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引路歌》
所属图书:《舞之蹈之——关岭苗族芦笙舞》 出版日期:2015-04-01文章字数:976字

《引路歌》

苗族古歌包罗万象,从宇宙万物诞生、人类起源、洪水滔天到战争迁徙,几乎无所不包。古歌中用于丧葬仪式的《引路歌》又属葬仪中的主题,保留着历史上战争、迁徙的点滴记忆,反映了苗族人勿忘历史、认祖归宗的民族情结。

苗族丧葬为何要给亡人引路,归根结底,是怕忘掉过去的惨烈战争和迁徙历程,由此构成了《引路歌》的缘由和目的。一个曾经建立过东方古代文明的民族,在家园几经兴亡,又无文字记载的历史条件下,只有将其生死存亡、念祖怀乡及迁徙历程形成口头传说,通过苗族歌师们世代传承的吟唱指引,才能让逝者最终魂归故土,落叶归根,并借此表达不忘历史的念故情怀。而苗人死后若不经引路,亡魂未归故里,活人也会不得安宁。

苗族历史悠久,传说在伏羲、神农时期就有其远祖“尤阿勇”,故《引路歌》将天下称为“阿勇田地”。蚩尤时期,苗族在黄河北岸的“蚩尤坝”建立乐园,并发明和使用铜器。蚩尤战败后,苗民强渡黄河,被迫分成三路永不相见的逃难队伍,踏上茫茫迁徙路,冲出五大难关,才到贵州“黑洋大箐”落脚,再建第二个“阿桑都”乐园,后又遭外族侵犯,于是苗民又在失败之中继续西迁。

在苗族口传文学中,关于早期故土文明、战争与迁徙的记述很多,而之后的风雨岁月几乎一片模糊,《引路歌》也无法记载。当年富饶的故地还留着众多战死的魂灵,为了记住历史,苗民将《引路歌》贯穿到人的灵魂中去,让每位亡灵都能魂归故土,圆其重返家园之梦。如此就得遵循史诗的步骤,走上前人的来路,一步步地去读懂先民们沿途留下的艰难足迹,回到原初的故乡。在引路师的指导下,跟随时空倒流,投入故地先祖们的怀抱,最终了却认祖还乡的心愿。

《引路歌》是苗族传承久远的口头文学,也有人把它叫“开路歌”或“开路词”,苗人认为都不确切。过去苗族已经开路而来,如今是引路回归,走的是返回故土之道,还有什么路要开呢?因此必须要有歌师指引,让进入糊涂境界的亡人顿时惊醒,然后还要用芦笙、大鼓催其奋进,过去是这样来的,如今仍要照旧返回。

《引路歌》主要靠歌师世代口头传承,在苗族丧葬习俗中不可缺少,涉及千家万户,因而流传至今。其内容可分为十一个环节,通过歌师的唱述,指导死者在认识人类、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怎样返回故地与先祖团聚,然后再修身转世等内容。《引路歌》全面叙述了苗族人民远古的战争和迁徙历程,展现了历经磨难的苗族人民英勇顽强的斗志和不忘祖先的历史情怀。

舞之蹈之——关岭苗族芦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