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附录二:关于《解绑经》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所属图书:《布依族摩经典籍——解绑经:布依文、汉文》 出版日期:2015-11-01文章字数:5852字

附录二:关于《解绑经》中的几个问题研究

布依族摩经是摩师与鬼神交流的说辞,现代学者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祭祀亡灵的摩经,如《古谢经》、《谷夜亡》、《汗亡》、《柔考》、《开路》等经文,现代学者把这一类摩经称为祭祀经。另一类是用于解禳的摩经,如《搭龙》、《扫寨》、《边让》、《帮朗》、《过关》、《解怪》等摩经,现代学者称为解绑经。祭祀经多数比较长,很多经要几个摩师同时参与才能完成,所以摩师们习惯称祭祀经为“摩老”,即大摩经。解绑经除了《搭龙》、《扫寨》等几部经比较大外,其余都比较小,通常一个摩师就能完成,另外解绑经的内容比较多、杂,所以摩师们称解绑经为“摩涅”即小摩经,有的称为“摩杂”,即除了祭祀经外其他内容都涵盖。从内容和功能上看解绑经都是对各种鬼神、鬼怪的侵扰进行解禳,所以把这一类经文翻译为“解绑经”是恰当的。

解绑经内容很多很杂,还涉及鬼神的事项都有相应的经文,估计超过百首。本书收集的《扫寨》、《达龙然》、《边然》、《达龙板》、《过关》、《帮身補老》等六部经文是解绑经里比较长的经。本文就这六部经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分析介绍,以飨读者。

一、扫寨经

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村寨不时会被各种灾星或者妖魔、鬼怪侵扰。如果灾星落入村寨,村寨就要受灾,特别是火星落入,村寨就要发生火灾,所以一些村寨在重大节日、如三月三、六月六、春节等节日要举行扫火星的扫寨仪式。另外平时村寨里发生小的火灾苗头时就认为火星已经落入村寨,要赶快把火星扫出村寨,否则就要发生大的火灾。还有在某一段时间里有几个不同的村民梦见村寨被大水淹没,也被认为是火星落入村寨的梦兆,也要尽快举行扫火星仪式。本章的扫寨经就是扫除火星的经文。

另外村寨里出现不吉征兆时,如人或者家畜、家禽出现瘟疫时,村民经常听到村寨里有鬼哭狼嚎的声音,或者半夜里经常听到有阴兵阴马吵吵嚷嚷的声音,野兽不时出入村寨等现象,就认为是某种妖魔或者某种鬼怪来侵扰村寨,当出现这种情况就要举行扫寨仪式,把侵扰村寨的妖魔鬼怪扫出村寨,村寨才会清净。

扫寨仪式的内容有综合和专项两种。综合性的内容就是把侵扰村寨的各种灾星和妖魔、鬼怪都扫出去,专项的扫寨仪式只扫某一种灾星或者某一种妖魔、鬼怪。重大节日扫寨仪式通常只扫火星,但有不吉祥的征兆出现时举行的仪式一般都是综合性的,因为扫除火星仪式所要的牲性仪仗在扫除妖魔鬼怪的仪式里都有,所以在举行扫除妖魔鬼怪的仪式时往往把扫除火星仪式一并进行。

扫寨仪式是全村的一项重大活动,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力,所有男劳力全部参与。摩经和仪式各地大同小异,规模都很大,很富有表演性。在举行扫除妖魔鬼怪的仪式上,摩师们身穿法服,头戴法帽(一些小的解禳仪式可以不穿法服,不戴法帽),手里拿着神刀,在摩考(首席摩师)带领下,一边颂唱摩经,一边手舞足蹈跳着驱除妖魔鬼怪的舞蹈,同时还抬着一口熊熊燃烧的油锅,边唱边跳边往燃烧的油锅里喷酒或者往油锅里撒荞麦皮。当酒喷到燃烧的油锅里,或者荞麦皮撒到油锅里时,油锅里的火焰窜得很高。据说摩师法术的大小,就看掌握这口油锅里火焰的水平。

仪式结束后,要用茅草(据说茅草是妖魔鬼怪的利剑,妖魔鬼怪看见利剑就不敢靠近)反搓成绳子把整个村寨和每家每户围上。绳子上挂镇邪的符,寨门、每家的所有门窗都要贴上符(这些符都是道教除妖镇魔的符,符箓是摩教从道教文化中吸收和引进的)。

