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目录

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问题与对策研究
所属图书:《土家族研究》 出版日期:2012-12-01文章字数:7342字

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问题与对策研究

武陵民族地区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在西部大开发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其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研究其对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可能产生的影响。武陵民族地区指的是武陵山脉覆盖的地区,它主要包括重庆市所辖的5个区(县)、贵州省铜仁地区所辖的10个市(县、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8个市(县)及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辖的8县(市)和湖北省宜昌市所辖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等两个自治县。总面积9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500多万,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并且,该地区在西部大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经济比较落后。笔者就铜仁10个区(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供地区各区(县)政府及研究经济发展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

一般而言,一个地区的优势既有绝对优势,也有相对优势,只是在发展的某一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1]然而就武陵民族地区铜仁各市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该地区却具有如下优势:

(一)政策优势

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尤为关键。尽管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但我们的有利条件也不少。党中央、国务院、国家民委及贵州省、重庆市均有发展该地区的一些优惠政策。

1.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国家政策。近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民族工作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颁布了《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批准了《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规划》(2005—2010),2000年和2002年农业部分别颁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此外,中央领导同志还多次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做出重要批示。这充分说明,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是中央的一项重要方针。随着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央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些都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为民族地区经济工作的新局面,为后10年顺利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省市政策。2002年12月13日,中共贵州省委和贵州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国发[2001]9号)精神,提出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把贵州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产业增长方式在适当扩大规模的基础上向提高旅游业档次和水平转变,旅游业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建设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旅游精品、重点旅游城市、特色旅游城镇及民族文化村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经济网络,构建起配套协调的大旅游产业格局。对加快旅游业发展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拓宽旅游项目融资渠道、实行土地使用优惠政策、实行税费优惠政策、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扩大旅游业对内对外开放、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

3.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区(县)政策。区(县)的优惠政策有利于吸引外资,发展地方经济。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看,虽然政策优势尚处于调控手段的地位,具有一定的突变性,但政策优势正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给这一地区一次绝佳的经济发展机遇,其政策优势正在逐步得到强化。[2]

(二)区位优势

区位在经济发展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区位优势是一个综合性的优势,任何单方面的优势都无法主导某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武陵民族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一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它正好处于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的结合部地带,在中国经济梯度划分的分水岭上,其东为中部凹陷地区,其西是西部大开发地区,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最前沿。就铜仁各区(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其区位优势凸显在三个方面:

一是区位地理优势。铜仁地区各区(县)地处全国中心地带,其北部是河南、陕西、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是湖南、广东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是鄂东、湘东、安徽、江西、福建、浙江;西部是四川、甘肃、西藏自治区。铜仁地区处于世界级黄金旅游区张家界、长江三峡和山城重庆之间,其南北可以连接重庆至广东,东西可以连接武汉、宜昌至贵阳,是重庆通向张家界的桥梁,也是重庆到东南沿海的通道,它在重庆与湘、黔、鄂三省之间的旅游运输、旅游商贸、边贸经济的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枢纽作用,是发展跨省联合旅游的最佳地理位置。

二是区位环境优势。该地区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水土资源、动植物及矿藏资源十分丰富,是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美好家园。这一地区江河纵横,大小河流上千条,有著名的锦江、松桃河、石阡河、六池河、印江河、乌江等河流。这些河流流向不一,它们纵横环绕着这一地区,而最后都注入长江归入大海。丰富的水资源和清澈柔媚的水系,不仅增添了青山的秀色,而且也为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提供了生活、交通的便利,同时还成为身居深山的人民与外界文化交流的天然通道。正是这种舟楫之便,使铜仁各区(县)的民族文化得以与其他兄弟民族文化交流融汇,汲取其精华,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三是区位交通优势。渝怀铁路贯穿该区铜仁、江口、松桃三个县(市),威宁至吉首的铁路以及铜仁至大龙的铁路皆过境或始发铜仁地区,加之渝怀铁路复线的建设,将使铜仁火车站由过路火车站变为火车枢纽站;在高速公路方面,杭瑞线过境铜仁地区松桃、铜仁、江口、印江、思南、德江六县(市),北线过境铜仁地区德江、思南、石阡三县以及大龙至铜仁的高速公路将彻底改变铜仁地区交通落后的面貌;思南思林电站、沿河沙沱电站、彭水电站的建设,将大大提升乌江航道的等级,使乌江成为连接重庆的水上大通道。同时,随着铜仁机场设施的完善与航线的开发,玉三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一个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将在铜仁形成。不久的将来,铜仁地区将纳入重庆、湖南、贵阳经济圈,这将彻底改变铜仁地区经济落后的状况。由此可见,西部大开发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特别是交通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交通、信息等环境的改善,为区域合作、构建武陵经济文化旅游圈提供了便利。

