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长鼓飞舞敬盘王
所属图书:《长鼓舞盘王: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0字

长鼓飞舞敬盘王

长鼓,是瑶族人民心中的圣物,也是瑶族人民独有的民族器乐,从制作的材料、工艺,到使用的场合、时间、仪式等都十分讲究,这是为什么呢?故事得从盘王说起。

盘王是瑶族人民心中的始祖神和保护神,瑶人坚信,盘王高高在上,常住天庭,无时无刻不在俯视关注着下界的芸芸子孙。

在瑶族的经典古籍《过山榜》中,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瑶族先祖原居住在一个地名叫“潮南”的海岸边,那里水草丰茂,沃野千里,山场辽阔,猎物充足,物阜民勤,风调雨顺,瑶民在这里安居乐业。

不料寅卯二年天大旱,兵匪横行天下大乱,瑶民无奈逃下海,七天七夜不着岸,更有乌云狂风起,海浪滔天船打转,十二只大船沉六只,剩下六船也危难,人们惊恐呼天喊地,师公焚香设神坛,众人齐齐跪船中,诚心诚意求盘王,承诺如若渡过海,子子孙孙敬盘王!祷告过后,顿时风平浪静,六船瑶丁终于靠了岸!从此瑶民守诺言,世代沿袭还祖愿!

“还祖愿”,又叫“还祖宗愿”、“还子孙愿”、“还盘王愿”,瑶语称之为“育棉做堂”或“做翁嘿”,是瑶人一生中的头等大事。先要“交愿”,又称“许愿”,然后是“还愿”。

盘王罡步

所谓“交愿”,是瑶人家中每遇收成不丰、人丁病痛、六畜不旺、做事不顺,经反复卜卦测出是祖宗责怪、天神迁怒的结果时,就必须做“还愿”法事,这样才能消灾免难。如若此时正值家庭经济拮据,需待些时日才有能力“还愿”的话,就得“交愿”,要把原因向祖宗和天神解释清楚。“交愿”仪式只需请一位法师,并准备两头小猪作为牺牲供品,费时一天一夜。交一次愿,最多能管三年。三年之后,人丁安康、六畜兴旺、家境好转,就必须“还愿”。

交愿

如若三年之后,灾祸仍未除,就是祖宗不肯原谅,必须马上“还愿”,但若此时家境仍贫困,无力“还愿”的话,还可以再“交愿”一次,但一个瑶人一生中只能“交愿”两次。不论是否“交愿”,瑶人一生中都必须做一次“还愿”法事。如此才被盘王承认是其子孙,死后亡灵才能升天、上神龛,享受人间烟火。

“还愿”法事仪式繁复,费时冗长,花费巨大。其程序大体可分为几个步骤:

喂“愿猪”。

“愿猪”又称“神猪”,必须是两头,一公一母。这两头“神猪”必须单独饲养,不能与别的猪混养。“神猪”饲养前,要先行禀告家先神灵,请求暗中照护,让猪快快长大。“神猪”饲养时,不能打骂,不能让外人知道,家中再困难也不能将“神猪”出卖或转让,甚至连想的念头都不能有,更不能谈论“神猪”的生长快慢肥瘦大小。

杀愿猪

“送盐信”。

“愿猪”喂好后,主家便择吉日“送盐信”。用粽粑叶或菜叶包上一小包食盐,去到法师家,径直将“盐信”置于神龛上。法师见到“盐信”,就知来者意图,便相互共商“还愿”日子,一般选择“未”日,即羊场天,或“卯”日,即兔场天。

择好日子后,主家打豆腐、酿甜酒、烤烧酒、包粽粑,备足粮食、蔬菜和饮用水。因为“还愿”期间主家不能挑水和倒水。酒要专门烤制两坛,一坛祭家祖,一坛祭盘王和天神。这两坛酒要秘密烤制,不能让外人知道。酒烤好后要严密封实,不能打开品尝,要收藏在神龛后的小屋内,待到“还愿”设祭坛时,才搬出来置于供桌之下。

主家“还愿”时,亲朋好友们都会来帮忙,杀猪杀鸡杀鸭。“愿猪”在仪式中不能食用,须待整个法事结束后才能食用。在整个“还愿”法事中,主家要忌食荤腥,须待法事结束后才能开荤。

“还愿”法事的司仪人员中,法师三人:掌坛师、祭宾师和赏宾师;厨师二人:一男一女;“师青”拜愿童男童女各三人。掌坛师主持整个法事,祭宾师和赏宾师为其助手;厨师全权负责饭菜、祭品、柴米油盐、后勤供应;“师青”六人为歌手;主家只管招呼客人,不再过问食宿供祭等杂事。

