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实施“两带两圈”战略 打造生态江口品牌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文章字数:3736字

实施“两带两圈”战略 打造生态江口品牌

江口县在实施铜仁地委行署“两带两圈”战略,着力打造“梵天净土·桃园铜仁”的目标中,提出了“一业带三化,实现四个新突破”的工作方法。依托梵净名山,实施旅游牵动战略,使江口百业兴旺,县域经济一年上一个台阶。

据资料显示:从2000年到2010年,江口县旅游总收入由2100万元增加到7.2亿元,旅游接待人数由8万人次增加到100万人次,几年间,这两个重要指标都分别增了30.7倍和12.4倍之多,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更是由2.5%上升到24.4%。为迎接全省第五届旅发大会在梵净山召开,县委、县政府又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实现江口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新一届班子为此提出了“观念围绕旅游业转变,农业围绕旅游业调整,工业围绕旅游业发展,城镇围绕旅游业建设,流通围绕旅游业搞活,三产围绕毫微米业兴旺,项目围绕旅游业实施”的发展思路与重大举措。借助外力,加大招商引资和市场运作力度,几年来共引进各类资金30多亿元,省内外客商20余家,为启动江口大旅游奠定了基础。武汉三特集团公司投资1.7亿元建起了梵净山索通,山顶寺庙群正在紧张施工中;海南客商曾一兵投资4.6亿元人民币在太平河风景区修建的佛教文化苑,已于今年8月28日在梵净山下举行隆重开光仪式。还有梵净山太阳城、梵净山生态植物园、黑湾河休闲度假村、云舍和省溪司民族民俗文化深度开发、黑湾河疗养院、国际会议中心以及众多寺庙的恢复扩建,使江口的旅游蓝图更加灿烂光彩。

一、政府主导的新定位:“八进三”意义非同一般

旅游产业的地位确立,江口可说是走在全区前列。早在1992年,江口就在梵净山下的太平河举办了梵净山杜鹃节,邀请省佛教协会主席释慧海法师及香港高僧在梵净山下的龙泉寺举行了梵净山佛教名山开光大典;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更是将旅游业列为全县的支柱产业。2000年来,该县抓住中央西部大开发契机,响亮地提出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旅游业被列为全县八大支柱产业(农、林、牧、水电、烟草、建材、饮食、旅游)之一。

县委、县政府的决策者们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加快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是改变老少边穷地区面貌,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建设生态经济大县、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依托,是弘扬优秀文化、推进社会进步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江口旅游工作意见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关于强化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的意见》、《关于加快引进境外客商入境发展旅游的意见》等一系列规章文件相继出台,为全县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为强化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江口县成立了以县长挂帅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20多个县级有关部门为其成员,并成立了一专多能的行政服务中心,抽调了14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在这样的机制下,发展中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政府主导的强力驱动,让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主动向旅游产业聚集,旅游资源加紧向旅游资本转化。近几年来,随着温家宝总理和国家旅游局长邵琪伟、省委书记石宗源等领导视察和指导,江口旅游业的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并将江口县作为全国生态旅游示范县来培育和发展。尤其是全省第五届旅发大会在梵净山下的江口县召开,新任省委书记栗战书、省长赵克志亲临大会指导,为江口发展生态旅游业注入了活力。

新一届政府的工作报告响亮提出:旅游发展坚持抓重点,建精品、创品牌,成产业,要围绕一个目标(努力将梵净山打造成国内重要、国际知名的旅游精品),两个重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文化生态旅游,使之形成产业),三个增长(立足于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收入、旅游从业人员三项指标的快速增长),争取到2010年全县旅游入境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7亿元,旅游从业人员突破5万人。坚持实施“生态立县”、“诚信兴旅”、“旅游强县”战略,更快更好地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民族文化大县向民族文化强县跨越的三大跨越,旅游文化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愈发鲜明。

“十五”期间,旅游业在八大支柱产业中位列第八,新一届政府提出的“三大跨越”构想中,旅游业一跃上升到第三位,说明旅游业在全县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高了,分量更重了,我们肩负的责任更重了。这是江口县县长袁刚在沿海城市旅游资源推介会上的发言。

二、旅游牵动战略,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什么是旅游经济强县?经过大量缜密调研分析,江口确定了从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的具体目标。