(三)资源优势

一个地区的资源是当地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只要开发得当,利用得法,保护得好,资源优势就会变成无穷无尽的经济资源,就会真正起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作用。[3]渝东南和铜仁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资源优势。

1.矿产资源。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品质优良。一是锰矿,松桃苗族自治县现已探明的近期储量为5586万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0%;[4]二是汞矿。万山特区以盛产朱砂、水银举世闻名,其汞金属储量和产量居国内之首、亚洲之冠。自秦汉时期开采以来,已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5]

2.水能资源。铜仁地区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江干流。在“西电东送”的开发进程中,思南思林电站和彭水电站竣工后,年均发电量分别为39.26亿度和60.05亿度。[6]到时候,以这两个电站的开发为“龙头”,可以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

3.生物资源。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多种活有机体(植物、动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的总称。[7]在广大的铜仁地区,由于气候适宜,植被覆盖度好,宜于多种动物栖息繁衍。

4.人文资源。铜仁地区蕴藏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很多资源属于国家抢救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该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其中土家族有中外闻名的“西兰卡普”以体现其独特的服饰文化;有人人喜爱的山歌(如情歌、战歌、劳动歌、苦歌等)和人人会跳的摆手舞,这些均是土家族人民的艺术之花;“坐北朝南”的干栏式房屋建筑,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苗族不仅有诗歌、传说和故事等民间文学,而且有飞歌、酒歌等歌曲和芦笙舞、板凳舞等舞蹈;既有挑花、刺绣、蜡染等服饰,又有花纹雕琢精美的银饰,更有不用一钉一铆的“吊脚楼”,这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体现人与自然地理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古楼阁、塔寺、古墓、城堡、古战场、文庙、民族村寨等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

5.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是指身体发育成熟,有一定的知识,掌握了一定生产技术的人。由于这些人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增加知识,培训技能,一部分人可以从劳动力转化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劳动力资源优势的存在,它可以弥补区位不足与环境欠佳的缺陷。在铜仁地区,只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协作解决了技术条件和科技支撑平台的问题,该地区的劳动力资源将成为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8]

二、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十几年来,铜仁地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有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成效显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纯收入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该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基础差、产业结构不合理和人才资源匮乏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也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1.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发展差距仍在拉大。铜仁地区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该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面大,多年财政状况只能是“保工资”。

2.经济结构不合理。这里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差距大。如万山特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6.89倍,思南县为4.57倍;二是产业结构失衡;三是产业结构单一,如万山特区的汞矿相关产业所占比例太大。

3.工业化水平低,支柱产业缺乏。在铜仁地区除铜仁市、松桃县、万山特区等具有支柱产业之外,其他区(县)没有支柱产业,更不用说主导产业了,这是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城乡居民贫困的根本原因。

4.经济动力不足。由于这一地区受经济总量小、人均收入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即内需、投资、对外贸易)作用不平衡。因为人均收入低,消费和内需就自然不足;由于原来交通及其他软、硬条件较差,国内外企业家到此地区投资就不足;又因为投资不足和没有名牌产品,导致出口拉动力不强,其结果是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难度很大。

5.人才缺乏,劳动力素质不高。由于该地区自给自足的低效益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对人才的需求率很低。

三、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对策

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出路在哪里?不少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过深入地探讨。目前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有人提出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资源优势,重点抓住矿产、电力和旅游三张资源王牌的主张。[9]但笔者以为,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出路在于走特色经济产业发展之路。

(一)确定发展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产业的重点

武陵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的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旅游业。武陵民族地区自然风光奇特、民族风情浓郁,具备旅游开发的特殊优势。这里应该形成一条独特的“一体(梵净山)两翼”(乌江、锦江)旅游线。这条旅游线,既有自然风光,又有文物古迹,更有民俗风情、自然村寨、民族文化等。第二,种植业。武陵民族地区地理、气候的特殊性和多样性,使该地区生物资源特别丰富,被誉为“天然植物园”和“中药材宝库”。油桐、黄连、油茶、辣椒、生漆、五倍子、杜仲、当归、天麻、党参、黄檗、灵芝、苎麻、魔芋等名贵药材及物品应有尽有。[10]武陵民族地区如果能够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围绕特色生物资源,完全可以发展优质高效的农村特色经济产业。第三,矿产业。武陵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不仅种类多,而且储量大、品位高,有的在全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松桃三县的锰矿已探明储量为6643万吨,为我国第二大锰矿区;[11]在万山特区,其汞矿的远景储量上亿吨,位居我国第三位。

