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背牌与瑶王印
所属图书:《长鼓舞盘王:瑶族》 出版日期:2014-06-01文章字数:字

背牌与瑶王印

背牌

荔波县境内有瑶族的三个支系,即瑶山瑶族乡的“白裤瑶”、瑶麓瑶族乡的“青瑶”,以及瑶埃支系的“长衫瑶”。三个支系的服饰有不同之处,也有着相似之处,即三支瑶族女装都有背牌,背牌的制作方法,尺寸大小、图案、穿着方式都相同,甚至三支瑶族对背牌的叫法都惊人的相似。

瑶族背牌

背牌在“白裤瑶”土语中称为“γou44”,在“长衫瑶”土语中叫做“a13”,在“青瑶”土语中称为“ou24”。三种叫法的声母都不明显甚至消失,韵母都是后位元音,调类都相同。有专家在研究后认为:三支瑶族土语中的背牌一词来源于共同的母语,出自共同的词根,指同一种事物,与黔东南苗语方言中衣服“ud”的称法有关联,也是没有声母,韵母是个后位元音。可见瑶族的背牌不仅与苗族的背牌同出一源,而且这种背牌还是这一样式服装的原生形态,是目前尚存的各式背牌的总源头。

荔波的三支瑶族在背牌的制作上稍有区别的地方是:“青瑶”女子在背牌下方的两只方角上,分别垂了3~6根彩色飘带,显出“青瑶”女子的高挑苗条和飘逸风采。“长衫瑶”女子的背牌下方亦分别垂有1~3根飘带。“青瑶”和“长衫瑶”女子在穿背牌时,都要贴身穿上一件青布短上衣。而瑶山女子的背牌既无须加垂彩色飘带,穿着时,也无须另穿上衣,完全可以贴身单穿。另外,在缝合上,瑶麓女子增加了两块四寸左右的袖片,拆开缝合线后是大小对应的四块正方形布料,成为四个方形。

而瑶山女子是按“横拼式”缝合法,即按布的纬线走向平行撕裂后,将布横着使用,直接用手撕下两块各一尺五寸的粗土布,以布幅的边为衣的领口和下摆,在两块布料的上方两端对称缝合十余针即成为“贯首衣”。正如《贵州通志》所描述的清嘉靖时东苗的“衣用土锦,无襟。当服中孔,以首纳而服之”。明郭子章《黔记》记载:“妇着花裳,无袖,惟覆盖前后而已。”

背牌截面图

瑶族背牌是瑶族后代子孙与祖宗团聚的“信物”。他们坚信,所有瑶族女子都要穿背牌衣,这是瑶族与其他民族区别的标志。因此,凡瑶家女子,人人都会制作背牌衣,都拥有多件背牌衣。

瑶族之所以从古到今都十分看重背牌衣,是与背牌衣的特殊功用分不开的。在瑶族丧礼中,装殓死者时不管死者是男子还是女子,一律都要用背牌盖脸埋葬。这是由于人们相信,死者的灵魂将要到祖宗那儿去过新的生活,因此,要让死者打扮得和祖宗一模一样,以便祖宗能迅速地认出自己的子孙,并高兴地接纳他们。因此,背牌就成了死者和祖宗见面的“信物”,这证明了背牌是瑶族祖先的服装,也是瑶族的传统服装。

背牌是瑶族的“族徽”。背牌上的回纹菱形花,瑶族称之为“大围马”、“小围马”,或称为“禾仓围”、“项圈围”,是由大地田园抽象而来的,也叫“瑶王印”。没有这些大大小小的回形花的背牌是绝对不能穿的。

回纹菱形花,相传原是瑶山瑶王义优的方形印章。盘古开天以来,瑶王义优率领瑶民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开辟了龙江上游的广阔大地,瑶民在这片乐土上狩猎耕种、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瑶王有一方形印信,原是天朝皇帝所赐,为的是表彰瑶王治理地方有功,也让人们凭此印信,免除一切徭役。