从经济目标上看,该县提出在2010年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主要指标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其中旅游入境人数要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要突破7亿元,相当于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30%以上。

从产业目标上看,该县提出形成比较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旅游产业素质明显提高,基本满足海内外游客的各种需求,到2012年全县星级饭店数量要达到4~10家,建立服务体系完整健全的梵净山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江口分社等5家旅行社,创建2个民族民俗文化村和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最佳景区。

从社会目标上看,该县提出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对农民增收致富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增强旅游开发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的带动力,到2010年旅游产业的直接就业人数达到5万余人。

从环境目标上看,该县提出生态环境和城乡社区面貌改善,逐步形成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到2010年本县的太平河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全县70%的旅游企业达到绿色企业标准等。

以上目标的提出不难看出,在江口县发展旅游业的意义已经超出了第三产业当中的一个产业范畴,已成为带动整个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产业。

江口县委书记冉晓东为此特别强调:在实现“三个跨越”的过程中,要更多地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性,考虑做“三个跨越”之间的文章,比如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使农业上一个更高的档次,从民族文化大县向民族文化强县的跨越,江口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民族文化本来就是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是旅游产品的重要内涵,要将民族文化融入到旅游当中来。产业互动是旅游经济强县发展的强力支撑和依托,要加紧实施旅游牵动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冉晓东书记的一席话,道出了发展旅游业的新使命,不能只看接待人数、创汇数,更重要的是发挥旅游业的综合关联带动作用。

三、实践跨越的新抓手,线路统筹规划策略

在过去的几年里,江口县政府主导的主要抓手就是梵净山国际旅游节和旅游推介活动。

继旅游节和旅游推介活动之后,下一个能够有效实现社会资源围绕旅游业优化配置的抓手是什么?这无疑给旅游及相关部门出了一个难题。破解这个难题,就要在专业化上下工夫。旅游局长陈东认为,旅游产业的全面升级,是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的内在要求和根本保证,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确认旅游产业升级的方向是主要以旅游路线为导向,提高产业效率和素质,使其更加符合旅游市场发展规律,更加贴近海内外游客的服务需求。

抓精品线路的试点从土家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线开始,江口—省溪司—云舍—黑湾河线,生态休闲旅游试点从江口—怒溪—凯里沟峡谷、黄岩溶洞群一线,江口—黄鹄山—鱼良溪—德旺农家乐休闲路线,丰富和深厚的土家文化习俗的旅游资源与极好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组合,造就了土家文化旅游产业线路。同时可以加强县内及邻近省市的各相关区域间的合作,消除地区壁垒,充分整合沿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以梵净山为龙头,构建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苗王城、九龙洞及沿河、思南乌江画廊土家文化旅游的大格局。为此,江口县组织多个旅游考察组赴四川、重庆、湖南、云南、广西旅游风景区考察,举债4亿元建立黑湾河商务开发小区,聘请日本、重庆、上海等地的设计院对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进行规划,针对精品线路景区建设的需要,形成综合工作方案,强化地方政府和交通、建设、环保、通信、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经县政府批准后下发执行,纳入目标管理,确保工作实效,积极整合行政资源,这是江口县旅游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有效方式。

围绕线路定规划,围绕线路做产品,围绕线路树品牌,围绕线路搞建设,围绕线路抓宣传,围绕线路管市场,围绕线路强服务,围绕线路育人才,紧紧抓住线路这个关键,全面统筹全县旅游管理工作,实现旅游发展各要素的高效组合。通过一年来的实践,云舍土家族民族文化村被中华民族文化促进旅游文化研究中心明确为首批30个“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并命名为“中国云舍”民族文化旅游模式。

2012年以来,为实现旅游资源大县向旅游经济强县跨越,江口县明确一个导向,主攻一个突破口,立足三个重点,推动六个升级,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效益,增强企业素质,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突破口,以乡镇、企业和县直部门三个层面为工作重点,着力推进旅游产品升级,市场升级,消费升级,服务升级,管理升级和宣传教育升级。

江口以梵净山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江口旅游创新精神前所未有,依托国家旅游局的对口帮扶,江口旅游依托强劲的东风,必将会开辟出灿烂的明天。

土家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