(二)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

目前,就世界和全国的情况看,地区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正在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关系日益紧密,协作范围不断扩大,政府主导的跨区域规划已成为推动区域合作的重要动力。[12]武陵民族地区因历史、地缘及文化等原因,这里的各民族、各区域之间一直都有合作的优良传统。但笔者以为,要真正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还必须打破省市界限,站在整个武陵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综合思考。具体步骤为:首先,结合四省(市)各区(县)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一个10年或20年的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将各区(县)发展经济的目标、重点、步骤、时间、具体举措等确定下来;其次,以项目带动为重点,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四省(市)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一些重大项目,加大向国家及省市争取项目的力度,确保有一批项目纳入国家及相关省市计划之中。待项目争取后,严格按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全程监管,着力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最后,各区(县)无论是搞旅游业,还是搞种植业或矿产业,都不能一哄而上、各自为政,不能仅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来考虑,而应该从构建大武陵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圈来思考。

(三)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

在发展旅游产业时应注重三点:一是凸显四种旅游,即民族旅游、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二是加大民族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的力度。在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的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整个武陵民族地区名列其中的有13项,铜仁地区有思南花灯戏、德江傩堂戏、玉屏箫笛制作技艺、石阡木偶戏、石阡仡佬毛龙节等5项。在这5项中,除了玉屏箫笛制作技艺和石阡木偶戏与民族关联不是十分紧密外,其余3项全是这一地区民族文化的经典。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的责任和义务。可以说,民族文化的开发与保护对开发旅游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把各种文化因子融入旅游之中。没有文化底蕴、文化品位的旅游业,最终是无法形成旅游品牌的,就更不说形成龙头企业了。没有文化来搭台,哪有经济来唱戏?四是加强文物保护的宣传。在《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国发[2006]19号)中,万山特区唐代至清代的“万山汞矿遗址”、铜仁市明代至清代的“东山古建筑群”、松桃苗族自治县明代至清代的“寨英村古建筑群”、思南县明代至清代的“思唐古建筑群”、黔东1934年的“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均名列其中,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保护性的宣传。

(四)培植特色经济产业,注意抓好四个重点

一抓龙头产业。在发展特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群体扩张,发展多种产业,而且更要发展单个的龙头产业。因为特色经济产业的群体规模与龙头产业是“星星”与“月亮”的关系,只有“星星”而没有“月亮”,充其量只是规模产业;只有“月亮”而没有“星星”,特色产业也只能是“特色企业”。因此,每个区(县)既要有群体规模,更要有龙头产业,要形成众星拱月的态势;目前该地区能成为龙头产业的有很多,如万山区的汞矿业、印江的旅游业等。二抓市场流通。在发展经济时,必须要依托特色产业构建一个功能完善的市场体系。众所周知,如果一个产业没有市场,就预示着该产业已是“夕阳产业”,无法维持。三抓科技含量。在发展经济产业的过程中,要加快新产品的升级,可以采取借智发展的办法,也就是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联姻”,引进他们的先进科研成果和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抓产品科技创新、企业管理创新,实现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增长的转变;四抓服务环境。在发展特色产业中,政府要寓规范管理于服务,为特色经济产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重点把好企业的产品质量关、依法纳税关和守法经营关,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五)加强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劳动力素质

武陵民族地区之所以缺乏支柱产业,除了资金上的投入欠缺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教育、科学技术的落后。没有优秀的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我们将无法使这一地区很快富裕起来。没有优秀人才,不管采取何种扶贫方式、优惠政策,都不能解决发展产业经济的根本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以增强该地区的“造血”功能。当前,要提高武陵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必须要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重视农村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人力资本的投资;要加大经费投入,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教育提供保障;要明确农村教育的重要地位,切实办好农村教育;要实施各项行动计划,开展农民全面教育培训;要建立农民终身教育体系和定向培养农业专家。

虽然铜仁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是,相信在该地区各区(县)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问题一定可以逐步得到解决。

土家族研究