本章扫火星的扫寨经文内容首先描写火星从何而来,用什么东西把这些火灭掉。经文描述“火”都是五行中的“火”,五行中生“火”的所有东西都列上,然后引进五行中所有的“水”来把火灭掉。经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为依据,用五行中各种“水”把五行中各种“火”灭掉。这体现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思想,是布依族重要的哲学思想基础之一。

二、搭龙板

布依语“搭龙”即接龙,“板”即寨子,搭龙板就是接寨子的龙。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一个村寨的兴衰由其村寨的龙气决定,龙气旺盛,村寨就兴旺,龙气衰,村寨就衰败。所以布依族村寨都要选择在龙脉正、龙气足的地方修建。布依族村寨在三种情况下要进行“搭龙板”仪式。一是新修建的村寨,在修建完成后要把龙脉接上,龙气才能庇护全村寨;二是在村寨里或者在村寨的周围有大的施工,因为施工动了龙气,寨龙跑了,要把寨龙接回来;三是感觉村寨不兴旺,认为是寨龙跑了,所以要把寨龙接回来。这部“搭龙板”经就是给村寨搭龙脉、接龙气,把寨龙接回来的经文。

这部经文明确有三种情况下龙不能保佑和庇护村寨,一是以前还没有兴接龙,所以村寨没有龙保佑和庇护;二是“乱挖乱撬”侵扰了龙,龙跑了;三是龙住的地方“更地”垮了、坏了。

这部摩经有两个内容非常重要。

一是经文明确告诉我们龙住的地方就是“更地”,住在“更地”里的“报更地”就是龙神、寨神。这是证明“报更地”就是龙神、寨神的直接证据。

经文是这样描述的:

敗 漢 報 六 陀

敗 漢 摸 六 甲

報 六 妥 媽 案

摸 六 甲 媽 墝

浪 兑 雅 敗 了

更 兑 條 拜 了

浪 兑 落 拜 了

更 兑 長 拜 了

龍 板 散 拜 了

龍 應 條 拜 了

这里“報六陀”和“摸六甲”明确告诉“更兑”就是“龍板”(寨龙)。这就解决了一些学者“更兑”究竟是什么神的争论。

同样现在乡村里的很多摩师也不知道“报更地”就是龙神,接龙就是把“跑”了的“报更地”接回来。他们虽然在“古”(做)“搭龙板”(接寨龙)的摩,但只是照本宣科,不知道接的龙就是“报更兑”。

二是经文对很多摩经经常提到“吾”的问题。布依族摩经里经常提到“吾”,很多学者和摩师解释“吾”就是“皇”、“皇帝”、“王”、“玉帝”、“玉皇大帝”等。

经文中有这样两句:

板 又 吾 漢 吾

盆 又 报 漢 报

这里板(村寨)都有“吾”,说明“吾”不是专指“皇”、“皇帝”、“王”、“玉帝”、“玉皇大帝”,而是指部落首领。部落有大有小,“皇”、“皇帝”、“王”也可以称为大的部落首领。摩经里的“吾”应该是还没有“皇”、“皇帝”、“王”的时期。关于“玉帝”、“玉皇大帝”,这是汉文化的概念,布依族传统观念与之对应的概念是“闷”、“更闷”即“天”或者“上天”。

这部摩经的文学价值也非常高,描写没有龙保佑和庇护的村寨不仅人丁不旺,牛马不兴,五谷不丰,而且整个村寨是一片黑暗、萧条、破败的景象。在描述龙逃跑时用布依语的“盘”字,布依语一个“盘”字就非常生动形象地描述龙惊恐、慌不择路的冲出去神态。

三、搭龙然

“然”即房子,“搭龙然”就是接住房的龙气。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一个家庭的兴衰与住房的龙气龙运有关,龙气旺盛,家庭就昌盛发达,否则家运就不顺,家庭就败落。“搭龙然”和“搭龙板”一样,在三种情况下要“搭龙然”;一是新建住房入住后要“搭龙然”,这样才有家龙保佑和庇护;二是维修住房后要“搭龙然”,因为维修时有可能动了龙气,龙可能跑了,所以要把龙接回来;三是不明原因,家事突然不顺,这种情况有可能得罪了龙神,龙神跑了,所以要把龙神请回来。

这部摩经内容和结构与“搭龙板”经基本相同,比“搭龙板”经多了去请摩师的过程。这部摩经有下面两个内容很值得研究。

(一)称龙为“今”,而且是用拟人化称为“布今”。

这部摩经前面两句是:

洒 挠 今 布 今

洒 挠 今 布 领

布依语“洒”即喊,“挠”即说,“洒挠”就是喊我来说、叫我来讲。“今”即龙,“洒挠今”就是喊我来说龙。“布今”即对龙拟人化的称呼。“洒挠今布今”整句翻译就是“叫我来说这个龙”。下句“洒挠今布领”与第一句内容相同,“布今”、“布领”都是对龙拟人化的称呼。这里用“布领”是为了颂唱时与第一句押韵,如同称头领为“报考”、“报叫”一样。“洒挠今布今”、“洒挠今布领”整句翻译就是“叫我来说龙的事情”。这里把“龙”称为“今”,而且拟人化称为“布今”,这是第一次发现古布依语对龙的称谓。

(二)龙在家的地位

摩经中在描写把龙请回来后的情景,其中有两句是描写龙带回来的东西是火。

摩经原文:

乜 龍 送 腊 为

到 媽 送 腊 为

“乜龍”即母龙,“送”即送,“腊为”即下面的火,也就是人间的火。

“到媽”即带来,“送”即送,“腊为”即下面的火,也就是人间的火。

这两句完整的翻译就是:“母龙回来带回来了人间的烟火”。从这一句摩经看出龙对一个家庭的主宰地位,龙走了把人间烟火都带走了,那么一个家庭没有火是什么样子呢?那就是没有光明,没有温暖,没有生气,回到茹毛饮血的史前社会。龙回来把人间烟火带回来了,家庭无疑就有了生气,有了活力,也就能够兴旺发达了。这里把龙视为火,非常准确地确立了龙在一个家的地位。

从摩经所表述的这些思想观念看,布依族摩教文化真是博大精深,让人玩味无穷。

三、边元

“边元”这部摩经的“边”字很多摩师不能解其意,因为它是一个古布依语,用现代布依语的“边”字来解释肯定不恰当。现代布依语的“边”字没有很贴切的汉语对应,接近一点的是“蹭”字,即有点来蹭饭吃、蹭酒喝的意思。但是从整段经文的涵义来看是“敬”、是“祭祀”的意思。“边元”就是敬房神、祭祀房神。

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万物有灵,房屋有房神。如果房神出了问题,家事就不顺,如家业衰败、家畜、家禽莫名其妙死亡,庄稼出现大面积病症,人生怪病,主人经常做噩梦,或者出现鸡飞狗上房、野兽蛇虫进家等一系列怪现象,就认为是房神出了问题,就要祭祀房神。

“边元”经是解绑经里比较大的经,举行时花的钱也比较多,所以一般布依族人家很少举行“边元”仪式,要觉得实在不行了才不得不举行。所以,乡村很多摩师对这部摩经不是很熟悉。

四、过关

“过关”经是布依民族古代对灵魂的理解和认识,是布依族文化吸收汉文化融合比较好的一部摩经典范。它既保留了布依族古代哲学思想的核心内核,又恰当地吸收了汉文化合理的内容。布依族古代哲学思想的灵魂观认为,人在满十二周岁之前还没有灵魂,所以还不是“人”,要满十二周岁才成为真正的“人”。在满十二周岁之前的生命状态叫“小人”,由于还没有灵魂,“小人”的一切由母神“乜王”负责。一个“小人”有十二个母神“乜王”,分别管理“小人”的十二个方面。如有管哭的,有管笑的,有管成长的,有管睡眠的,等等。“小人”满十二周岁那天,十二个母神“乜王”变成十二个灵魂归附到小孩身上,小孩有了灵魂,从“小人”变成了“人”。

未满十二周岁的小孩由于没有灵魂,所以如果死了,叫夭折,或者叫“没了”,“没了”就什么都没有了,也变不成鬼。满了十二周岁的小孩有了灵魂,灵魂是不灭的,死了以后就成为鬼,哪怕没有成家,没有后代,其鬼魂也要升到天上,归到祖宗那里,享受后人(旁系子孙后代)的祀奉。

那么在成为“人”之前的“小人”要过十二道关卡才能成为“人”。在过十二道关卡时,根据“小人”命理情况,有的关不好过,有的甚至过不去。不好过的关反应在小孩的身上就是生病,过不去的关反应在小孩身上就是夭折。“过关”仪式就是借助神的力量,帮助小孩过关。

