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舞蹈艺术特点
所属图书:《舞之蹈之——关岭苗族芦笙舞》 出版日期:2015-04-01文章字数:1009字

舞蹈艺术特点

关岭苗族芦笙舞主要表现为如下特点:

1.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在“绕坡”活动中,众人围着花树跳的芦笙舞,总的来说是一种群舞的形式,但其中有舞者两人或多人自由组合成对的变化,因此又可说它带有双人舞或对舞的特点。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场合还有独舞和四人舞等。

2.舞蹈动作的技巧性。关岭苗族芦笙舞综合运用了跳步、蹲步、单腿踢、旋转、卧地翻滚等舞蹈动作,近似猴、虎、豹等动物的打斗、扑食动作。是苗族人民长期从事农耕、狩猎生活的折射。舞步粗狂豪迈,动作难度大,艺术性高,充分展示了关岭苗族高超的舞技。芦笙舞中的跳步、蹲步、单腿踢、旋转、卧地翻滚等舞步与芦笙曲调的丰富性相得益彰。芦笙舞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业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始终与人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舞蹈中芦笙曲音色和谐,曲调悠扬婉转,旋律丰富,其内容反映了苗族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曲调呈现了多样性的特点。

3.武舞结合,笙棍交加。关岭苗族芦笙舞讲究以笙为棍,芦笙上下左右随身翻飞旋绕,进行对舞,“舞”的特点十分突出。花棍舞的表演则将一些用于防身的棍术应用于舞蹈之中,又有“武”的特点。“武舞结合,笙棍交加”两相配合,丰富和发展了舞蹈的内涵和形式,成为关岭苗族芦笙舞区别于其他同类苗族舞蹈的显著特征。

4.群众娱乐性。关岭苗族芦笙舞是当地民众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不可或缺的文化活动之一。每逢佳节和婚嫁等喜庆活动,人们都要聚在一起进行芦笙舞表演。重大节日如“花树节”,是芦笙舞集中表演的节点,表演者及观者汇集“花坡”之上,人数众多,场面蔚为壮观。农闲之时,小伙子们则喜欢背着芦笙走村串寨,以笙会友;同时还可借此物色心上人,谈情说爱。

5.丧葬习俗中的祭祀性。早期芦笙舞常用于丧葬活动之中,主要为一笙一鼓的舞蹈形式。一人击鼓,一人吹笙绕棺起舞,超度亡灵。舞蹈气氛肃穆庄重,动作变化不大,芦笙曲调哀怨,引领亡人回归故里,认祖归宗。祭祀性芦笙舞在关岭一些苗族地区尚有遗存。

6.主要舞蹈特征。关岭苗族芦笙舞技艺与省内其他地区苗族芦笙舞多有不同。如黔东南的芦笙舞技主要体现在笙尖朝上的周转和左右节拍甩动,动作幅度较大,且常有铜鼓或木鼓配合表演;黔西北苗族芦笙舞则着重于下蹲姿势的步伐和腾跳,突出舞蹈的技巧和难度。关岭苗族芦笙舞没有鼓点配合,舞技讲究以笙为棍,笙随身动,上下左右翻飞旋绕,既可独立舞蹈,又可与女子花棍舞共舞。两者合为一体,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由此形成了关岭芦笙舞的特色。

舞之蹈之——关岭苗族芦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