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调查与思考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文章字数:3344字

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调查与思考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是培养适用人才,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措施,是帮助贫困家庭子女就学,特别是解决农村孩子上学难的有效之举,同时缓解了部分学生的高考压力,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意义特别重大,它是承接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重要层面与载体。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县唯一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为了抢抓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千载难逢的良好机遇,解决制约我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适应我县黔东北铁路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的需要,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是区域性教育布局和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基本情况

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自1985年创办以来,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规模不断壮大,累计培训各类技能人才10000余名,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1322平方米,校园建筑面积5728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1875平方米,实训教学楼37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800平方米,有田径场、篮球场各一个。2010年春季学期,有教学班24个,在校学生1755人,在册学生2950人,开设有艺体、电子电工、幼保、机修、焊接、物流、服装艺术、电信技术、数控、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开设有家政服务、宾馆服务、农业技术、烤烟栽培技术等农民工转移培训内容。共有教职员工38人,其中:有高级职称教师3人,中级职称教师12人。

近年来,县中等职业学校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始终站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按照“学生为本、品行为首、技能为主、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创了德江县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学实训设施的投入,添置和完善了相应的实训设备,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技能训练与提升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二是深化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推行“宽基础、活模块”的教学模式。“宽基础”阶段,开设公共文化课和专业基础模块,将相近的专业基础理论进行组合和拓宽。实行“模块化”教学,把专业课程分类,组合成若干模块,根据各专业的要求,对模块进行组合和调整,制定不同专业技能分期达标要求,按照技能形成规律组织实施教学,有效促进学生的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市场为导向,大胆创新专业设置。根据全县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在2009年初,把幼儿保育、护理两个专业作为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三是强化品牌学校建设。根据实际情况把学校定位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的综合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明确了“科学发展树品牌,与时俱进办教育”的活动主题与“创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活动载体。通过网络、墙报、宣传栏、简报、宣传资料等文字与音像资料,通过召开校运会、职业技能大赛、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工作,树立学校的品牌形象,使“学技术、到职校”的观念深入人心。四是加强招生和毕业生的推荐就业工作。在招生工作方面,通过县教育局职教招生工作会议争取各中学领导对职校的大力支持。同时建立招生目标管理机制,学校每年成立若干个招生小组,根据各乡镇初三学生人数和在我校就读人数情况,确定指标数,安排一位行政领导负责。各小组按所分片区深入各乡镇中学、村寨进行招生宣传工作。近几年,职校就读的人数逐年递增,圆满地完成上级下达的招生任务。在推荐就业工作方面,始终坚持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用工单位满意、学校满意的“四满意”原则,主动与各企业联系,达成就业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达86%。积极鼓励学生自谋职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不少学生在县城或乡镇从事服装设计、家电维修、焊接等工作,成为经济建设的生力军。

二、德江县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从纵向来看,近年来德江县职校发展较快。但从横向来比较,用较高标准来要求,我县职校差距也十分明显,还面临着一些亟须解决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费投入缺口较大

我县职校正处于发展时期,所需投入相对较大。学校按照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所收的费用只能基本维持正常办学,很难依靠自己的经费积累来扩大校舍,增添和改善设备、设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省级示范性学校的目标要求,参照中等职业学校3000人、60个班的建设标准计算,学校总建筑面应是43080平方米,除现有5000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外,尚差37378平方米才能达到《贵州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评估方案》要求的标准。

(二)教师队伍缺编严重,专业结构不合理

一是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按编制应有70人,缺编32人,缺编近一半;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教师只有14人,双师型教师只有6人,随着专业设置和课程计划的不断调整和变动,原有专业教师富余而新增专业教师匮乏的现象严重;三是少数教师素质不过硬,高级教师所占比例微小,少数教职工职业道德修养差、职业素养不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职工缺乏应有的积极性、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部分学生难于管理

当前行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不足,加之人才就业市场不规范、不健全,高学历人员储存量、流动量大,就业竞争激烈,使得毕业生就业机会减少。同时职校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不高,动手能力不强,造成就业面窄。部分学生选择读中职,其目的是混一张职中毕业证,把年龄混大,然后出去打工或当兵,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给学校管理带来难度。

三、对策及建议

(一)抓住机遇,抓住关键,积极申报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我县中等职业学校目前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教育部所出台的关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有利于职校发展;二是省政府省长办公会决定把我县作为黔东北的铁路交通枢纽和重要城镇来建设,使职校发展前景更为看好;三是县职校所有软件建设都达到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只要在硬件建设上再下一些工夫,申报成功的几率极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等职业学校相比,优势特别明显。仅国家投入一项就是普通中等职业学校不可比拟的。因此,要把申报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予以重视落实,要解决专项资金尽快启动这一工作,要积极争取把相关银行贷款落实到位,切实开展征地工作并加快校园扩建进度。

(二)补充力量,提高质量,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相关部门对职校教育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逐步解决缺编的问题。同时要加强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培训,坚持把师德教育与行为训练结合起来,把常规教育与主体活动结合起来,把组织倡导、集体制约与个人修养结合起来,使全体教职员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职业道德,规范职业行为,增强师德意识,提高师德水平。认真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特别是要切实抓好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培训。引导教师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通过专家引领、自主研修、互助合作等多种形式,改善教育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技能,提高业务素养。

(三)多方联系,主动争取,扩大中职学生的就业渠道

职校学生就业形势好,职校教育的发展前景自然就好。所以务必主动走出去,多方联系沟通,寻找就业机会,推动毕业生就业;要加强与联办校的合作交流,借助其信息以及相关资源,增加就业机会;主动与各企业联系,推荐学生就业,达成就业协议;认真做好就业学生跟踪服务工作,及时与企业、学生进行沟通,进一步开辟就业渠道;积极鼓励学生自谋职业,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创业。

(四)严格执法,科学管理,积极推进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相关部门要加强劳动执法监察,对违法行为进行纠正,完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监控制度,加强劳动就业规范化管理。要充分发挥中职学校在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的作用,积极推进职校学生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五)强化素质,提高技能,加快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是制约技能人才培养的“瓶颈”。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意见,切实改善职校的实训条件,为学生提供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训练机会,不断提高职业教育设备配置和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