古代布依族对十二道关卡的神灵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推算十二道关卡神灵的命理学,但是后来发现汉文化的命理学更为完整、“科学”,所以就吸收了汉文化的命理学,推算这个小孩命理落入那些关卡,然后用布依族摩教请求相关神灵来帮助小孩通过这些关卡。这部摩经里小孩出生的年、月、时所落入的相应关卡是汉文化的命理学,解绑的部分即请神灵帮助过关的部分是布依族的摩教文化。

给小孩“谷”(即做)“过关”仪式在满十二周岁前什么时候都可以做,但是通常在一岁左右做。

“谷”(即做)“过关”仪式里有一个很有趣的环节,也是很有文化内涵的环节。摩师在颂完每一关的经文后,要用一把木杆秤的秤钩钩住小孩和一个口袋,口袋里装有大米、盐茶五谷、金银等,用公鸡作秤砣,然后把秤和小孩、口袋、公鸡从扎的彩门(彩门象征关卡)里过。每经过一道彩门就象征着突破了一道关卡。这里的秤、大米、盐茶五谷、金银和公鸡的涵义有很深的布依族古老的哲学思想。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公鸡是神鸟,能上天入地,所以也能闯过各种神灵设的关卡。大米、盐茶五谷、金银表示小孩的衣禄,秤的这头挂着小孩和代表小孩衣禄的口袋代表小孩的命,公鸡当秤砣表示小孩的命与公鸡一样重,所以公鸡能够闯过去的关卡小孩也就能够闯过去。

六、帮身補老

“帮身補老”经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但内容基本相同,就是给老人“添粮补寿”。老人到了六十岁后,身体逐渐衰弱,各种疾病逐渐出现,布依族传统观念认为,这是老人带来的“粮食”逐渐少了,所以儿女们要来给老人“添粮”老人才能健康长寿。这个仪式通常在老人生病时举行,但这个仪式是子女对老人孝敬的行为,所以有时老人虽然身体好,有的子女为了孝敬老人也给老人举办这个仪式。

这部摩经对人的灵魂有很生动的描述,从经文中可以看出灵魂对躯体的核心主宰作用。

经文中描述老人身体之所以不好,是因为老人的部分灵魂不附体,不知道老人的灵魂躲藏到那里去了。

摩经原文:

分 拜 姐 那 顕

魂去哪里了

Wanl bail jiezlaez xianz*

魂去哪里了?

分 拜 勉 那 林

魂去边哪里

Wanl bail bianl* laezlinz*

魂去哪里了?

……

由于老人的部分魂不见了,就要到处去把老人的灵魂找回来。摩经反反复复的叙述到处找灵魂的过程。最后找到了,原来是离(离是天上害人的妖灵,专门下到地上抓无辜人的灵魂)把老人的灵魂抓到天上去了。

摩经原文:

魋 討 坐 蜡 任

离来在地上

Liz* dauc xos lacrens*

离来到地上,

杠 分 文 蜡 任

抓魂人地下

Gab* wanl wenz lacrens*

抓地上人魂,

……

老人的灵魂被鬼抓到天上怎么办呢?那就向天帝告状。

摩经原文:

過 吾 欧 耿 們

告皇天上

Gos* weangzoul* genzmbenl,

告天上的皇,

惰 後 貶 歪 化

打制箱子状纸木盖子

Duos* hous* bians* faix huas*

状纸在木箱,

魋 討 查 蜡 任

离来铺垫地上

Liz* dauc zah* lacres*

离鬼遍地有。

魋 討 杠 分 光 蜡 任

离来抓魂人地上

Liz* dauc gab* wanl guangl* lacrens*

离(鬼)来抓光地上的人魂,

……

如何把状递送到天帝那里呢?摩经描述是请公鸡送到天帝那里的,因为只有公鸡才能上天入地。

摩经原文:

補 介 到 拜 耿

公鸡到边上

Buxgais dangz baail genz,

公鸡到天上,

仲 分 文 勾 到

放魂人我回

Zongs* wanl wenz gul dauc.

放我魂回来。

補 介 到 拜 桑

公鸡到去高上

Buxgais dangz baail saangl,

公鸡上高天,

仲 分 光 勾 到

放魂人我回

Zongs* wanl guangl* gul mal.

放人魂下来。

……

最后把鬼神们要的财物交给了鬼神,鬼神就把“分”即魂放下来了。

这部摩经是布依族摩经中比较典型的风格,看似凌乱,重复,其实是有严格的逻辑的。

每一部摩经都是一首完整的叙事诗。

伍忠仕 伍泉鸿

2015年9月

布依族摩经典籍——解绑经:布依文、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