“青瑶”背牌

传授绣技

瑶族相信瑶王的印信威力无穷,它上可沟通朝廷官府,下可治理百姓万民,甚至连人们感冒发烧,头疼脑热,只要看一眼印信,就会顿感精神抖擞,百病全消。印信在丧礼中更显得异常重要。瑶族相信,人之将死,或已死未殓之前,若用印信在其头上晃过,或让其枕于颈下,死者及其灵魂就能高高兴兴地到祖宗那里报到、团聚。

传说有一外族土司千方百计地打瑶王印信的鬼主意,发誓一定要占有它。可是他却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得手,直到他的儿子长大成人,才找到一个难得的机会。他唆使儿子死皮赖脸地接近瑶王的女儿,最后骗取了瑶王女儿的感情,与瑶王女儿成了婚。

贯首衣

两人婚后为瑶王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绝顶聪明的孙子,瑶王十分高兴,常与小孙子逗玩。老土司见时机成熟,就向小土司面授机宜。一天,小土司夫妇带着宝贝儿子来看外公,瑶王照例与孙儿开心地骑马马肩玩耍。忽然一阵妖风吹来,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瑶王顿感眼里被吹进了什么东西,疼痛难忍,急忙用手去揉,可刚一松手,孙儿就从肩上摔了下来,哇哇直哭。小土司见状,佯作心疼儿子,却暗地里狠狠地掐儿子屁股,儿子更是拼命地哭天喊地。

孙儿哭闹不止,急坏了瑶王,他想尽办法,也未能让小孙子平静下来。小土司在一旁佯作焦急得不得了,就让瑶王的女儿将瑶王的印信要出来安抚儿子。瑶王的女儿不知是计,见孩子如此,非常心疼,只好依从丈夫,向瑶王恳求。瑶王先是不允,后经不起女儿的苦苦哀求,也就依允了女儿。

瑶王取出印信,孙儿一见便顿时停止哭啼,破涕为笑。孙儿高高兴兴地接过印信,左瞧瞧、右看看,爱不释手,捧着印信,活蹦乱跳地玩耍去了。瑶王见孙儿如此高兴,也非常开心。

傍晚,女儿要带儿子回家,瑶王正要收回印信,小土司在一旁又故伎重演,狠狠地拧了孩子一把,孩子又啼哭不止。女儿又向瑶王恳求,说先借瑶王印信回去,待儿子睡着后悄悄收起来,再拿回来还给父亲。瑶王无奈,答应让小孙子将印信带回去玩耍。

三天后,小土司假惺惺地将印信用红布包了一层又一层,提着来还瑶王。同时送来了很多瑶王平时爱吃的东西和几坛陈年窖酒,还扯谎说孩子从外公家回去以后,如何如何乖,自己如何如何感激外公等一大通假话。

瑶王见印信已经送回,还有这么多好酒好菜,认为女婿是真心真意的,未引起任何怀疑,还盛情款待了女婿一通。

待到族中有事,瑶王动用印信时,才发现印信失灵。经过仔细辨认,瑶王才恍然大悟。原来印信被调换了,金质的变成了泥捏的。

瑶王正待召集族人兴兵讨回,无奈没有印信牒文,号令完全失去平日的威力。人不听令,风不和顺,水不流畅,山不旋转,五谷不丰,六畜不旺,人丁不兴,世道不平。瑶王后悔不已,整天为族民、为领地、为田园山场忧心忡忡,茶饭不思,滴水不进,精神恍惚,在一次巡山时不幸坠下悬崖。

瑶族人民丢失了印信,失去了瑶王,丧失了领地,被迫放弃了膏腴肥美的沃土良田和美好家园,逃进了水浅地皮薄的深山岩洞之中。

为了让人们和子孙后代永远记住民族的历史,永志不忘振兴瑶族的使命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于是人们便将瑶王的印信图案绣在背牌上,刺在头巾上,印在裙子上,珍藏在心底里。

盘王印

长鼓舞盘王: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