驱逐恶鬼

送瘟神

设坛请圣

欢送盘王

“愿猪”宰杀有一套独特仪式,“愿猪”必须由厨师在堂屋中宰杀。宰杀前,先用细木棍和竹篾编扎一个圆锥形的套笼,也有的用麻绳编织成套笼,意为再现当年在瑶山上捕获野猪情景。宰杀时,第一只“愿猪”溅到地上的血迹要用灶灰掩盖好,以免与第二只“愿猪”的血混淆,表示杀的是两头“神猪”。

法师则忙于准备法事所用的纸马、小旗、疏表文牒、圣像、铜铃、师刀、瑶家特有的长鼓——梓木羊皮鼓、铜锣、牛角、铁杖木刀、木斧、头帽法衣等物件。

“还愿”法事包括设坛请圣、上疏表、问仙、审恶鬼、驱逐恶鬼、接家先、挂灯升职、请盘王、送盘王等步骤。

在进行还愿活动时,必跳“长鼓舞”。“长鼓舞”有一人独舞的,也有多人合舞的,边舞边唱。舞者赤裸上身模仿瑶家深山伐木动作,再现长鼓制作过程,如砍伐、划墨线、推刨、蒙羊皮等全套动作,完整再现了盘王上山狩猎,不幸被羚羊触下悬崖丧生,子孙们在悬崖脚下的梓树丫上找到盘王遗体,并砍倒梓树,制成长鼓,又打死羚羊,剥下其皮当鼓面,敲鼓唱歌,哀悼盘王的故事。

“长鼓舞”的握鼓手法分阳手横鼓、阴手横鼓;阳手直鼓、阴手直鼓;正竖鼓、反竖鼓;上阳斜鼓、下阳斜鼓;上阴斜鼓;下阴斜鼓。

“长鼓舞”的鼓花分竖莲花、平莲花、斜莲花、莲花盖顶。

“长鼓舞”的步法有上蹲步、右点靠步、丁点步蹲、马步蹲、剪刀步、拐腿蹲。

“长鼓舞”的程式有走三台、走鼓、跳鼓、游鼓、穿堂、停步。

“长鼓舞”的常用套路有建造舞,制长鼓,舞鼓,仿花舞,仿锦鸡画眉,仿鲤鱼、青蛙、山羊,生活舞,祭祀舞等。

舞蹈动作粗犷大方,节奏复杂多变,欢快诙谐,刚劲有力。

伐木制鼓舞

“长鼓舞”跳罢后,整个歌舞活动才宣告结束。这时,主家所有已婚男女全部蹲于堂屋中央,掌坛师则绕着主家画符念咒语,并在每人背上贴一张黄色条符,称为“护身符”,主家则恭敬虔诚地祈求盘王赐福保佑。最后,掌坛师将刻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的图章一一赐予主家,称为“赐老君印”。赐印时,主家须跪着接印,法师又念一些吉祥的赠言,主家接印时,要回赠法师一份礼物或红包。最后三个法师走出大门,面向东方高喊:“家主声声还良愿,卦头落地保人丁!”接着吹响牛角,将盘王和天神送回天堂,整个法事仪式到此结束。

法事结束之后,主家才开荤吃肉。祭祀用过的两头猪,猪头分给掌坛师和祭宾师各一个,猪腿分给男女厨师,还要砍出20多块,每块重两斤左右的猪肉分给众位帮忙者及法师、厨师等,剩下的肉全部用来大宴宾客,一两都不能留。酒席上尽管吃饱喝足,吃剩的东西一律不许带走。在整个法事仪式中,对吃饭的餐桌很有讲究,法师的餐桌设在堂屋里,桌子一部分是长条形的条桌,一部分是小四方桌,此时的桌子不能叫“桌子”,要说成是“船”。第一天横着摆,第二天要竖着摆。进餐时,主家中年长者作陪,两个厨师站立一旁添饭、加菜,斟酒伺候。餐桌上的食品由掌坛师象征性地夹一筷让厨师先尝,法师们方可食用;法师先吃之后,其余宾客才能围桌进餐;法师们的餐桌进餐人数六至十人不等,但不论谁先吃饱都不能随意离开餐桌,要等掌坛师吃饱之后,大喊一声“扯萝卜”,众人才一齐离席。还愿法事中吃剩的东西不能倒丢,一定要存封起来,但剩余的肉不能腌制。

如此纷繁冗杂的禁忌礼俗,充分再现了瑶族先民的生活、生产及尊卑伦理秩序观念,以及瑶族人民的核心价值体系,这对于瑶族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刀梯前起誓

长鼓舞盘王: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