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大事记】
所属图书:《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05-2014》 出版日期:2016-08-01文章字数:字

【大事记】

1月

6日,中共黔东南州委同意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升格为副县级机构,设主任(副县级)职数1名,副主任(正科级)职数1名,增加事业编制3名。

3月

5日~15日,中央电视台10频道《探索发现》摄制组到黔东南拍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摄制组在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陪同下,分别到雷山县丹江镇排卡村和凯里市舟溪镇新光村进行为期11天的拍摄工作。拍摄内容主要围绕国家级苗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莫厌学以及贵州省省级工艺美术大师潘华明、潘柔达等人进行,辅以拍摄雷山县西江、朗德等地的苗族芦笙舞场景。

11日,受贵州省文化厅委托,贵州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安明刚、院长陶渝苏、副院长金颖若率“古苗疆走廊”课题调研组杨志强、张晓、刘锋等专家、学者一行17人到黔东南州开展东线调研工作。

18日,贵州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诗莲一行在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局局长霍盛红、副局长安成祥以及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的陪同下,对黔东南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工作进行督查。

19~22日,深圳世纪华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漯民一行6人到黔东南州开展为期3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考察。在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局局长霍盛红、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等人的陪同下,考察团一行前往凯里市汉梅苗蒸堂、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公司、苗乡侗寨银饰公司、丹寨县宁航蜡染及刺绣合作社考察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赴雷山县西江苗寨观看黔东南州民族歌舞团有限公司的商业演出。

30日,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榕江县召开。贵州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处长张诗莲、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局副局长安成祥、榕江县分管文化副县长金文凤、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出席了此次会议。此外,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全州16个县市文体广电局分管副局长以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工作人员。

5月

17日,黔东南州专门组织参加在深圳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并与深圳世纪华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投资公司进行深度合作。该公司为黔东南州提供了两个专题展馆,一个在主会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另一个分会场设在深圳坂田手造文化街,极大地宣传和展示了黔东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此次文博会,黔东南州前去展出的项目主要有:苗族刺绣、苗族银饰制作技艺、皮质制作技艺、苗族蜡染、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苗族服饰、侗族服饰、苗族飞歌、苗族医药等。黔东南州除非物质文化展示外,从江县艺术团40余名演员也参与该次文博会的演出。此外,贵州省丹寨县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贵州省苗乡侗寨旅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贵州省苗蒸堂苗族医药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苗族银饰刺绣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台江县锦绣图腾银饰刺绣有限公司等5家民营企业也参会。

6月

6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在北京颁奖。全国共有60位传承人获得此奖,贵州黔东南州侗族大歌传承人吴品仙获此殊荣。

9日,黔东南州开展第七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主题宣传活动。本次活动向凯里市广大市民发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500余册、《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1000余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条例》500余册、《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1000余册、黔东南州文化遗产知识问答宣传资料800余份。与此同时,全州文化部门积极配合州内各报刊、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围绕我州文化遗产的丰富资源、重点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展开各具特色的宣传活动。在文化遗产日当天,各县、市均举办相关大型图文展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咨询活动,一些县、市还组织文艺送戏下乡,开展文化遗产知识宣传。

13~14日,由贵州省文化厅、黔东南州政府共同主办,黎平县委、黎平县政府、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局共同承办的侗族大歌保护工作经验交流会暨专家论坛会在侗乡黎平举行,有来自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贵州民族研究所等的专家学者以及黎平、从江、榕江三县的领导、传承人、从事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的工作者7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州侗学会会长王先琼,黎平县委副书记杨鹏分别代表黔东南州和黎平县致辞。会上,专家学者们就侗族大歌保护传承经验及今后工作方向进行交流,共同探讨保护的最佳方式及传承的最优途径。

7月

5日,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审委员会全体成员和专家组成员就黔东南州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了评审。最后,评审委员会严格对照《黔东南州民族民间优秀传承人选拔管理办法(试行)》的选拔标准、条件和评审办法,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县、市、州直部门及文化企业推荐上报的160名传承人中,评审出100名黔东南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截至当前,黔东南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94名。

16日,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组织专家组一行7人赴黔东南进行“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考察调研工作。贵州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许明,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诗莲,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雷镇琼,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局长张林等全程陪同考察组在黔东南的调研工作。

18日上午,黔东南州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汇报工作会在凯里召开。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新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罗微,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处长张兵,文化部非遗司管理处处长荣书琴,文化部非遗司保护处张呈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韩泽华,贵州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许明,贵州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张诗莲,贵州省非遗中心副主任龙佑铭,黔东南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州委统战部部长唐官莹,黔东南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莫章海,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晓春,黔东南州政协副主席吴仕伦,以及黔东南州发改委、财政局、文体广电局、规划局、住建局、民宗委、教育局、旅游局、政府政策研究室、非遗中心、民族研究所等相关部门领导同志。汇报会上,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刘晓春首先向文化部专家组进行了申报情况汇报,其后相关参会部门作了补充发言。文化部专家组听取汇报后,充分肯定了黔东南州所做的大量基础工作,并就黔东南州申报文本进行了指导和提出建议,要求黔东南州认真组织专家对文本进行修改完善,做好黔东南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的编制,通过黔东南州各级政府部门的共同努力,在文化部非遗司及贵州省文化厅的指导支持下,争取把黔东南州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9月

4日,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公布田锦锋等100位同志为第二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16日,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召开黔东南州第一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工作会。专家们通过实地考察汇报与认真细致审阅申报文本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严格对照《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评审办法》《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专家评审细则》的选拔标准、条件逐一进行评议,然后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从21家推荐材料中评审出5家单位作为黔东南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即:黔东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丹寨县排倒莫蜡染专业合作社、台江县芳佤银饰刺绣有限公司、施秉县水云台旅游商品开发有限公司、岑巩县思州石砚工艺美术厂。

22~27日,完成与黔东南州民宗委、黔东南州教育局联合举办为期6天的“黔东南民族文化研讨班”。来自黔东南州各县市负责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领导同志,14所省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36所州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负责人,州、县、市民族研究所负责人及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州文化研究所等相关单位70多人参加。此次研讨班,黔东南州文化体育和广播电影电视局副局长李文明就民族文化保护、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吴佺新就田野调查的方法及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粟周榕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评述进行了授课,同时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还赠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黔东南民族村寨保护条例》《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神奇的节俗——黔东南民族节日》《苗岭山区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等图书资料。

10月

30日~11月1日,黔东南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仰阿莎》研讨暨培训会在剑河县召开。会议主办方为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剑河县人民政府,承办方为黔东南州文化研究所和剑河县文体广电局。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李文明,黔东南州文体广电局副局长、文物局局长安成祥,剑河县人民政府四大班子分管领导,贵州大学张晓教授,贵州省作协副主席、州作协主席韦文扬,以及黔东南州16个县(市)文体广电局分管非遗工作的领导、一线工作人员及歌师等70余人出席和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旨在让大家围绕《仰阿莎》项目的传承和保护这一主题,分析在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分享好的经验和做法,提出可行性建议,让苗族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黔东南州文化多样性的舞台上发出绚烂的光芒。

11月

5日,《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通过了国家级专家评审。

12月

21日,黔东南州有5人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占贵州省入选总数的45.5%,位居地区入选总人数第一。

28日,黔东南州有27人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入选率为全省总数的25.7%,位居地区入选总人数第一。

31日,文化部同意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设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贵州省首个列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地区。在民族文化十分丰富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建立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于加强黔东南州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实现和提高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文化软实力,推动黔东南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护和传承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均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日,黔东南州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同意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增设副科级的业务科机构。

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年鉴.2005-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