花腰带,象征着瑶族青年爱情的专一。

对于瑶族婚恋,《桂海虞衡志校补》记述说:“(瑶)十月朔日,各以聚落祭都贝大王。男女各成列。联袂相携而舞,谓之‘踏瑶’。意相得,则男咿呜,跃之女群,负所爱去,遂为夫妇,不由父母。其无配者,俟来岁再会。女二年无所向,父母或欲杀之,以其为人所弃云。”

捶亲

金秋时节,新谷登场之后,直到大年正月,是瑶家结婚嫁女的季节。男女双方恋爱成熟后,女方即请媒人到男方家求婚,女方父母同时向舅父征求意见。若男方同意,即托人带上二斤酒,二斤猪肉,以及礼金(原来多用银毫)作为聘礼,婚事就定下了。

冬月的“龙”日,是瑶家婚配的黄道吉日,因为“龙”日,龙睡在岩洞里,有雨水,选择这一天完婚,有吃有穿,不愁一切,从古到今,瑶人大多选在这一天完婚。

新娘出嫁的头一天晚上,女方家亲友欢聚一堂,几名男歌手围在新娘家的火塘边,边饮酒边练习唱歌,通宵达旦作准备,以便迎接前来接亲的男方歌手。

“龙”日当天,新郎请本“油锅”兄弟三至五人前去接亲。新郎肩上斜披着一条白布带,佩一把腰刀,扛一把雨伞,同时带上一名男歌手、一名未嫁女青年,挑上糯米饭一挑,酒一坛,母鸡一只,雄鸡四只,四两重的熟猪肉二块,糯禾三把,生猪肉四斤,盐八两,炒黄豆二斤,人民币四元四角,向新娘寨上进发。

当天,新娘打扮停当,就在本“油锅”姐妹陪同下,带上几斤糯米饭和猪肉,到舅爷家与表兄辞别。表兄收下礼品后,设宴招待表妹,大家互相敬酒,说些惜别的话。新娘委婉地告诉表兄,她就要出嫁了,恳请表兄不要怪罪她,让过去的事情过去吧!表兄也回赠礼品给新娘,并把她们送到离村子很远的地方,才依依不舍地相互告别。

鸣锣开道

当接亲的队伍到新娘家时,新娘家的亲属立即设宴席盛情款待,双方互相举杯祝福,互相谦让,并各选一名歌手,在酒席上互相盘歌。女方歌手要唱送别歌,歌词通常讲的是父母历经千辛抚育儿女成人,儿女一定要记取父母养育之恩,嘱咐姑娘出嫁之后,要尽心尽责赡养老人,孝敬公婆,善待兄弟姐妹,夫妻互相敬重,和睦相处,白头偕老。

告别宴后,新娘父母便开始为新娘准备陪嫁妆奁,其中一定要有一只小鸡,七把糯米穗,酒一坛,糯米饭一挑。嫁妆先由新娘的两位“油锅”兄弟挑出门,送到去新郎家的半路上。届时,新郎家也同时派两个“油锅”兄弟到半路上来接嫁妆。双方接送队伍在半路上相遇后,就席地而坐,拿出酒和糯米饭来吃。然后,新娘家的兄弟将抬来的嫁妆交给新郎家兄弟挑回新郎家。

嫁妆中,还有新娘的哥哥亲手制作的小幺箩。新娘母亲则将两块二两重的肥肉,在锅内煮得半熟,然后夹给新娘的哥哥,装入小幺箩,交给新郎,新郎则将这个小幺箩小心翼翼地穿在长矛的枪尖,扛在肩上,安全无误地扛回到自己的新家中。

新娘家估计送嫁妆的人已至半路,东西已经交给了新郎家来接嫁妆的人之后,才让新娘出门。送亲队伍要比接亲队伍多出二人,其中也一定要有一位女陪娘。新娘出嫁时,要穿上母亲和姐妹们自纺、自织、自绣的背牌衣、百褶裙,戴上银手镯、银项圈,打扮得秀丽端庄、美丽动人,然后才在亲人们的簇拥下走出家门。

当接亲队伍尾随新娘走出新娘家门时,突然从房屋四周冲出一群姑娘,她们团团围住肩上斜披着白布带的新郎,又拉、又扯、又打、又捶,新郎则极力摆脱姑娘们的包围,夺路而逃。姑娘们急忙追的追、拦的拦、抓的抓、抢的抢。接亲队伍的其他人则乘机簇拥着新娘慌忙赶路,将新娘抢走。围观者一个个笑得前俯后仰,一阵阵呐喊助威、火上加油,一直追出离村寨很远的地方,方才“无可奈何”地望着新娘远去。这是传统的“抢亲”遗俗的情景再现。

考新郎

黄昏时刻,接亲队伍赶到了新郎的村寨边,停下来鸣放火枪和铁炮,示意新娘已经接到,顺利进寨了。新郎的亲戚朋友听到报捷的枪炮声后,便抬着酒、肉出门来迎接。待接亲队伍来到时,新郎的亲属们递给每个接亲和送亲的人一块熟猪肉和两杯米酒,然后大家静候“进新门”的良辰到来。

良辰时刻,新郎的舅舅站在门边,接下新郎扛着的长矛枪尖上的小幺箩,取出两块二两重的肥猪肉,用筷夹住在锅内涮了涮,命令新郎张口接住。新郎哪敢违抗,张开大口将两块肥肉接住,扑哧扑哧地连嚼带咽,当着众亲友及送亲队伍的面将两块肥肉吃到肚里。

这时,众人齐声“咳咳咳”地三声欢呼,鼓乐齐奏,鞭炮齐鸣,把新婚的喜庆气氛推到了高潮。

接亲的人便在鞭炮声、欢呼声中引领着新娘,从新郎家大门口上那一座用几块长二尺、宽一寸的竹片弓成的,上面糊有白纸红纸的“花桥”上跨进新郎家门。新娘进门后,送亲的人便将“花桥”拆掉,表示新娘从此永住新郎家。

送新娘

新娘进门后,接亲和送亲的代表面对面地在喜庆的宴席正中坐下,然后,其他宾客才围着长桌脸对脸落座。长桌是临时在地上打几根木桩,上面架上横木,横木的两端用绳子吊在屋的横梁或穿坊上,在横木上铺上木板,桌长约6米,宽约1米。长桌上摆上酒杯、酒碗、肉以及用竹笋壳叶装盛的糯米饭团。在新娘的兄弟或送亲人酒席上,还必须摆上一只煮熟的全鸡。全鸡吃不完可以带走,但不能分与其他人吃。

开席后,男方歌手开始唱歌,赞扬父母养育之恩,感谢“油锅”兄弟姐妹、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恭贺新人幸福欢乐、生活红火、白头到老。女方送亲的歌手亦应答歌唱,应酬助兴。歌词题材广泛,生动活泼,有诉说祖宗源流、民族历史、民俗故事的,也有互相诘难猜谜的。唱一首歌,喝一口酒。宾主们在歌声笑声中尽情发挥,开怀畅饮,彻夜不息,一醉方休。

第二天早饭后,新娘随送亲的队伍同回娘家,新郎也带上几斤酒、几斤肉和一名女宾陪新娘回去,第三天又把新娘接回来。第四日鸡叫时分,新郎家才把“长桌”的绳索解下,撤掉宴席,至此,婚礼圆满结束。

瑶乡瀑布

长鼓舞盘王: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